“台州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歷史悠久的台州,從古至今都是熱門旅遊地。唐朝三百年間,就有無數文士詩人奔赴這裏,在這片山水間留下足跡蹤影,寫下無數名篇佳作。

今天,小布就帶你們一覽部分詩詞作品,看看古人都遊玩打卡了台州哪些地方!

古人遊玩打卡

打卡點1:瓊臺仙谷

龍樓鳳闕不肯往,

飛騰直欲天台去。

碧玉連環八面山,

山中亦有行人路。

青衣邀我遊瓊臺,

琪木花芳九葉開。

天風飄香不點地,

千片萬片絕塵埃。

我來正當重九後,

笑把煙霞俱抖擻。

明朝拂袖出紫微,

壁上龍蛇空自走。

--李白《瓊臺》

崖壁盤空天路回,

白雲行盡見瓊臺。

--柳泌《瓊臺》

詩仙李白曾四入浙江、二登天台山,這首《瓊臺》便是李白遊歷天台山瓊臺仙谷時所作。瓊臺仙谷素有“小黃山”之譽,是一處典型的花崗岩峽谷景區。“崖壁盤空天路回,白雲行盡見瓊臺”,沿着瓊臺棧道,一路可見峯崖流水,夢幻的八仙湖更是恍如仙境。

推薦景觀路線:黃帝祭壇→仙人座→凌空棧道→百丈崖、龍潭→九峯臺→懸空廊→八仙湖→《遊天台山賦》石碑→聚仙廣場

門票參考:65元(預約參加台州人免費遊台州活動可免費)

打卡點2:赤城山

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李白《天台山曉望》

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孟浩然《舟中曉望》

此去臨溪不是遙,樓中望見赤城標。--顧況《臨海所居三首》

蒲輪入翠微,迎下天台山峯。赤城別松喬,黃閣交夔龍。--白居易 《題贈鄭祕書徵君石溝溪隱居》

臺嶽南門赤城山,是進入天台山首先看到的地標。自古以來,赤城山便是一座佛道睦居的聖山,沿着山道臺階,朝着頂上的梁妃塔拾級而上,能看到一路風景。這些詩人打卡的則是赤城晚霞,自遠處望赤城山掩在雲霞間,格外唯美。

地址:台州市天台縣飛霞路67號赤城景區

門票參考:15元(預約參加台州人免費遊台州活動可免費)

打卡點3:石樑飛瀑

仰視石樑飛瀑,忽在天際;觀石樑臥虹,飛瀑噴雪;梁闊尺餘,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徐霞客《徐霞客遊記》

南國天台山水奇,石橋危險古來知。龍潭直下一百丈,誰見生公獨坐時。--李郢《重遊天台山》

問我今何去,天台山訪石橋。--孟浩然《舟中曉望》

石橋人不到,獨往更迢迢。--劉長卿《送少微上人遊天台山》

石橋如可度,攜手弄雲煙。--李白《送楊山人歸天台山》

在許多詩人的心中,大名鼎鼎的石橋,簡直是天台山的代名詞。其實石橋,指的就是天台山深處的一座“花崗岩天生橋”,橋橫絕壁,飛流下泄,就是石樑飛瀑,有“第一奇觀”之譽。夏日來此仰飛瀑,獨享山林清涼。

圖/尼康中國行攝影師

門票參考:60元(預約參加台州人免費遊台州活動可免費)

打卡點4:華頂山

遂登天台山望,衆壑皆嶙峋。夜宿最高頂,舉頭看星辰。……夜半起下視,溟波銜日輪。--韓愈《送惠師》

養龍於淺水,寄鶴在高枝。得道復無事,相逢盡日棋。--項斯《華頂道者》

韓愈將華頂山的氣勢磅礴描寫得淋漓盡致,項斯則是描寫隱居華頂高道的日常。華頂海拔1098米,爲天台山主峯,四周羣山拱秀,峯崗重疊,有日出、雲海、霧凇、杜鵑等景,還有相傳爲古代高僧朝西天讀經文的"拜經臺"。

門票參考:50元(預約參加台州人免費遊台州活動可免費)

