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發生以來,廣東從交通運輸、項目投資人、項目建設單位、參建單位“四個層面”着手,落實地方統籌協調,強化項目統籌管理,合理優化年度目標任務,科學制定目標完成計劃,指導相關單位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深中通道等投資超百億的“長、大”項目2月底率先實現全線復工,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重點工作加快推進,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往返港珠澳大橋口岸專線大巴通車,廣州、深圳兩個全國首批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完成驗收,中山往返香港“水運公共巴士”正式啓航。

省際、省內公共交通有序恢復

全省在建重點交通項目復工率100%

交通投資日趨回穩 3月重回增長

貨運量加快恢復

3月完成公路水路貨運量2.1億噸

港口貨物吞吐量1.6億噸

集裝箱吞吐量515萬標箱

……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廣東省交通運輸系統堅決落實上級部門決策部署,全力推進行業疫情防控、運輸保障和復工復產等各項工作,高效落實聯防聯控機制,“互聯網+”科學抗疫,切實打通交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和支撐作用,放寬審批條件,創新審查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幫助企業紓解困難,加快推進重大交通項目建設,確保行業安全高效發展。

人員到崗物資到位復工復產動脈打通

深中通道等投資超百億的“長、大”項目2月底率先實現全線復工,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重點工作加快推進,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往返港珠澳大橋口岸專線大巴通車,廣州、深圳兩個全國首批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完成驗收,中山往返香港“水運公共巴士”正式啓航……廣東省際、省內交通公共服務全面有序恢復,交通項目建設穩妥推進。

深中通道非通航孔引橋施工現場。

港珠澳大橋嚴防疫情輸入。

廣東交通運輸部門建立健康申報系統,爲返崗復工人員免費發放交通卡、“點對點”包車接送,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優化運輸服務,保證要素往來無障礙,促進產業鏈條動起來。目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4.85萬家,復工率超過90%。全省在建高速公路、省管鐵路、重點水運工程共90個項目均已復工建設,復工率達100%。

“點對點”接送

乘客信息可追溯

貨物運輸“綠色通道”

高效復工,離不開廣東交通運輸部門各項“硬核”保障舉措。爲了打通復工復產“最後一公里”,幫助企業解決員工返崗難題,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開展“點對點”包車客運服務。截至4月26日,通過包車到粵務工人員超42萬人。

爲保障返崗員工日常安全出行,廣東推出“一人一座、一站式直達”定製復工服務專線,讓公交車輛進社區、進廠區,爲復工復產提供通勤服務保障。其中,廣州推出“如約”專屬公交,員工可在指定站點和固定時間刷卡上車,直達工作地點。深圳市推出“防疫復工專線巴士”,爲就業聚集區內的370餘家企業提供員工通勤服務。

“現在有了學生專線,總算能放心讓小孩上學去了。”來自廣州市荔灣區的黃小姐高興地說,他女兒在廣州培英中學讀書,此前一直擔心復學後小孩的出行問題。爲了幫助學生安全便捷返校上課,廣東多地結合實際推出復學公交專線,4月27日,廣州推出首批40條“如約助學”定製公交專線,線路覆蓋廣州、佛山兩地多所學校,爲學校師生提供“一人一座、一站式直達”的返校(家)接送專線,不僅解決了家長接送學生上下學的問題,還進一步降低了學生乘坐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發生疫情交叉感染的風險。

廣州開通學生復學專車。

“一回廣東就收到了復工禮物!”3月5日,一輛返崗人員包車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回到廣州,務工人員小吳收到了“助力復工復產”交通卡。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工作人員爲務工人員發放交通卡。

免費發放“助力復工復產”交通卡,是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工作重要舉措之一。目前,廣東已先後爲乘坐粵運交通公司、廣州公交集團等包車的異地務工人員免費發放“助力復工復產”交通卡,範圍涵蓋雲南武定—清遠、江蘇南通—潮州、廣西扶綏—肇慶等線路。“助力復工復產”交通卡在便利務工人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同時,能夠有效降低疫情期間因購票和票務流通等引起的接觸性感染風險,保障務工人員出行安全。

爲進一步加強返崗人員安全覈查,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在嚴把車輛“消毒關”、駕駛員“健康關”的基礎上,建立可追溯機制。目前,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江門、河源等地通過乘客掃碼同步乘車信息,最大程度遏制疫情通過公共交通工具擴散。廣州、深圳在地鐵上增設了“防疫乘車登記”二維碼,每個二維碼均與相應的車廂號綁定配置,進一步提高了疫情防控信息追溯的精準度。

