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衝擊下保險資金運用面臨怎樣的挑戰?聽聽險資高管的看法

“形勢複雜嚴峻,市場波動震盪,投資壓力加大,潛在風險上升,投資機會減少,收益難度增加。”在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下稱協會)召開的2020年一季度保險資金運用形勢分析會上,執行副會長兼祕書長曹德雲總結今年一季度保險資產管理業面臨的環境時如此表示。

疫情爆發以來,保險資金運用面臨着怎樣的形勢、風險和挑戰呢?從已報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保險資金運用整體保持平穩,全行業實現投資收益2197億元,財務投資收益率1.16%。多數保險機構財務收益率和綜合收益率實現正增長。但受疫情衝擊,利息、股息、租金、證券買賣收益下行,整體收益較去年同期下降。

面對複雜多變的嚴峻形勢,對於當前保險資金運用,參會險企高管也提出了一系列相關意見建議,包括適度擴大保險資金運用的投資範圍,建議逐步放開保險資金在黃金、大宗商品等領域的投資限制等。

A股走勢尚不明朗

面對疫情衝擊和國內外宏觀經濟錯綜複雜、金融市場波動震盪、深度調整的大環境,今年一季度,保險資金運用整體保持平穩。

截至2020年3月末,保險業總資產21.7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5.62%;保險資金運用餘額19.43萬億元 ,較年初增長4.85%。

從配置結構看,銀行存款2.86萬億元,佔比14.73%;債券6.68萬億元,佔比34.37%;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2.49萬億元,佔比12.82%;其他投資7.40萬億元,佔比38.08%。

從投資收益看,一季度,全行業實現投資收益2197億元,財務投資收益率1.16%。多數保險機構財務收益率和綜合收益率實現正增長。但受疫情衝擊,利息、股息、租金、證券買賣收益下行,整體收益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在權益投資方面,疫情依然是影響權益投資的關鍵變量。參會險企人士普遍認爲,疫情影響下A股波動加大,走勢尚不明朗。

國壽養老總裁崔勇說,面前投資環境依然面臨較大不確定性。A股整體估值水平處於比較合理的區間,存在一定的安全邊際。但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可能會逐步影響整體估值體系,權益市場波動性將進一步加大。

國壽資產總裁王軍輝稱,股票市場的波動加大,未來走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當前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處在歷史均值水平,港股估值更是處在歷史底部區域。如果從長期來看,權益配置價值有所提升。短期看,當前企業盈利惡化情況還沒有充分暴露出來,很可能沒有充分反映到股價上來,因此股票市場在短期內走勢還是存在不確定性。同時,近期歐洲一系列銀行取消派息,出於自身流動性的考慮,部分傳統高分紅企業今年可能採取少分紅或者不分紅的措施,大部分權益資產今年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資產負債匹配難度增大

低利率環境加大利差損風險,由於國內市場利率總體呈現下行趨勢,再加上權益市場波動較大、符合保險資金需求的優質非標資產供給有限,保險資產負債匹配難度增大。

人保集團副總裁李祝用說,我國壽險業的負債成本總體偏高,行業存在“長錢短配”現象,資產負債久期缺口6.67年。從國外經驗看,低利率環境已經成爲發達國家保險資產配置面臨的首要挑戰,需要資產端和負債端共同努力來應對。

保險公司主要利潤來源來自於利差,保險資金的性質要求其在資金運作上需要通過資產負債匹配取得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

華泰資產總經理兼CEO楊平說,如果資產端利率持續下行,利差益變小甚至變負,則會對保險公司的商業模式、甚至公司生存帶來根本變化。“壽險公司負債久期普遍長於資產久期,如果利率持續下行,維持長期低利率,對於公司利潤、償付能力等方面都會產生重大負面影響,會對保險公司持續健康經營產生負面影響。”

太平資產董事、總經理沙衛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保險資金負債成本顯示出了較強的剛性特徵,並未隨市場利率下行而降低。在資產端配置難度上升、負債端成本高企的情況下,保險資產負債匹配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容易出現“利差損”風險。

再投資壓力凸顯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到2014年期間,保險業集中配置的高收益非標產品、協議存款等資產近年逐步到期,利率震盪下行導致保險資金再投資壓力凸顯。

參會險企人士認爲,低利率和“優質資產荒”的大背景下,保險公司新增投資和再投資任務艱鉅,收益匹配的壓力劇增。

“市場利率中樞快速下行,市場面臨優質資產荒。考慮到負債成本和久期缺口,對資產負債匹配帶來較大壓力。”李祝用表示。

在疫情衝擊下,國內市場流動性預計在未來一段時期將保持較爲寬鬆狀態,如何在低利率環境下滿足客戶的保值增值需求也稱爲養老金公司面臨的難題。

崔勇認爲,長期看,養老金資產再投資風險較大,且利率風險的對沖工具比較欠缺,

楊平稱,保險業整體還將面臨較快的經營性現金流流入。儘管一季度疫情對保險業新保單發展造成了巨大沖擊,行業資金運用規模並未受到太大影響。過去幾年保險行業通過配置保債、信託等資產提升整體收益,目前每年都有大量資產項目到期,再投資壓力較大。

疫情衝擊下的應對策略

面對疫情衝擊,險企應該如何應對?參會險資人士較爲集中的看法是資產負債兩端發力,應對低利率環境挑戰。同時,大類資產配置應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理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李祝用認爲,從負債端而言,通過保證回報並且較高回報的儲蓄類產品快速積累資金的模式,越來越不可持續,需要創新保險產品,增加非利率敏感性的保險產品,降低負債的剛性成本;從投資端而言,需要進一步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努力縮小久期缺口,防範流動性風險,降低潛在的利差損風險,增強保險韌性的支撐。

他表示,在下階段資金運用時,需要把握“三個機會”:搶抓結構性機會、階段性機會,把握底部戰略性配置機會。

太平洋資產總經理陳林認爲,加強資產端和負債的雙向有效互動。保險資管業正處於開放的背景,未來更趨多元化,競爭更激烈。“核心優勢是固收+產品投資”的經驗,包括絕對收益的投資管理經驗,需要加強產品化意識和運營能力。

去年以來,銀保監會不斷加快政策制度建設的改革創新步伐,保險資金參與金融衍生品交易、保險資金股權投資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制度都在徵求意見或制定過程中,這將爲行業應對複雜形勢、戰勝眼前困難、解決現實問題、佈局長遠發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

對於當前保險資金運用,與會機構也提出了一系列相關意見建議,主要包括:一是加強行業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統籌協調推動保險資金開展重大項目投資;二是加大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支持,建議在稅收和信用風險增信等方面,對保險資金運用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三是適度擴大保險資金運用的投資範圍,建議逐步放開保險資金在黃金、大宗商品等領域的投資限制;四是細化保險資管產品“1+3”規則,推動保險資管產品在投資範圍和業務模式方面與銀行理財、券商資管產品等保持一致;五是建議從監管和行業層面,大力推動符合生命週期特徵的第三支柱個人賬戶制養老金產品的供給與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