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老師引領學生從字、詞、句入手,體味文字描寫的情景以及蘊含的情感,並逐步拓展到通篇文字,既注重文本又不侷限於文本,既以課堂教學爲軸心,又向作者、教師、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與作者生活背景、仕途挫折、人生追求和師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並把教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引領學生進行思維的遷移,真正做到了大語文觀下的語文教學。整節課下來,王老師旁徵博引,運用比較鑑賞、引用分析等,深刻挖掘詩歌文本,並把本文與相關文章有機結合,帶領學生徜徉於詩歌的殿堂,充分展示了王老師豐富的知識儲備。

第1720期

“百花齊放”,詩人詩歌風格各異,教者教學亦有獨特之處,故我們聽品課不可一概而論,以學習者的態度,“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張傑波老師發現王國敏所授《登高》的亮點,深思延展,爲日後詩歌教學提供寶貴經驗。

(山西省靜樂一中 胡豔)

編者按

課堂實錄(鏈接)

慧眼看課 | 王國敏:《登高》課堂實錄

真,廣,深,一節好課味悠長

杜甫的《登高》一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作者將個人身世之悲、生活抑鬱之苦融於悲涼的秋景,令人感傷;詩人悲天憫人的情懷,更讓我們感動。而王老師《登高》一課,也是以情開篇,並貫穿整節課,課堂的真誠、深刻、豐富,令人回味悠長。

以情感人,導入自然

都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王老師的登高一課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上課伊始,王老師以情感人:誇學校,美麗而充滿朝氣;誇課堂,美好;誇學生,熱情的笑臉。這樣的做法,對於借班上課的情況來說,自然而然地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利於接下來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緊接着,王老師設置懸念:“感覺對不起你們”。學生自然發問“爲什麼啊”王老師答“其他老師不是帥哥就是美女,而老師我頭髮稀少、步履蹣跚……”風趣幽默中引入文本內容“艱難苦恨繁霜鬢”。這樣稍微有些自嘲式的導入,非常自然,毫無違和感。

品味語言,挖掘情感

根據文本內容,王老師把班級分爲四個小組,分別分析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的語言,進而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理解詩人的情感。王老師引領學生從字、詞、句入手,體味文字描寫的情景以及蘊含的情感,並逐步拓展到通篇文字,既注重文本又不侷限於文本,既以課堂教學爲軸心,又向作者、教師、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與作者生活背景、仕途挫折、人生追求和師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並把教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引領學生進行思維的遷移,真正做到了大語文觀下的語文教學。

深廣結合,融合有度

白居易、陶淵明、蘇東坡、孔子、曹操、毛主席、王羲之,古今賢人聖者齊聚一堂;《琵琶行》、《赤壁賦》、《蘭亭集序》、《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北征》、“三吏”、“三別”,千古奇文華章氤氳書香。整節課下來,王老師旁徵博引,運用比較鑑賞、引用分析等,深刻挖掘詩歌文本,並把本文與相關文章有機結合,帶領學生徜徉於詩歌的殿堂,充分展示了王老師豐富的知識儲備。

杜甫是一代大儒,從“詩史”走向“詩聖”;王老師是當今的大儒,讓課堂教學成爲了藝術。身雖不能至,親自聆聽,心嚮往之!

作者簡介

張傑波:暱稱波瀾,遼寧省朝陽市人。中國互聯網朗誦聯盟會員,榮獲中國朗誦聯盟首屆“朗誦之王”大賽成人組三等獎、中國第四屆語文朗讀大賽三等獎。高級教師,市級骨幹教師,市級優秀班主任,市首屆德育名師。董一菲詩意語文工作室成員,理論建構欄目主持人。今日朝陽網文化信使。鍾愛文藝,體育,喜歡朗誦,在多家直播平臺擔任主播;樂於寫作,作品散見於紙/網媒。是塞外詩風,紅山詩社,朝陽詩詞(詩聯羣)成員。

(圖片來源網絡)

本期責編:胡豔

執行主編:付超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