人員安全到位十分重要,而做好應急物資和重點生產生活物資運輸保障,也是復工復產的關鍵一環。

“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優先通行”……疫情發生以來,廣東交通運輸部門開闢貨物運輸“綠色通道”,確保貨運車輛和貨物運輸貫通到村、到廠、到園區、到工地,保證貨運秩序正常。爲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廣東交通、公安等部門密切協作,撤銷公路檢疫站,實現各類堵點、卡點應撤盡撤、應通盡通;廣東交通運輸部門簡化貨運物流企業復工程序,搭建供需對接平臺,精準對接,主動服務。據統計,不到1個月全省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共協調應急物資運輸及生產企業運輸保障事項達1260車次。

復工項目均實現“一個建設項目、一個防疫預案、一個復工指引”

“之前一直擔心疫情影響返工,現在有包車護送我們回工地,非常暖心。到了工地還有詳細體檢,保障我們的安全。”2月27日,17名工人乘坐返崗包車,安全從湖南迴到茂名雲茂高速公路施工現場,經過詳細的CT、血常規、核酸檢測等檢查,該批工人正式上崗。

爲了加強復工人員安全管理,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推出“健康申報”系統,全省交通建設工程從業人員可掃碼填報健康信息。目前,全省已有10.4萬名交通建設從業人員完成健康信息申報。“我們要求所有復工企業按照省交通運輸廳實名制管理有關要求,將健康申報作爲批准正式上崗的前提條件,復工人員必須先在系統申報健康狀況。”大豐華高速公路管理中心主任李凱說。

今年,廣東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設計劃完成投資1300億元,一季度完成投資273.7億元,佔全年投資計劃的21.1%,其中1月至2月交通建設投資同比下降51.5%,3月交通建設投資完成129.6億元,同比增長9%,轉爲正增長,復工復產成效初顯。

爲確保如期完成全年交通投資目標任務,廣東交通運輸部門按照“加強統籌、健康管理、交通保障、安全上崗”的原則,做好疫情防控;從交通部門、項目投資人、項目建設單位、參建單位“四個層面”着手,落實加強地方統籌協調、加強項目統籌管理、有計劃有序組織復工復產、防疫復工兩手抓、合理優化和加強管理完成年度任務等“五個要求”,指導支持相關單位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全省已復工項目均實現“一個建設項目、一個防疫預案、一個復工指引”。

江門市交通運輸局積極指導瀋海高速公路改擴建開陽段、開春高速公路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有效幫助項目解決復工復產中遇到的人員返崗難等問題;特事特辦,研究以專供形式有效解決開春高速公路和開陽高速公路擴建等項目的原料供應緊張問題。

廣東省交通集團制定了建設項目復工復產工作指引,班子成員帶隊分成4個督導工作小組,奔赴粵東西北及珠三角22個建設項目現場,對復工情況進行督導,進一步摸清目前項目復工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應對措施,確保按計劃落實復工復產。該指引得到交通運輸部的認可並在全國推廣。

深中通道對沉管預製工廠進行了智能建造和產業升級,生產線改造、核心裝備研發等均實現傳統工廠向信息化智慧工廠的巨大跨越,完成了移動終端信息化集成、智能澆築檢測、施工監控監測、信息管理等系統的建設,築就沉管預製“夢工廠”。“我們自主研發的智能澆築系統,比傳統的澆築效率高、風險低、穩定性高,更重要的是傳統澆築一條生產線需要1000多工人,智能澆築只需要300多工人,現代化手段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深中通道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深中通道施工現場。

深中通道中山大橋線橋項目人員有序作業。

珠海鶴港高速公路推出的“四五六”復工法,項目嚴格執行實名制管理、嚴格執行封閉管理、嚴格執行健康排查、嚴格執行隔離區管理措施“四嚴格”,重點場所防控保證到位、消毒通風保證到位、個人防護保證到位、防疫物資供應保證到位、巡查監督保證到位“五到位”,人員信息早排查、政策信息早告知、返程計劃早制定、集中防控早落實、防疫物資早儲備、防疫宣傳早開展“六個早”,切實保障返崗人員健康,該復工法獲得交通運輸部肯定和表揚,已在全省推廣。

降成本強保障行業發展加快恢復

今年,廣東計劃建成河惠莞高速公路河源紫金至惠州惠陽段、大埔至潮州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項目1100多公里。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將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管理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加強管理,確保高效優質完成年度建設投資任務。

爲支持全省交通行業加快恢復發展、堅決完成好全年及“十三五”目標任務,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在抓好交通防疫常態化工作的同時,全力推進行業建設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履行好行業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經濟發展責任,努力當好先行;通過放寬審批條件、創新審查模式、提升高速公路服務質量等方式,有效幫助交通運輸企業渡過難關。

