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一跟幾個朋友小聚,朋友中有人最近正在滿世界面試找工作,在聚餐之前剛剛面試完一家公司(五一還面試,真是拼了),頂着一頭油汗來喫飯的。等菜的時候,這位親來了這麼一句:“我感覺這兩年我懷才不遇,我的能力被嚴重低估了。”

大家:說來聽聽,願聞其翔。

朋友:“你們知道,在上一家公司,我月薪到手差不多七八千,但我覺得我每天做的事情,給公司帶來的利益,遠遠超過了我應該得到的薪水;

我去跟老闆暗示過,但老闆卻沒給我漲工資,只是象徵性地年底給我多發了一點獎金;

我就心寒了,從那時候起我就給多少錢,幹多少事,只要我認爲超過月薪八千的工作範疇,我都不做。結果我感覺,公司待不下去了……”

“所以你現在不得不出來找工作了,在這個所謂的互聯網冷冬,人人求自保、輕易不肯離職的時間點。”另一個朋友適時補刀,戳得大家都不好意思說話了。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

這可真是男人聽了會沉默,女人聽了會流淚的故事……

-2-

【給多少錢,幹多少事】,相信很多職場人都有類似的想法。

我尊重這種想法,但如果讓我選的話,我可能不會這麼做。

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

“我的能力值一萬塊錢的月薪,但我的老闆只給我三千塊。”

不是我打擊你,真的,大多數情況下,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崗位,我們能做的事情的價值,跟拿到的工資水平其實相差不大。世界上沒有那麼多懷才不遇,也並不是黑心老闆特意針對你。經濟學基本定律: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具體到人力資源市場上,通常情況下,這個波動上下不會超過兩千塊。

舉個栗子,假如你去應聘一個互聯網公司的運營崗位,人家招聘信息上顯示,一到三年經驗,可以拿到月薪八千。

你看了看,自己剛好符合這則招聘信息中所提到的各項要求,你去面試了,並且拋出了自己比別人多的優點——

比如:曾經給某某品牌寫過文案,獲得了十萬加的點擊量;曾經一人之力主辦了某某品牌在商場的線下活動,到場簽到人數幾百幾千,品牌獲利多少多少……

那,這些是你比別人多的優勢,面試官看了滿意,可能酌情給你加個一兩千,也就是給到你月薪10K的程度。

但如果你說:不,我想找的是月薪20K的工作。我做過這麼多牛X的事,難道我不值月薪20K嗎?

不好意思,你可能走錯地方了。

-3-

當一個人認爲自己月薪三千,卻做着月薪一萬的活,我相信他不會就這樣老老實實地忍耐下去,並且一點行動都沒有的。

人都是會尋找平衡的,市場也是如此。

就比如上面的例子,假如這個候選人他就是堅持自己值20K的月薪,那他可能就會拒掉這個OFFER,繼續去面試,去尋找下一家公司。

最終,他會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自己的能力到底配不配得上20K的月薪?

然後他就可以正視自己的現狀,找到一個合適的崗位定下來繼續工作。

假如一個職場人的能力被嚴重低估的時候,他要麼跟老闆提出漲薪,要麼跳槽擇木而棲,總之不會一直憋屈自己的;

現在跟以前又不一樣,以前一個工作都要幹到退休的,再多的牢騷也就是說說罷了,現在有幾個年輕人會那樣忍耐呀……

(當然也有消極怠工的情況……不過,在這個話題下面不討論)

-4-

我剛跟某文學站點簽約的時候,我的第一任編輯晚上八點九點還會給我發信息,通知我這個那個,有時候是給我的作品提建議。

而且一個編輯手底下往往有幾十上百名作者等着她去安排,去管理,她不僅要管理我們,每天還有固定的審稿工作,因爲每天都有新書、新稿件源源不斷地湧現到她的工作臺上,發現新書、發現新作者、維持老作者、幫作者上推薦、出成績……

這些都是編輯的日常工作。

她的月薪,據我所知她帶我的時候是一萬五;現在她升職了,薪資只會比那會兒還高。

如果讓我來判斷的話,她拿一萬五的時候,她的工作量、工作時長、還有她顯示出來的工作能力,遠遠超過了一萬五的水平。

但很多人關於職場的困擾就在這裏:

我拿着一萬五的工資,卻做着超越一萬五的活兒,憑啥?

我覺得答案很簡單:

如果你想要高工資,

要麼——提高你的競爭力,拿到更好的職位,主管-經理-總經理一步步上去,工資不可能不提高的;

要麼——或者不願幹了那就跳槽,去尋找能給你更高待遇的地方。

這種【不服】的心情,很多時候會給人帶來正向激勵,沒壞處;

但是,如果抱着“拿多少錢辦多少事”的心態去工作,你的工作就很難做出超越旁人的成績,接下來,這種心態可能會影響你未來幾年的工資水平,甚至更長時間。

-5-

最近有點火的一部日劇《我,到點下班》裏的主人公東山結衣,她的工作信條就是:

我一定要六點準時下班,沒有特殊情況絕不加班。下班之後的時間誰也不要強加給我工作讓我做,六點以後我要過我自己的生活!

我身邊很多人看過這部劇之後覺得燃爆了,恨不得自己馬上效仿主人公身體力行:我,也要六點準時下班!

但現實卻是啪啪打臉,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首先,女主人公東山在劇裏是總監級別的職場角色,在職場上,她有一定的議價權,多數人沒有;

其次,東山所在的公司,老闆起頭倡議“公司爲員工而存在”的理念,這也是東山個人能力給她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即【選擇權】,她有選擇自己心儀公司的餘地,多數人沒有;

第三,東山準點下班的前提是高效完成全部份內的工作,這點對很多人來說更是困難了,有幾個人能像她一樣:

早上一來就把電腦邊上粘滿便利貼,強迫自己在八小時內把便利貼上的工作內容全部清除?這種效率是非常可怕的,依然是多數人做不到的操作。

所以你看呀,一個人能賺多少,處於何種工作狀態,進入哪家公司,獲得何種職位,很多時候,是由這個人自己決定的啊。

不要讓消極的心態影響你原本的工作意願;更不要讓一時的懶怠,決定你十幾年,甚至一生的工資……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