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有些寶寶的行爲看上去是“壞習慣”,其實家長可不要改正了,這會打亂他的快速成長哦。小編建議:媽媽們應該儘可能多地擁抱和親吻來安慰寶寶,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圖片、玩具和其他物品上,讓寶寶知道更多的事情,並促進大腦發育。

許多父母都很注重培養寶寶良好的性格和行爲,對不良的習慣一有苗頭就馬上制止。其實有些寶寶的行爲看上去是“壞習慣”,其實家長可不要改正了,這會打亂他的快速成長哦。

第一個壞習慣:扔東西。

當你把玩具交給嬰兒,他就把它扔在地上,連看都不看,你剛撿起來他就又扔了。有時當寶寶抓到什麼東西時,他就會把它扔掉,包括水杯、勺子、飯碗……扔東西其實是一種“寶寶遊戲”,對他很有好處。

在反覆的遊戲動作中,寶寶加強了對各種物體和環境的理解,還可以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爲以後的認知發展奠定基礎。“扔”與“撿”的眼神接觸和身體接觸,滿足了寶寶的情感需求和情感發展,會進一步促進親子關係。 

小編建議:反過來,媽媽對寶寶玩耍的積極反應可以刺激寶寶的積極反應,讓他感到自信和滿足。媽媽可以在家裏的遊戲角落裏爲寶寶準備不同質地和顏色的玩具,這樣既滿足了寶寶的發展需要,又避免了寶寶在家裏破壞物品和整潔。 

第二個壞習慣:到處亂爬。 

在地上爬多髒啊!媽媽們一般不喜歡寶寶在地上爬行。但爬行是寶寶走路的第一步,爬行可以加強寶寶手、眼、腰、腿等身體部位的協調,使寶寶能夠主動更早地接觸和認識事物,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對於陌生的環境,除了恐懼感,寶寶也會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希望自己去探索、瞭解和了解這個世界,同時自娛自樂。 

小編建議:如果害怕髒兮兮的地面會帶來疾病,可以給你的寶寶穿上一件小襯衫。 

第三個壞習慣:咬手指。 

嬰兒四五個月大的時候喜歡吮吸手指,即使有東西要拿,他們也總是喜歡咬自己的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稱出生後的第一年爲“口欲期”,這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本階段。孩子們試圖通過吮吸、舔和咬來辨別事物和感知世界。如果家長強迫孩子停止進食,會造成心理陰影。他們長大後,容易焦慮、脾氣暴躁,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小編建議:媽媽們應該儘可能多地擁抱和親吻來安慰寶寶,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圖片、玩具和其他物品上,讓寶寶知道更多的事情,並促進大腦發育。

當寶寶睡覺後,再取出他的手指,避免手指長期吮吸導致牙齒咬合不良。另外,媽媽可以把水果切成長條,讓寶寶抓着喫,而不用假奶嘴。 

第四個壞習慣:用手抓飯。 

一歲左右的孩子經常用手喫飯,很多家長會立即制止這種“不正常”行爲。其實,這不僅可以增加對食物的熟悉程度,逐漸培養對食物的興趣,還可以避免寶寶長大後挑食的壞習慣。 

小編建議:媽媽們要做的就是給寶寶洗手,讓他們自由玩耍。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爆米花、豌豆等圓而硬的食物不能讓寶寶抓到,避免卡在喉嚨裏。

各位,你家寶寶有沒這些行爲呢?你是怎樣應對的?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注: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