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古城,是长安街上最后一个城中村。这个村落到辽代已经有将近千年的历史了,辽太宗在应历年间就将鲁郭赐与了韩延徽,作为他的墓地,所谓“鲁郭城”其实是韩氏家族墓地的围墙,从此鲁谷这个名字一直至今未改,鲁谷村拆迁后,只遗这高楼大厦中的崇兴庵...。

空中飘荡着外乡人的口音。他们侍弄着煤火,常年吃住在逼仄的小屋里,从灶间冒出的浓烟,涂抹着高而远的天。有人在车间挥舞着工具敲击,有人翘在棚顶操控着天车,有人蹲在水泥路边看手机,工业逐渐迁移,土地、房屋、规划的变迁……一直藏在心底的故乡的图景,自此将成记忆。那就让我们一起梳理,那些在石景山消失的故乡印记~

老古城

老古城,是长安街上最后一个城中村。有着6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京城著名的京西骆驼户曾盘踞于此,经历400余年沉浮的民间花会“秉心圣会”流传至今,只是没有了以前的老街、没有了四合院、没有了能随时相聚的老街坊“玩角儿”。老古城早已不在...

八角村

八角村地名由来已久,据《宛署杂记》记载,“八角”这一地名的出现距今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朝时,曾有钱、赵、阅、孔、祁、王、梅、肖八户人家最早在此定居,他们多是来自山西省洪洞县的逃荒难民。在此定居后以开荒种地为生,于是这小小的村落被称为“八家村”。另有传说,认为这八户人家是明朝末年“随龙来京”的,即跟随李自成***大军进京的。后来大军南下了,而他们便留在了这里,以耕田为生。由于山西洪洞口音称“八家”为“八角”,所以“八家村”也被叫成了“八角村”。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京城的蔬菜产区之一。而照片中这棵古树,就是位于石景山八角银杏宝宝乐园中的古银杏,距今已有800年了,这整整一个八角村,2001年消失了,只保留了村口这棵大树,八角村也是西长安街上最后一个消失的自然村落。

鲁谷村

在12万年前,八宝山的沉降尚未停止时,永定河向东流淌已经不再有障碍了,它可以自由地放开脚步,恣意奔跑。从衙门口向东,沿八宝山北折再向东北与温榆河交汇,在这拐弯的地方形成的沃野千里,水美山也美,它的沿岸成为了人类活动、居住最理想的地方,鲁谷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最佳的位置上,它的南面是永定河,北面有高不过百米的小山,西面是沃野千里,东面是可直通蓟城的要道。这个村落到辽代已经有将近千年的历史了,辽太宗在应历年间就将鲁郭赐与了韩延徽,作为他的墓地,所谓“鲁郭城”其实是韩氏家族墓地的围墙,从此鲁谷这个名字一直至今未改,鲁谷村拆迁后,只遗这高楼大厦中的崇兴庵...

五里坨

五里坨是京西古道上的一座古村落,其民居具有典型的京西古建特色。京西古道支撑着老北京城的生活,就像人身体里的血脉,因此它是老北京的一部分。古道串起的一座座古村落,上千年来就与老北京城的命运息息相关。五里坨村应该是石景山区最后一座古村落,它的消失标志着石景山区境内一段人文历史的载体就此终结。五里坨也是石景山区存有胡同的古村落之一,有后街东胡同、后街西胡同2条。五里坨后街西胡同5号王家大院,是五里坨地区最大的四合院,有房屋60余间。如今,复建后的王家大院作为京西五里坨民俗陈列馆的主体。

西黄村

西黄村位于石景山区东部偏北,北接八大处,西与西井村相望,南靠京门铁路,东邻新四平台村,是历史上著名的交通要道。西黄村的建村史可以追溯到金代。

西黄村原名“黄村”,见于出土的金代墓志。1971年在距离西黄村约四里之遥的金王府村,出土了金定远大将军利涉军节度副使吴前鉴及妻王氏墓志铭,志称:“以大定七年二月二十五日举公与二夫人神柩合葬于大兴府宛平县房仙乡黄村之原”。从墓志推算,至少在大定七年(1167)之前“黄村”已经存在,而且管辖地域比现在还要大。这是关于“黄村”的最早记载。《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记载了明朝时西郊的古村落及道路,黄村也在其中。

北辛安

北辛安的生活,是同院姥姥家炉子上即将沸腾的那壶水;是邻居二哥劈开的那堆柴;是大嫂子下到锅里的饺子;是对门大爷端在手里的炸酱面;是清晨起床站在胡同口的公厕前排队解急时还不忘递上一句“起了,您呐”;是夕阳西下坐在老墙边的老树下乘凉时遇到侧身通过的街邻时问一声“吃了吗”;是自来水管子前接水、洗衣、洗菜的熙熙攘攘;是老太爷指着三姑的院子说看那棵老槐树了吗这从前还有座庙...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拆迁、改造,大杂院这个历史产物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已经是必然了,但大杂院里的市井文化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不会被曾经在大杂院里居住过的几代人遗忘。

衙门口

衙门口位于石景山区南部,东抵北京重型电机厂,南濒永定河,西与水屯村相望,北与双女坟为邻。村落呈不规则条状分布,占地面积4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4万平方米。曾誉称为“京西第一村”。村内最大的建筑是清同治年间驼捐局出资、村中大户赞助修建的骆驼会馆。骆驼会馆从小横街路东南头到东街路东北端,占地30亩左右。院内南有戏楼,中有过厅,后为正院,两侧有东、西跨院,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法海寺早市

法海寺早市,顾名思义就在法海寺的旁边,模式口村,古老的街道至今还完好保存着众多的遗迹和四合院,这京城里最具老北京味道的早市,如今在市中心恐怕是难得见到了,但在这里,依然是每天车水马龙,别有一番情趣。逛够了钢筋水泥大货架千篇一律的超市,还是这土生土长的早市最得人心,便宜亲民的价格,难得见到的蔬菜瓜果,各种风味小吃...现在都已成为记忆

现代都市 钢筋森林

身边的变化不息

然而故土难离 唯有思念永存

作为一个石景山人 请记住

这些消失的记忆!

部分地名资料参考自双塔邨人老师《石景山地名史话》

文:深蓝色的海

石景山杂谈授权转载 未经允许请勿摘编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