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內心要有光輝,但不一定是光芒萬丈。 自己要透亮,但不要刺傷別人,永遠蘊含着光澤,但不會明晃晃刺眼。 “光而不耀”是道家的人生智慧,語出老子《道德經》。 所謂“光而不耀”,是說人在順境即在光彩、得意之時,也就是在“有權”、“有錢”、“有名”之時,既不要過度地炫耀自己,也不要以強光耀眼他人,要求以平常心低調做人。 知進不知退,是不成熟的表現,必然會招致不好的結果。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懂得辯證,懂得分寸。 真正的成熟就是老子說的,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爲人廉正寬厚,坦率但不過分放肆,光明而不耀眼。 這的確是一種難得的境界。
東漢大將馮異,跟隨漢光武帝劉秀南征北戰,戰功卓著。但是,他爲人謙退不伐,“功成而不居”。 每當劉秀爲諸將論功封賞之時,衆將紛紛爭奪功勳。但只有 馮異 總是獨自一人躲在大樹之下,一言不發,人尊爲“大樹將軍”,被後世傳爲美談。
當人在現代社會成功之時,要牢記老子的“光而不耀”的告誡,切不可以“暴發戶”的心態,處處炫耀自己,張揚功勞和財富。 如果成功者採取“光而耀”的錯誤態度,違背了“和其光”的適度原則,必然把好事變成壞事。

如果成功者採取“光而不耀”的正確態度,就會忘掉成功者的花環,拋棄權力、財富和榮譽的包袱,繼續前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