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頸椎痛、手腕痛、眼睛痛、腰痛、神經痛……這些日常疼痛,你經歷過嗎?疼痛這種感受幾乎伴隨人的一生,許多人對疼痛的認識還停留在“忍忍就過去了”的年代。但是,疼痛科醫生說:有些疼痛,你不需要忍受!

中國是疼痛的“重災區”

據權威統計數據顯示,世界上每天約550萬人忍受疼痛的折磨,在歐美有35%的人患有慢性疼痛,而我國對比這一數字只高不低;全球疼痛指數(GPI)報告發現,中國是身體疼痛的“重災區”,中國城市居民中大約57%的人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疼痛。

世界衛生組織已明確指出:急性疼痛是症狀,慢性疼痛是疾病。特別是在我國,大部分老百姓依然認爲疼痛是生病的附屬品,病好了痛就沒了,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誤區。

免於疼痛是基本人權,別再當“忍者”,疼痛無需再忍!

疼痛的危害

一項慢性疼痛患病現狀調查顯示,社區居民中慢性疼痛所佔比例92.8%,而在醫院門診患者中,比例高達98.20%。60.40%社區居民和58.07%就診患者的疼痛持續時間超過1年。與如此高的患病率相比,真正找對“就醫門路”的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確實,在一部分國人的觀念裏,疼痛不算是什麼病,發生疼痛時也多想着自己忍忍,會好的,或是認爲看醫生也沒有什麼用。還有的輾轉多個科室,嘗試了許多治療方法,卻都沒有很好效果。

專家介紹:“慢性疼痛不要忍,應及時去疼痛科就診。疼痛就其生物學意義來說,是一種警戒信號,表示機體已經發生組織損傷或預示即將遭受損傷,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引起一系列防禦反應,保護機體免受傷害。”

若疼痛長期持續不止,便失去了警戒信號的意義,反而對機體構成一種難以忍受的精神折磨,嚴重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飲食和睡眠,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產生一種不可忽視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專家強調:部分慢性疼痛患者由於長期得不到良好正規的治療而影響到自身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甚至產生自殺行爲。因此疼痛不僅是醫學問題,更是社會問題,特別是部分晚期疼痛患者常得不到充分的止痛治療而“痛不欲生”。

哪些疾病可以看疼痛科?

身體各處的疼痛,只要影響了生活質量,您都可以到疼痛科就診。

疼痛科診療範圍

1、脊柱源性疼痛: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椎體壓縮性骨折等;

2、神經病理性疼痛:三叉神經痛,臂叢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急性帶狀皰疹、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幻肢痛、殘端痛、糖尿病性神經痛、複雜的局部疼痛綜合徵;

3、頭痛:頸源性頭痛、偏頭痛、外傷後頭痛等各種神經性頭痛;

4、骨關節痛:強直性脊柱炎、肋軟骨炎、尾骨痛、膝關節炎、足跟痛、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徵、退行性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

5、軟組織疼痛:急慢性腰扭傷、腰肌勞損、棘上棘間韌帶炎、腰背肌筋膜炎、纖維肌痛綜合徵、腱鞘炎、肩周炎、網球肘、軟組織損傷;

6、內臟性疼痛:頑固性心絞痛、心肌梗塞、痛經、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痛;

7、缺血性疼痛:雷諾氏症、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血栓性靜脈炎、紅斑性肢痛症、反射性交感神經萎縮症等;

8、癌痛:良、惡性腫瘤引起的疼痛,癌痛綜合症;

9、無痛診療服務:無痛分娩、無痛人工流產、無痛內窺鏡檢查治療、無痛換藥、無痛拔牙、手術後鎮痛;

10、其他疾病:頑固性呃逆(打膈)、急性面神經炎(面癱)、面肌痙攣、眼瞼痙攣、突發性耳聾、內耳暈眩症、痛風症、瘢痕痛、腱鞘囊腫、骨質疏鬆症等。

主要診療方法

疼痛科指用臨牀、影像、電生理等方法對疼痛疾病進行診斷,而採取藥物、介入醫療方法對疼痛疾病進行治療的臨牀科室,具體診療範圍:慢性、頑固性疼痛,如:頸肩腰腿痛、頸椎病、頸性頭暈頭痛、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老年性膝關節痛、足跟痛、癌性疼痛、慢性軟組織損傷、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糖尿病後神經痛等。

專家介紹

常玉華

職稱:主任醫師

職務:疼痛科主任

出診時間:週一全天、週三上午

新疆醫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常委,新疆醫學會加速康復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衝擊波醫學會新疆衝擊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疆醫學會疼痛質量控制中心專家,中國老年保健醫學會老年疼痛疾病研究分會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疼痛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女醫師協會疼痛醫師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疼痛醫師分會委員,曾任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青年委員。

專業擅長:三叉神經痛,頸、腰椎間盤突出症,皰疹後遺神經痛,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幻肢痛,偏頭痛,凍結肩,肌張力障礙性疾病(眼面肌痙攣,痙攣性斜頸),老年骨質疏鬆性骨折等等慢性疼痛疾病的射頻、低溫等離子、臭氧、膠原酶等多種微創介入治療技術,在診療技術方面具有着豐富的專科特色經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