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的古建築中,有一件極爲特別它是王權天賜的象徵,是古代中國人宇宙觀的集中體現,它就是天壇。天壇位於北京城南的中軸線東側,佔地面積達273萬平方米,接近紫禁城的四倍大。

在這寥寥無幾的建築中,有一處最爲讓人們熟悉那就是位於建築羣重心位置的祈年殿,這座圓形大殿建築在衆多中國古建築中顯得卓爾不羣。

祈年殿木珠由內而外分三圈排列,最內圈的4根鑽金柱高度近20m,內圈之外的12根柱子被稱爲金柱最外圈較小的12根木柱被稱爲檐柱。這些柱子正好以4的倍數分佈,它們分別代表了一年四季、十二月以及二十四節氣。除了上面的數字的象徵,柱子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撐大殿額全部重量。

爲了防止木柱東倒西歪,木柱與木柱之間有額枋相連接不同於普通木結構建築,祈年殿的額枋需要人爲進行彎曲處理,處於最上層的額枋彎曲度最大,這需要高超的技術纔可以實現。

在最上層的枋與枋間,還有8根童柱相接,童柱的設置一方面是爲了鑽金柱更好的承受來自上層屋檐的重量,另一方面就是內圈雖然只有四根柱子但從外部看起來每層均有12根柱子。

每層的柱枋之上,便是中國古建築中的獨特構件斗拱。一個個斗拱分別坐落在柱頭以及與柱頭持平的平板枋上,遠遠看去建築的結構顯得極爲精密。祈年殿用到4種,共計200多個斗拱種類繁多、數量龐大這些斗拱。不但起到結構銜接的功能,還有一定的裝飾作用並且有着明晰的等級差別。

斗拱之上,是大殿的屋面部分,屋面由椽子與望板鋪設於架在斗拱之上的檁條上。最後將琉璃瓦覆蓋在望板之上,整座大殿建造完成。

複雜的木結構內部,裝有美輪美奐的天花和藻井,藻井最終匯聚於中心部位雷公柱。雷公柱的頂端就是整座大殿的寶頂了,從下仰望,金色寶頂猶如繁星中最耀眼的那顆,璀璨奪目!

古人們通過陰陽五行推導出五運六氣學說,用來衡量天地間能量變化與世間的關係。這便是天時,天時週而復始,循環往復。因此古人稱天圓,用來描述時間的特點。同時古人講方位,用"四面八方"來描述,也叫"地方"。這就是古代人對宇宙的樸素認識,是古人的摸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