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導演是枝裕和的社會關懷:通過三線敘述,被拋棄的老人、受虐待的孩子、援交少女,爲觀衆揭露現實又殘酷的真相。影片中所聚焦的點現實又殘酷,被拋棄的老人、受虐待的孩子、援交少女等。

如果新聞中正報道以偷盜爲生的一個家庭,在他們偷的物品中有釣竿,而釣魚是他們的業餘愛好,將會發生什麼?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正是注意到了這個細節,他感到千瘡百孔之中的生活,也會有美麗的瞬間,而這正是他想要捕捉的瞬間。

一個好的導演如同一個好的作家,能夠敏銳捕捉到靈感的迸發,並且爲觀衆帶來一部優秀的影片,水平之高讓人歎服。

《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執導的劇情片,獲得第71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影片上映後,票房與口碑創下雙贏。

這部影片依舊延續了是枝裕的社會關懷以及風格。這部影片主打他所擅長的親情牌,但他的視點又不止於家庭生活,爲社會底層的人物發聲,將人性的善惡呈現在觀衆面前,留給大衆去探討和思考。影片中所聚焦的點現實又殘酷,被拋棄的老人、受虐待的孩子、援交少女等。

今天,我想從導演是枝裕和的社會關懷、個人風格、現實意義這三個方面深度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

一、導演是枝裕和的社會關懷:通過三線敘述,被拋棄的老人、受虐待的孩子、援交少女,爲觀衆揭露現實又殘酷的真相

一部電影不會只是單線敘述,大部分都是雙線敘述,甚至多線敘述。《小偷家族》採用三線敘述,更好的將日本存在的現實問題呈現在觀衆面前。三條線之間既可以單獨分開,又相互關聯。

第①條線:被遺棄的老人,日本老齡化問題嚴重,老無所依,老奶奶初枝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在中國有句俗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是一個家庭裏的長輩,走過很多路,經歷過很多事,晚輩們要尊重和孝順家裏的老人,老人也會給年輕人一些忠告和良言。

《小偷家族》恰恰打破了這種固有的認知,當老人被遺棄,老無所依,孤獨等死時,又該以何爲家?

影片裏的初枝奶奶遭受家人遺棄,被信代撿回去,依靠養老金養活着沒有血緣的“一家人”。正是這些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陪伴初枝奶奶度過了晚年的生活,在睡夢中安詳離世。

日本老齡化問題嚴重,很多老人都是一個人生活,孤獨地死去。有的老人甚至死了好多天後才被發現。老無所依,沒有人陪伴,也沒有人爲其辦葬禮。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將這個關注點放在了他的多部影片中。在《比海更深》裏面,良多回家路上碰到女鄰居,女鄰居說到:去年有一個獨居老人孤苦伶仃地死了,死後三週都沒人知道。在《步履不停》中,良多的父母也是獨自生活在小鎮上,兒子極少回來陪伴。

在日本,獨居老人生活已不是個例,影片中被遺棄的初枝奶奶並非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導演藉助影片呼籲大家對老年人的關愛與陪伴,也在告訴我們,血緣關係雖然割不斷,但家人之間最重要的是那份羈絆,是愛。

第②條線:受虐待的孩子,如何杜絕孩子受虐待纔是最值得思考的現實意義

影片中的小女孩樹里長期受到親生父母虐待,父母經常吵架,樹裏成了父母發泄憤怒的對象,動不動就打她,母親也後悔生下她。

一個寒冷的夜晚,阿治發現了她並帶她回到了柴田家。阿治將可樂餅給她喫,信代爲了她不被人發現,心甘情願丟了工作,初枝奶奶爲她做裙子,亞紀和祥太也很喜歡她。

家中的五個人與沒有絲毫的血緣關係,經濟條件本就艱難,靠偷盜和初枝奶奶的養老金爲生,但他們還是毫不猶豫收留了小女孩,甚至冒着被抓的風險。

父母是孩子的庇護傘,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孩子健康成長。然而,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合格,也並非所有生下孩子的父母就一定配當父母。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不完美的她》中,穆蓮生不僅遭受繼父的虐待,還要承受親生母親的打罵。比起殘忍的繼父,母親的不作爲更讓人寒心,她的不作爲助長了尚武的惡,也將女兒一步步推到了深淵。

不光是影視劇中,我相信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父母虐待自己的孩子,婚姻不幸福就拿孩子當出氣筒。父母的這把保護傘是爲孩子遮風擋雨的,而不是刺痛孩子的利器,如何杜絕孩子遭受虐待纔是最值得思考的現實意義。幸福的家庭,三觀端正的父母,友愛和諧的氛圍,積極樂觀的心態,明白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尊重孩子,關愛孩子,從源頭掐斷。

第③天線:援交少女,父母的狠心拋棄間接摧毀了花季少女

影片中的亞紀不過是個正值青春的少女,卻被父母狠心拋棄,間接導致她在風俗店裏靠出賣色相來掙錢。在和男客人聊天時她說到:“我家裏有個妹妹,媽媽買了一件泳衣給她,她喜歡得不得了,在家裏穿着,就連洗澡也穿着。我以前也做過同樣的事情。”

原來她也曾得到過片刻的溫暖,之後被狠心拋棄。得到過愛,再徹底失去,是一種殘忍的方式。

而亞紀之所以會走上這條援交之路,與其家庭和父母有着很大關係。一方面缺少來自家庭的溫暖和關愛,一方面被至親之人拋棄,在無處尋求慰藉的情況下,走上了援交之路。在那裏,她想說什麼都可以。

