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場景兩部電影基本上都是在室內拍攝的,綠布特效的各種場景,虛假沒有真實感。
(2)特效五毛特效,黃河大鯉魚,迷窟巨型蜘蛛,廉價粗糙,幸虧大鵝是真實的。
(3)妝容每一個人的妝容確定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嗎?
盜墓類影視作品,這兩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依託《盜墓筆記》《鬼吹燈》兩大IP衍生出了許多影視劇,而《鬼吹燈》系列更是被改編成了十幾部作品。
近日,網劇《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的大火,再次帶動了鬼吹燈系列的熱度。
林雨申主演的網絡電影《龍嶺迷窟》《龍嶺神宮》接連上線,蹭着網劇的熱度,讓第一部《龍嶺迷窟》收穫了超2000萬票房,可是豆瓣評分僅僅只有2.9分,贏了票房輸了口碑!

如今原班人馬的《龍嶺神宮》再次上線,自然再次翻車,差評一片,吐槽不斷。

那麼從《龍嶺迷窟》到《龍嶺神宮》,網絡電影鬼吹燈爲何接連翻車呢,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1、劇情改編混亂,漏洞頻出
《龍嶺迷窟》講述的是鐵三角到黑水城尋找雮塵珠的故事,而《龍嶺神宮》講述的是鐵三角在龍嶺相遇然後搭救孫教授的故事。
但是我們會發現,兩部影片都是以流水賬的敘事講述,從火車到渡河遇險,再到探墓,與盜賊廝打,如出一轍。
看似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細節之處方知高低。

《龍嶺迷窟》所宣揚的是鐵三角打擊盜墓保護文物,《龍嶺神宮》所宣揚的是兄弟情深,當然也有對文物保護,不過明明是盜墓題材作品,完全忽視了最根本的探墓之旅。
《龍嶺迷窟》應該講述的是鷓鴣哨、了塵大師探墓黑水城的故事,而到了網咯電影中,卻成了胡八一等人尋找雮塵珠的故事。
《龍嶺神宮》應該是尋找龍骨天書的故事,但是到了電影中卻成了營救孫教授的故事。
你說改編的能不亂嗎?

在《龍嶺神宮》中更是漏洞頻出。
在火車上,衆人將一個小偷三下五除二就捆綁上了繃帶,試問,他們難道帶了這麼多繃帶嗎?
歷經渡河之險後,衆人跳船游到岸邊,從衣服到頭髮沒有絲毫水跡,更是沒有見到衆人晾曬衣服,然後直接就開始繼續出發了,難道都輕功飛到岸邊了嗎?
衆人到達魚骨廟之後,要進行探墓,莫名其妙找來了一隻大鵝,在茫茫高坡,試問在哪找的?我還想關心一下,最後那隻大鵝又去了哪裏了?

諸如這樣的細節漏洞,讓人感覺莫名其妙,太過虛假。
從魚骨廟到墓道,再到冥殿,懸魂梯,又到冥殿,一路下來十分順利,不費吹灰之力就到了冥殿,這不是在羞辱古人智商嗎?
跳躍式的劇情,讓人感覺剪輯混亂,劇情被改的亂七八糟。
2、演員演技太差
兩部影片的演員班底都是一樣的,而且表情更是一樣的。

林雨申飾演的胡八一全程裝酷耍帥,看似是痞性,實則是油膩。
從潘家園到渡河遇險,再到探墓,每一處都要耍帥一番。
趙雷棋飾演的王胖子,本應是嘴碎廢話多,貪財中二,但是在趙雷棋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犯賤,令人生厭。
康寧飾演的雪莉楊,全程繃着臉,就是因爲紅斑而悶悶不樂,沒有一點女漢子的氣場,更是沒有展現其應有的功力,外公鷓鴣哨看到後,會不會打她呢?

大金牙更是平平,沒有任何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點,太過稚嫩,沒有江湖之感。
演員把每一個角色人物都表現的生硬呆板,沒有任何活力。
試問,就這樣的演技還想做個演員嗎?
3、製作低廉粗糙
低廉粗糙,一切都是呆板死氣沉沉,這樣確實能夠省下一筆不少的錢。
低廉粗糙,一切都是呆板死氣沉沉,這樣確實能夠省下一筆不少的錢。

另外《龍嶺神宮》中,從潘家園到綠皮火車,再到黃土高坡拖拉機,每一個都嶄新如初,沒有一點年代感,不知道的還以爲就是現在呢。
多虧導演大部分用的都是近景攝像拍攝,把周圍都掩蓋了過去。

不過黃土高坡這樣的實景也用特效,未免太草率了些。
從頭到尾都是嶄新,一塵不染的,好不容易臉上有了污漬,還是黑黑的一片,像塗抹上去的,化妝師也是來打醬油的吧。

這樣塑造出來的人物自然高高在上,不接地氣了,怎會讓人感同身受。
以上所有的槽點在網劇《龍嶺迷窟》中都得到了最大的優化,並且展現出了高質量的製作水準,看起來滿滿的電影質感。
而兩部網絡電影鬼吹燈,都絲毫沒有了任何電影質感,所以也纔會接連翻車。
這樣的製作、演繹水平,確實對得起網大的稱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