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偷家族》這個家族的身份很完整,有奶奶初枝、爸爸阿治、媽媽信代、妹妹亞紀、兒子祥太,後來還撿了一個被家暴的小女孩,認作女兒,並取名玲,六個人沒有血緣關係,卻生活在了一起,宛如一家人。曾經看到過一個孤獨等級表,一個人看電影位於第四級,但我始終都認爲,你走進故事主角的生活,和他一起觀山賞月,歷盡千帆,這不是孤獨,而是一場與自己擁抱的旅行。

窗外是呼呼的冷風和綿綿的細雨,疫情阻攔在門外,幾乎所有人都被困在了家裏,我們的生活被強制按下了暫停鍵。

孤獨和無聊成了生活的常態,有些人無所事事,成天玩手機,把兩個月過成1天,有些人潛心學習,看書做菜,把1天過成了兩個月。

在疫情的前幾天,我惶惶不可終日,每天都在看關於疫情的消息,除了焦慮一無所得,後來,我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我決定每天看一部電影。

曾經看到過一個孤獨等級表,一個人看電影位於第四級,但我始終都認爲,你走進故事主角的生活,和他一起觀山賞月,歷盡千帆,這不是孤獨,而是一場與自己擁抱的旅行。

麥家曾說過:"和社會擁抱,你將被同化,然後被打敗,然後被拋棄;只有和自己擁抱,你才能永遠抱着自己,然後有可能抱到成功。"

深以爲然,在生活中我們需要與自己對話,而電影就是一個很好的媒介,今天我從我看過的200部電影中,挑出五部日本的治癒系電影,希望能讓你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感到溫暖。

01 《海街日記》:人生不容易,但也要好好過下去

是枝裕和是日本拍家庭片的國寶級導演,我一直非常喜歡他的電影,含蓄內斂,溫柔從容,他一直奉行的原則就是"電影應該儘量不直接言及悲傷和寂寞,而把那份悲傷和寂寞表現出來"。

《海街日記》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漫畫,故事的開頭很狗血,但在是枝裕和柔和的鏡頭語言的呈現下,一切都如流水般平常。

幸、佳乃和千佳是三姐妹,在鎌倉相依爲命,突然得知失聯15年的父親在山形縣去世,去參加葬禮時遇到了同父異母的妹妹"玲"。

姐妹三人摒棄前嫌,把玲接回了鎌倉共同生活,故事就這樣展開,海邊的潮水漲了又退,梅子樹的葉子綠了又黃,濱海道上的煙花開了又謝,一些都稀鬆平常,但在是枝裕和的鏡頭下,所有平凡的日子都在閃閃發光。

貫穿這部電影的主題是親情、生活和死亡。

四個姐妹相處得非常和睦,她們選擇對不便明說的血緣避而不談,只是聚在一間屋子裏,一起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走過千萬次走過的路,從春到秋,由冬入春,從陌生到親暱。

死亡也一直是是枝裕和電影中的重要命題,《海街日記》裏有三場葬禮,葬禮必然伴隨着悲痛,但悲痛過後是什麼,對於活着的人顯得尤爲重要。

世界變化不停,我們終將老去。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着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揮手告別。

好的電影就是《海街日記》這樣,讓人看完之後,長久不能忘懷,會真切的對你的人生造成一點點改變。

活着已經很費功夫了,不如再費點功夫,去發現生活的美好,好好活下去。

02 《小偷家族》:生活在陰溝裏,也有權利抬頭看看月亮

2018年,在第71屆的戛納電影節上,《小偷家族》贏得了金棕櫚獎,是枝裕和成爲日本第三位獲得戛納金棕櫚獎的日本導演。

《小偷家族》這個家族的身份很完整,有奶奶初枝、爸爸阿治、媽媽信代、妹妹亞紀、兒子祥太,後來還撿了一個被家暴的小女孩,認作女兒,並取名玲,六個人沒有血緣關係,卻生活在了一起,宛如一家人。