打卡點5:國清寺

天台山國清寺,天下稱四絕。--李白《興唐寺》

十里松門國清路,飯猿臺上菩提樹。怪來煙雨落晴天,元是海風吹瀑布。--皮日休《寄題天台山國清寺齊梁體》

晴江洲渚帶春草,古寺杉松深暮猿。--劉長卿《送台州李使君兼寄題國清寺》

曾從國清寺,上看月明潮。--齊己《懷天台山華頂僧》

國清寺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取“寺若成,國即清”,是中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國清寺依山就勢,層層遞高,按四條南北軸線佈列六百多間古建築。夏日裏的國清寺,古黃的牆面,襯得周邊樹叢更加青綠,隋梅長出綠枝,一草一木皆具佛性。

地址:台州市天台縣城關鎮

門票參考:免費

打卡點6:寒石山

重巖我卜居,鳥道絕人跡。 庭際何所有,白雲抱幽石。--寒山子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磧磧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寒山子

寒山唯白雲,寂寂絕埃塵。草座山家有,孤燈明月輪。石牀臨碧沼,虎鹿每爲鄰。自羨幽居樂,長爲象外人。--寒山子

不掛絲纊衣,歸向寒巖棲。寒巖風雪夜,又過巖前溪。--徐凝《送寒巖歸士 》

赤水珠何覓,寒山偈莫吟。--齊己《渚宮莫問詩一十五首·其三 》

在“四萬八千丈”高的天台山西去餘脈中,有一座被稱爲“十里鐵甲龍”的陡峭山崗環繞的寒石山,一千多年前,大唐長安一位躊躇滿志的青年人跋涉上千公里的路程,來到這裏避世隱居,留下了數百首口語體的白話詩。這裏有不被打擾的寒山湖,波瀾處盡是湖光水色。

打卡點7:巾山

月落江水明,疏鍾發林杪。

濛濛山氣合,歷歷川光曉。

妙靜玄化機,縱意動羣表。

悠然悟真趣,忽覺天地小。

是身本無累,萬事相紛擾。

願釋經世情,於茲共幽討。

--方孝孺《巾山晨望》

巾山位於臨海臺州府城之東南隅,連小固山兩峯,瀕靈江,儒釋道文化遺存隨處可見。謝靈運、徐霞客、戴復古等古代仁人志士有不少在此留下足跡和詩句。

打卡點8:石夫人

亭亭獨立望天津,四畔無家石作鄰。

螺髻不梳千載曉,蛾眉空掃萬年春。

雪爲鉛粉憑風傳,霞作胭脂仗日勻。

--王十朋《石夫人》

溫嶺五龍山巔的石夫人,也是詩人們遊玩台州時的打卡地,它因酷似古代美女頭像而得名,其中更是流傳着一則悽美愛情故事。遠遠看去,石夫人頭挽髮髻,延頸削肩,俏麗俊美。

打卡點9:桐江書院

當年韓愈送阿符,

城南燈火秋涼初。

我今送郎桐江上,

柳條拂水春生魚。

汝若問儒風,

雲窗雪案深功夫。

汝若問農事,

曉煙春雨勞耕鋤。

阿爹望汝耀門閭,

勉之勉之勤讀書。

--朱熹《送子入板橋桐江書院》

桐江書院位於仙居縣皤灘古鎮境內,系寧波乾道(1165—1173)年間,晚唐詩人方幹第八代孫方斫舉資創建。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曾數次蒞臨,爲書院題名並遣子就學,使之名冠江南。

打卡點10:仙岩洞

義方堂上看,窗戶翠玲瓏。

硯裏雩壇月,席間淇水風。

清聲隨地到,直節與天通。

--文天祥《綠漪堂》

仙岩洞位於三門東南海濱,傳說爲神仙所造,有“台州海天勝境”之譽。南宋文天祥“至此募兵”,明朝洪武年間洞中建起“文信國公大忠祠”,仙岩洞遂遐邇聞名。

當然,古人在遊玩台州時

到過絕對不止這些地方

這十處,你都來過嗎?

校對:逗丁、劍風

審覈:旭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