簡化手續

調整運輸模式

減輕企業經營壓力

“經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審批同意後,我們將廣州至深圳、廣州至東莞、廣州至江門等部分市際班車的閒置運力,轉換爲市際包車,開展‘點對點’接送服務,既能提升車輛使用效率,又可爲復工復產企業解決人員到崗問題。”廣州公交集團第二公共汽車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人臉識別測溫。

爲減輕運輸企業經營壓力,廣東放寬道路客運企業申辦相關審批業務的條件。對爲保障疫情防控而長時間連續停運的,允許延期恢復經營;對企業經營的營運車輛,允許企業根據運力需求在不同線路間靈活調配。簡化復工復產包車運營審批手續,疫情防控期間,允許省際市際包車在承擔較爲緊急的復工復產人員運輸任務時,以合同照片、電子合同等代替打印的紙質合同,及時響應包車方需求。

廣州市設立出租汽車消毒點,免費提供服務。

3月13日,滿載着61個集裝箱的“中航923”船在中山港航運碼頭啓程,中山往返香港的“水運公共巴士運輸模式”正式啓動。該運輸模式具有船舶艙位共享、多點裝卸等特徵,來往香港的船舶,在航行途中可在中山港航運、外運、小欖港3個碼頭靠泊裝卸貨物,實現船舶艙位的最大化利用。

中山港支持航運企業“促復航、保運營”,推廣內外貿貨物同船運輸,以規範高效的監管促進集裝箱貨物高效流動,最大限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今年以來,中山港已監管內外貿貨物同船運輸船舶52艘次、502個集裝箱,惠及進出口企業69家,累計爲企業節省費用48萬元。

疫情發生以來,全球集裝箱運輸業面臨貨物堆積、流通困難等問題。廣東不斷推進省內各港口企業完善防控措施,從港口生產、信息技術、運輸模式、資金支持等方面幫助物流企業紓解困難。廣州港在全國港口中率先宣佈延長貨物進出口免堆期和空箱實行免費堆存,爲進出口企業減輕成本壓力。

爲全力保障重點貨類及防疫物資運輸,廣東對載有疫情防控物資的船舶開闢“綠色通道”,實行優先靠離泊、優先作業、優先集疏運,保障能源、原材料、糧食等戰略物資運輸順暢。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先後協調廣州、東莞、佛山、湛江等地解決相關碼頭和物流園區提前復工等問題,滿足了寶鋼等企業的水路運輸需求。目前,全省港口企業基本實現100%復工復產。其中,廣州港復工復產後,在10天內連續開闢了5條國際班輪航線。

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最後8.2公里正式開工。

因地制宜 特事特辦

創新審查審批模式

加快推進項目落地

在珠江口馬鞍島上深中通道的智慧梁廠,工人們熟練地操控着機械,工程材料快速生產、施工作業精準有序。在雲茂高速公路路面工程現場,項目部自建的高標準機制砂生產線,有效解決了疫情期間河砂供不應求的難題,工程建設快速推進。

雲茂高速公路項目自建機制砂生產線。

疫情發生以來,廣東從交通運輸、項目投資人、項目建設單位、參建單位“四個層面”着手,落實地方統籌協調,強化項目統籌管理,合理優化年度目標任務,科學制定目標完成計劃,指導相關單位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各工程項目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特事特辦,解決工程建設中遇到的用工、材料供應、物資保障等難題,研發新技術、應用,智能提升生產建設效率。

目前,廣東在建重點交通項目已全部復工。廣東將科學加快啓動一批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交通項目,形成項目梯次建設良性循環,充分發揮交通建設穩投資、穩就業、穩增長的作用。力爭提前開工建設黃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高速公路項目,推進東江、北江上延等航道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內河主要港口及集疏運體系建設。

爲切實推動項目建設落地,廣東省交通運輸系統創新行業審查、審批等基建管理模式,通過函審、視頻會議、網辦等“不見面”審覈、審批模式,加快開展規劃、設計審查、審批、施工許可等基建報批工作。目前,廣東已採用“函審+視頻審查會”方式組織召開了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初步設計和全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大綱開題審查會議等。

各地交通運輸部門根據復工復產實際情況,從工期調整、風險約定,及復工期間增加的費用及費用來源等方面提出指導性意見,進一步紓解企業經營困難。其中,佛山市出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佛山市公路和城市道路工程增加疫情防控費用及加強資金保障指導意見》,明確因疫情防控、合理順延工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等原因增加成本,可由雙方通過簽訂列入工程造價予以追加。

記者 王博宇 林楚忠 特約記者 林健芳

圖片 |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 視頻 | 閻語

責編/李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