但在一團和樂的背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計。

這一家人主要靠偷竊和奶奶的養老金爲生。

阿治和信代對奶奶很好,但總是在謀劃她的養老金,並且在奶奶死後拿走了她所有的錢。

奶奶對亞紀很好,但總是定時地去亞紀家裏拿錢。

亞紀做的是援交工作,她愛上了自己的客人。

祥太把玲當做自己的妹妹,卻故意暴露自己偷東西,這個家庭瓦解了。

把人的陰暗面拿到臺上來,看起來好像每個人都惡劣不堪。電影裏展現的絕對不是人性的惡,雖然互相算計,但電影中的羈絆纔是大主題。

信代會摟着玲的肩膀,溫柔地對她說:"喜歡你是不會打你的,喜歡你應該像我這樣抱抱你。"

一家人去海灘玩耍,奶奶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凝望着另外五個人的背影,呢喃一句:謝謝你們。

阿治會給祥太正確的性教育,並囑咐他:"希望你能帶着我的份好好過一生。"

這一家人的一切是偷來的,縱然只是短暫的溫暖,卻是一生的羈絆,他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是枝裕和告訴我們:

"電影的存在並非爲了審判個人,導演也不是上帝或者法官。設計一個壞人故事,世界也許就變得黑白分明,但我認爲不這樣做,反而會讓觀衆將這個問題帶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覆思索。那樣的想法基本上至今仍未改變,我總是期盼看電影的人回到日常生活時,對日常生活的看法能有所改變,能成爲他們改掉用批判性眼光看待日常生活的契機。"

生活裏沒有那麼多純粹的壞人,每個你看起來不可理喻的故事背後,也許都有不得已的原因。

聽不見音樂,就不要以爲那些跳舞的人瘋了。

03 《小森林》:一屋一田一人食,勞作是生活本身的意義

《小森林》一直是我心裏治癒系電影Top.1,是值得n刷的電影,電影有兩部,分爲《夏秋篇》和《冬春篇》。

電影的開篇:剛下過雨,地上還有點潮溼,市子騎着自行車,穿梭在山路上,兩邊的綠色往後掠去,風把她的衣服吹的鼓鼓囊囊,自行車的鏈條嘩嘩響,她就這樣一直往前騎。

閉上眼,我們彷彿也置身其中,成了山野間的一抹綠。

這部電影根據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原作改編,講述了女孩市子無法忍受大城市的喧嚷,而回到家鄉小森,一個人獨自生活的故事,就像一部平鋪直敘的紀錄片。

有人說這是"舌尖上的日本",電影沒有太多的故事情節,由市子的自制美食串聯而成,圍繞相關食材的種植和採摘,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展現了一幅日本農村的生活圖景。

也有人說這是"日式的逃離北上廣",市子不適應喧囂繁雜的大城市的生活,"逃"回了小森,整日與自然打交道,靠着美食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傷和迷惘,自給自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春天,做野菜意大利麪,野菜是冬天悄悄埋下的寶物,配上什麼,都爽口無比。

夏天,做甜酒釀,放到冰箱裏冰鎮着,幹完農活回家,喝上一大杯,冰涼可口。

秋天,去稻田裏割稻子,帶上自制的便當,裏面裝滿了這個季節的食物,當然,核桃飯一定不能缺啦。

冬天,大家聚在一起打年糕,嘿咻嘿咻,糯米有魔力,把力氣變成了黏糊糊的美味。

一簞食,一瓢飲,賦予生活愛,光芒自閃爍。

《小森林》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另外的生活方式,在這個萬事萬物講求快的時代,偶爾也該停下腳步,生活沒我們想的那麼糟糕。

04 《菊次郎的夏天》:兩個孤獨的"小孩",在旅程中完成了自己的救贖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以暴力美學著稱的北野武,主角也是他,但這部電影裏,沒有暴力,濃濃的全是溫情。

