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27日凌晨,蘋果公司發佈了2016財年Q2業績。財報顯示,蘋果公司在上個季度的營收爲505.57億美元,同比下滑13%;淨利潤爲105.16億美元,同比下滑22%。由於第二財季營收和每股收益均未能達到華爾街分析師預期,推動其盤後股價大幅下跌超8%,刷新315日以來低點至95.88美元,市值蒸發逾400億美元。

不僅如此,佔據蘋果公司營收65%和利潤絕對主力的iPhone,銷量也首次出現同比下滑。在上個季度售出5119.3萬部iPhone,低於上年同期的6117萬部,下滑幅度近20%。不少悲觀人士認爲,這極可能是蘋果公司十年輝煌命運的拐點。喬幫主離開後,後遺症終於在埋藏數年後爆發。

當國內小米、樂視、oppo、魅族等爲手機市場份額廝殺不休時,蘋果這位老大哥的命運,不禁讓國內手機廠商們,也感受到凜冽寒意。那麼問題來了,國內手機廠商是否會重步蘋果的後塵,像《老男孩》那句歌詞一樣,“未曾綻放就要枯萎嗎?”

智能手機拐點已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蘋果從2003年開始,延續10多年的環比增長,首先是持續推出令人尖叫、引領潮流的iPodiPhoneiPad等產品,其次是就是一直在持續增長的全球市場。尤其是大中華區,已是僅次於北美,高於歐洲、日本等其他地區第二大市場。以上季度爲例,蘋果公司在大中華區的營收爲124.86億美元,同比下降26%

其實這不能全怪蘋果不重視中國市場,而是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的確在前幾年多家品牌近乎血海式的搏殺之後,消費潛力已早已被嚴重透支。

這種跡象不是現在才表現出來的,早在去年5月份,市場研究機構IDC公佈了2015年第一季度《IDC全球手機季度跟蹤報告》。結果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現了6年來的首次季度出貨量同比下滑情況。

對於今年而言,機構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銷量約2.92億部,環比下滑18.6%,同比下滑1.3%。與此同時,國產品牌的分化開始加劇。其中昔日的霸主小米,成爲受傷者之一。

IHS 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Kevin王的日記本透露,小米2016年第一季度智能機銷量1480萬臺(包含海外)。作爲對比,2015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銷量爲1498萬臺

另外,由於榮耀、樂視、魅族的價格戰,讓小米整體利潤開始下滑。

小米日子過得不好,樂視、魅族等更好不到那裏去。反倒是一直重視線下渠道建設、電視廣告投放的OPPOVIVO表現不俗,市場份額穩步上升,且具有較高的毛利率。摩根大通數據顯示,OPPOVIVO利潤率約10%,已經追上三星,且高於華爲的8%

這是否意味着OPPOVIVO應該是國產手機未來的學習對象呢?也許是的。但如果這樣,手機廠商就逐漸成爲硬件類廠商,無法像小米那樣,在去年一度獲得450美元的市場估值。

可見,從中國市場,到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環比下滑是不爭的事實。要麼像OPPOVIVO那樣做粗活兒、笨活兒,做線下零售店面,但代價就是變成傳統手機廠商。要麼像樂視賈躍亭那樣,不斷的給資本市場講故事,通過拉動股價,來填補硬件虧損,但一旦有蘋果、小米環比下滑的前車之鑑,故事就難講圓下去,資本就會紛紛撤離,甚至形成股價崩盤。

內容IP話語權加重手機減失平臺優勢

您或許會想,小米、樂視賺的不是硬件利潤,而是互聯網服務和軟件的收入。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幹的,硬件0利潤,軟件賺錢的模式,現在看起來並不樂觀。

不久前,蘋果開始在APP Store中玩競價排名,其核心就是向得到突出顯示的應用開發者收取費用。蘋果公司的財報顯示:2015App Store營收突破了200億美元,按照蘋果從應用銷量中抽取30%的分成比例,這筆收入至少爲蘋果公司帶來約60億美元的收入。不過Google

在國內,據路透社曝光的一份小米內部文件顯示,2015年小米互聯網服務的營收爲37.1億元人民幣,其中手機遊戲營收26億元,佔比70%。如果也按30%的比例,這項收入不超過10億元。

而且,國內手機遊戲的紅利期已經過去,而且手機遊戲內容IP的話語權在增強,渠道的作用在減弱。例如在過去,騰訊旗下手機遊戲利用微信和手遊兩個超級入口,常常在暢銷榜上形成“霸榜”局面。但去年網易的兩款遊戲《夢幻西遊》和《大話西遊》,憑藉精品戰略,在蘋果AppStore暢銷榜單中持續位列前兩名。

另外以最近非常火的移動直播爲例,映客、花椒直播已經形成極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戶效應,小米也跟風推出了“小米直播”,雷軍還在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綠公司年會上,直播自己給小米的直播產品造勢。但從百度指數上看,“小米直播”的峯值到4167後直線下降,不足“花椒直播”的1/10

未來,從手游到APP市場,都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特點,強品牌的手遊或APP,話語權更強,消費者的選擇需求更加明確,應用商店只是一個入口而言,其收入空間將被大大壓縮。手機廠商將未來賭在服務和應用商店收費,是不切合實際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