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食管癌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

患者韩忠去年12月因为吞咽困难被确诊为食管癌,低分化癌。占位大小约为1.5*1.5cm,考虑到占位较小且手术及放化疗副作用较大,于是来找我就诊。

患者自述吞咽困难、有梗阻感、咽喉痛、打嗝、饮食尚可、二便正常、睡眠正常、精神正常,面诊舌淡苔薄白。同时患有萎缩性胃炎、胃体息肉(未手术)。

中医认为舌淡苔薄白多为表证、虚症,所以用药选择了当归、党参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生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蒲公英、清半夏降逆止呕、清热消痞散结;白花蛇舌草、知母、天冬养阴清热,润肺滋肾;加之红豆杉抗癌治癌进行综合调理。

用药半个月后,患者反馈咽痛感及梗阻感均有减小,辨证后调方叮嘱他坚持服用。有些人就会问,食道癌发病率这么高,那它发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食管癌属于中医“噎膈”的范畴,其认为食管癌的发病主要以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失调为主,且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致病,具体说来包括:

1、七情所伤:也就是因为情志致病者,大多是由忧思恼怒而成。我们知道“忧思则伤脾”,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滋生痰浊,痰气郁结食道;“恼怒则伤肝”,肝伤则气郁,气郁则血停,淤血阻滞食道,从而发病。

2、饮食所伤:饮酒无度(上文中患者就是典型,有酗酒40年的习惯),过食肥甘、辛辣,或助湿生热的食物,酿成痰浊,阻塞食道,或津伤血燥,失于濡润,食道干涩,均可引起噎膈的发病。

3、年老肾虚:肾阴亏损,阴虚液竭,食道干涩也可引起发病。

所以中医认为,食管癌的发病既有实的一面,又有本虚的一面,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标本之间又相互影响,促进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中医中药有哪些方法治疗:

1、辨虚实:食管癌早期偏气结多一些,还不到血瘀的地步,多表现为邪实但正气未衰;中期津伤热结,痰瘀交阻,表现为虚实夹杂;晚期则阴津枯竭,气血两伤,多表现以虚为主。

2、辨病位:本病虽然病在食管,但实际上与脾、胃、肝、肾均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吞咽困难、梗阻不顺、胸膈憋闷等症状,会随着人的情志变化有所增加或者减少,则多半是病在食道、胃、肝;如果是食物难下、艰涩不顺、外加形体消瘦,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者,通常病在食道、肝与肾;而病变时间久了,吞咽困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伴有呕吐清水,面白肢冷,则是病在食道、脾与胃。

3、辨在噎在嗝:噎以食物吞咽受阻为特征。嗝是由噎逐渐发展而成,食物嗝拒不下,由不能咽下食物发展到不能咽下流质饮食,伴有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因此食管癌早期以治标实为主,重在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降逆为主,注意佐以润燥药物;中期虚实夹杂,应攻补兼施。晚期正气亏虚,治宜补虚扶正,多用健脾补肾,益气养阴,养血生津,兼祛邪之法。

所以,中医治疗是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肿瘤是“全身为虚,局部为实”的全身性疾病。肿瘤的发生在于脏腑功能的紊乱,故中医药治疗不只是局限在缩小肿块、消灭肿瘤细胞本身,更是从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相协调的全身情况来考虑。这也是中医中药治疗的一大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