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現實情況下,亂刻亂畫的問題之所以屢屢發生,難以禁止,很多時候還在於缺乏執法層面的操作細則和有效監督,使得部分不文明遊客有恃無恐,毫無敬畏,甚至再三對文物實施損壞。多體味這一磚一瓦背後的文化意義,依法嚴懲不文明遊客的破壞行爲,纔是我們對這一古蹟最好的交代。

 

近些年,刻畫“到此一遊”的不文明行爲並不鮮見,可是連續三年在同一塊文物上秀恩愛“打卡”的行爲,還是讓人大跌眼鏡。據《北京日報》報道,天壇的一段老壇牆被不少遊人亂刻亂畫。在其中一塊牆磚上,左側刻着“司”“森”以及桃心等字樣和符號,右側則刻有三個時間點,2012年12月30日,2013年6月29日和2014年7月1日。

 

歷經六百年風雨滄桑,這段“老壇牆”得以保留至今實屬不易。據介紹,它是天壇祈谷壇、圜丘壇之間的界牆,牆磚多有明代落款,是體現天壇早期風貌的代表性建築。如此承載着厚重歷史和文化意義的珍貴古蹟,卻因部分遊客的私心和佔有慾而傷痕累累,未免令人扼腕嘆息。向他人分享感情喜悅的訴求本無可厚非,但是若以肆意破壞文物的行爲“宣告天下”,不但有違社會公德,更是涉嫌違法,理應依法嚴懲。他們刻下的不是“恩愛”,而是道德上的恥辱,是違反法律的污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三條明確規定:“對於刻畫、塗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文物、名勝古蹟的行爲,可處警告或2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然而,現實情況下,亂刻亂畫的問題之所以屢屢發生,難以禁止,很多時候還在於缺乏執法層面的操作細則和有效監督,使得部分不文明遊客有恃無恐,毫無敬畏,甚至再三對文物實施損壞。

 

因此,針對不同的破壞行爲,還需進一步明確相關的實施細則,落實責任主體和處罰措施,讓違反規定者付出應有的代價,也讓試圖伸手的人心生敬畏。前段時間,八達嶺長城景區制定並實施破壞文物行爲懲戒辦法,就取得了較好成效。在實施第一天,一位遊客在八達嶺一位遊客在八達嶺長城牆磚上刻字,被工作人員當場抓獲。他隨後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5日並罰款200元,還與另一位望風掩護的同行遊客一起被列入景區“黑名單”。文物無言,其風貌一旦被破壞便難以恢復,法律必須適時露出鋒利的牙齒,避免古蹟再遭荼毒。

 

每一件文物都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珍視文物不該只是抽象的口號。因此,在加強普法教育的基礎上,各個景區也可以通過豐富景點介紹、提供志願講解等方式,加強對文物本身的宣傳。比如,作爲中國保存下來的最大祭壇建築羣,天壇公園的建築設計和佈局安排集合了中國古代哲學、歷史、數學、力學、美學等多個領域的文化特色。對此,遊客本可以從中汲取多層次的知識信息,而不是膚淺地以“到此一遊”的方式滿足一己私心。

 

 

當然,遊覽名勝古蹟後有感而發是很正常的現象,景區可以考慮通過佈置留言板、留言簿,建設在線交流平臺等方式,爲遊客提供更多情感表達的出口,這也不失爲一種有益互動。此外,隨着互聯網旅遊分享平臺的出現,遊客完全可以在沉澱之後,通過圖文、視頻等方式文明記錄自己的足跡,分享遊覽見聞。用以上文明方式表達文物的珍視,顯然更能贏得人們的尊重。


據介紹,天壇這段被肆意“塗鴉”的“老壇牆”建於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距今已整整六百年的時間。多體味這一磚一瓦背後的文化意義,依法嚴懲不文明遊客的破壞行爲,纔是我們對這一古蹟最好的交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