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十大元帅排位上,一直以来是争论不休的焦点。很多粟裕将军粉丝们都在为这位大将抱屈,认为凭他的功劳战绩完全能评得上十大元帅,也有认为粟裕本来被授予元帅,但由于他本人的推辞,只做了大将。这说法我是持保留意见的,毕竟在正史中没看到。


那么骁勇善战的粟裕为什么没有当上元帅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不想做?还是没被评上?

要清楚粟裕评不评得上元帅,我们先来看一件楚汉年间的事,看完你就明白了。

十八路诸侯推翻秦帝国,项羽将各路诸侯都封了王,由于本身和刘邦不对付,也怕刘邦将来成为心腹大患,项羽便把当时大家都认为鸟不拉屎的“蜀地”给了刘邦。

刘邦可是将来要和项羽争天下的,手下樊哙、周勃等大将也都是举世无双,但他也自知和项羽比起来实力太弱,还有一点,虽然手下猛将如云,但却缺少一个能掌控大局的大将军人选。


虽然是大将军,但他的职能其实同等于元帅。

考虑了樊哙这些人之后,刘邦还是觉得他们没有一个能堪当大任,于是后来把大将军的位置给了韩信。

樊哙、周勃、曹参那些人当然不服,他们都自认为自己各方面条件都是最合适的。论资历,都是刘邦芒砀山带出来的兄弟;论军功,更不用说,大大小小的仗数不完,樊哙打仗猛地一B,自己带头冲锋,第一个爬上敌城墙;论政治忠诚度,那自不必说。

如果按照那些粟裕粉的说法,这大将军(元帅)职位肯定要从樊哙、周勃、曹参等这些人中选了。但为什么刘邦不用他们呢?

韩信说了一句话,完美的解释了所有人的疑惑。


将是统兵的,帅是领将的。

将军们统领的是百万雄兵,而元帅们只要领好几个将军就行。

作为一个将军,是要跟着战场跑的,要和战士们一起冲锋陷阵在第一线,即使你再能打,再百战百胜,说到底是你的带兵能力强,个人素质过硬,将军们所面对的是你眼下对面的这个敌人,说到底打的是局部战役。

但元帅就不一样了,帅要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要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幕府之中调兵遣将,从战略高度看全局。协调各个将军之间的合作。

再回过头来看粟裕,你就能知道为什么他评不上元帅了,粟裕确实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所向披靡,但是你让他换个部队领下兵看看,能不能服众?


这就像朝鲜战争一样,很多人说让粟裕去会如何如何,倘若粟裕真的去,能不能指挥得动军队都很难说,如果军队都指挥不了,何谈打胜仗?

不否认粟裕将军的战功和军事能力,但他只能算是个猛将,离帅还差那么一点。授衔时,粟裕成为元帅之下的第一大将,还是实至名归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