日本有種現象叫作“無緣社會”,一是沒朋友,“無社緣”,二是和家庭關係疏離甚至崩壞,這是“無血緣”,三則與家鄉關係隔離斷絕“無地緣”。

影片中的亞紀正是這種“無緣社會”的代表,除了小偷家族的成員,她沒有朋友,被父母拋棄,遠離父母家,間接導致她走上了援交之路。

溫暖的家庭,稱職的父母,和諧關愛的家庭氛圍,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是枝裕和的社會關懷體現在他始終將關注點放在老人和孩子上,弱勢羣體常常容易被忽略,而他的作品始終爲弱勢羣體發聲,引人深思。

二、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個人風格:作品風格樸實,擅長用固定鏡頭捕捉人物的內心戲

是枝裕和的作品雖然主打親情牌,但他的作品同樣兼具社會關懷。他的視點雖然是展現瑣碎的家庭生活,但其中的深意遠遠高於這些,影片中人物的內心戲同樣精彩深刻,引人深思。

影片中有一個固定場景,信代在泡澡,洗完澡的樹裏坐在浴池旁邊等她,樹裏問她胳膊上的傷痕,信代說是被熨斗嗞的一下燙的,樹裏伸出自己的右胳膊說,我的也是。

兩條相似的疤痕,兩個受過傷的人。此刻,在浴室這個狹小的空間內,她們的心相互溫暖,相互治癒。

小偷家族的六個成員去海邊玩兒,初枝奶奶坐在沙灘上看着他們在海水裏歡樂的樣子,輕聲說了句:“謝謝你們。”

據說原劇本中沒有這句臺詞,是初枝奶奶的扮演者樹木希林臨時加上去的。因爲演到此處,樹木希林覺得非要有一句“謝謝你們”,所有的情感才能找到一個出口。

那句簡單的四個字包含了她心底所有的情感,這些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陪伴她度過了溫馨快樂的晚年,也正因爲有了他們的陪伴,她纔不至於孤獨地死去。

影片結尾信代被抓,當被問到兩個孩子是如何稱呼的?媽媽?母親?信代低下頭反覆用手抹眼淚,又自問式的重複了兩句:怎麼稱呼的呢。

此刻,她的內心是複雜的。兩個孩子同她相處得如親人,但並未喊過她媽媽或者母親。

生下孩子自然就成爲母親了嗎?可是,不生孩子就當不了母親。

我想,合格的父母是需要不斷學習的,並非有了孩子,父母就能成爲合格的父母。

日本伊坂幸太郎說過一句話:“一想到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而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三、結合影片,談一談帶給我的三點現實意義

《小偷家族》雖然是一部家庭劇,但勝在它選取的角度新穎,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也看到了日本社會存在的現實問題。

①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這份“偷”來的愛同樣能將人心暖到發燙

一直以來,我們覺得世界非黑即白,人心非善即惡。直到看完影片,會發現並非是這樣,很多事情不能僅僅用對錯來區分。

影片中的樹裏在一個寒冬的夜裏被阿治帶回家,他的初心是好的,怕小女孩凍壞。當信代聽到樹裏父母的打罵聲,並沒有將樹裏送回去,甚至還給樹裏改了名字,剪了短髮,養育着她。

從法律角度來說,阿治和信代有誘拐兒童的嫌疑,但從道德角度來說,他們只不過不想讓樹裏回去繼續被虐待,他們就是單純地想保護她,讓她健康快樂成長。

就像《不完美的她》中,若不是林緒之救下穆蓮生,恐怕她早已隨着那聲爆炸沒了。林緒之救了她,爲了不讓她繼續受虐待,也同樣帶走了她,想養育她。

我們似乎無法用好壞去評判他們,也無法用善惡去劃分,因爲他們身上沒有絕對的善和惡。六口之家“偷”來的愛格外溫馨,同樣能打動我們,也能將我們的心暖到發燙。

②善待老人,他們需要家人的關愛

每一位老人都需要被善待,爲了兒女操持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該是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家人的陪伴和關愛尤爲重要。

遺棄老人和遺棄孩子同樣可惡,影片中的初枝奶奶若不是遇上小偷家族的成員,她的晚年必定是淒涼和孤獨的。

其實,古人早就爲世人留下善待老人的話,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會時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與孔子對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古人是智慧的,我們應該將這種智慧實踐在生活中,善待老人,讓他們安享晚年。

每個人都會老去,善待老人,就是善待將來的自己,也會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③孩子不是父母發泄憤怒的出氣筒,不要打着愛的名義去傷害孩子

大部分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用愛的名義去捆綁孩子,操控孩子,甚至去傷害孩子。

影片中樹裏的父母經常吵架,而她成了父母發泄憤怒的出氣筒,經常遭受虐待,母親還常常歇斯底里喊道:又不是我想生下她的。小小的樹裏渾身是傷痕,總覺得是自己不乖纔會被打。

我喜歡紀伯倫寫的一首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爲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孩子小,他們也需要父母的尊重,家長不能仗着是父母,就打着愛的名義去傷害孩子。

愛不是控制和傷害,愛是接納和尊重,父母是孩子的保護傘,而不是傷害孩子的利器。

最後總結:

是枝裕和總能給我們講述不一樣的家庭生活,《海街日記》中,爲我們講述了三姐妹在父親去世後接納同父異母的妹妹,四姐妹共同生活的故事。《如父如子》中,爲我們講述兩個家庭突然得知當年在醫院孩子被抱錯,最後互不相識的兩家人因爲兩個孩子而相互牽絆的故事。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再次展現了他導演的高深功力,講述六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如同一家人。他們皆是被家人和社會所遺棄的人,這份偷來的愛,讓大家凝聚在一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