故事線非常簡單:和奶奶相依爲命的小男孩,在一個流氓大叔的幫助下,去找媽媽。

影片的前12分鐘,都在烘托正南的孤獨感,他與奶奶相依爲命,暑假朋友們都準備外出遊玩,只有他一個人在家,面對着一塊切好的西瓜,小孩子的孤獨感撲面而來。

他遇上了同樣孤獨的大叔菊次郎,他們倆踏上了幫正南尋母的路途,這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公路片。

菊次郎不會游泳卻用愛裝腔作勢,想坐順風車被人拒絕後就砸別人的車,爲了攔車在路上放釘子……

他就是一個不學無術、欺軟怕硬、斤斤計較、無所事事的中年大叔,唯一讓人覺得可憐的就是,童年的時候母親遠走,他一直都無法與母親和解。

在犄角旮沓裏,你也能感受到這個流氓大叔的溫柔,偷了別人的飯糰,自己喫一個,留給正南兩個,被混混暴打後,跟正南說自己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了下來。

他們一大一小的腳印到了正南媽媽的門前,卻發現她早已改嫁,正南哭着跑走了。

菊次郎大叔爲了安慰他,從機車二人組那裏搶來了個鈴鐺,並謊稱是天使之鈴,只要搖搖鈴鐺,天使就會出現保護他。

在正南的影響下,菊次郎跑到了敬老院去看望自己的媽媽,那隔着玻璃窗的一眼,我們知道他原諒了他的母親。

這是一部講成長的電影,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在這場路途中都達成了和解。

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彷徨,只有一瞬間用來成長。

05 《百萬元與苦蟲女》:與其回頭看,不如選條路一直走下去

"去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生活,賺夠錢後,就去下一個地方。"

這個念頭一定在很多人的腦海裏出現過,但對於《百萬元與苦蟲女》的主角佐藤玲子來說,這不是浪漫不羈的流浪,這是狼狽的逃離。

玲子二十一歲,沒上大學,沒有特長,沒有夢想,意外入獄,出獄之後,身邊的人給她的只有冷眼,她下定了決心"存夠一百萬日元,我就搬出去"。

她沒有食言,一賺到錢就離開了家,拖着行李箱四處流浪,在海邊,她在小店賣冰沙,到了山裏,她幫着果農賣桃子。

在賺夠一百萬日元后,她沒有任何停留,就離開了曾經駐足過的城市。

可是,總會有各種意外會發生,在東京的花店打工時,玲子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她向對方坦白了過往。

可是對方以爲玲子存夠一百萬日元后會離開,就不停地找她借錢,不明真相的玲子最後還是離開了。

電影的結尾是玲子拉着行李箱,站在公交車牌旁,繼續下一次的流浪。

我認爲這部電影講的是平凡。

社會上總是遊走着各式各樣的邊緣人,沒有遠大的志向,世界這麼大,有一處容身之處就可以,平凡也是生活的答案之一。

總有人在找活着的意義是什麼,生命好就好在,它沒意義,意義是人賦予的。

總有人要求你踏上成功路,可我就是想賴着,那也沒錯,活着本身就是個意義。

寫在最後:

這五部電影講的故事各不相同,但都有濃濃的日式風情,溫柔、細膩、恬淡中帶着一些哀傷,滲透出"物哀"這個日式美學概念。

川端康成說過:平安朝的"物哀"成爲日本美的源流。

"物哀"是個很微妙的概念,大意是指"世上萬事萬物的千姿百態,我們看在眼裏,聽在耳裏,身體力行的體驗,把這萬事萬物都放到心中來品味,內心把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懂得物之哀。"

讀川端康成的《雪國》時,情節不重要,但閱讀的時候,總有淡淡的哀傷縈繞在心間,這就是物哀的魅力,同樣,觀看上面五部電影的時候,也有同樣的感覺。

事物裏蘊含的美,每個人有不同的體會,如果有空,就去看看這五部電影吧,發現另一個世界,瞭解另一種生活,品味日式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