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游牧民族的發展大致分爲三個階段,在西晉之前,遊牧民族的主要目的是從中原地區儘可能多得掠奪資源,其對於中原地區的土地並沒有太大的興趣。而在西晉發生五胡亂華之後,北方遊牧民族開始有了佔據中原地區並進行長久統治的想法,而且其中也不乏苻堅這樣想要一統天下的野心家。而第三階段就是元朝和清朝了,他們成功地擊敗了漢族政權並完成了統一,建立起了大一統王朝。

遼世宗耶律阮

不過在歷史上還是有些遊牧民族政權的發展並不是嚴格遵守這兩條規律的,比如建立在五代時期的遼國。在遼國剛剛建立的時候,其統治者和第二階段的遊牧民族統治者十分類似,無論耶律阿保機還是耶律德光都希望能夠南下佔據中原地區,其中耶律德光更是短暫地曾經在中原地區稱帝。其繼任者遼世宗耶律阮也對中原地區虎視眈眈,不過遼世宗在位僅僅五年,就被其手下的近臣在南下的途中所殺。

而在遼世宗去世之後,其繼任者遼穆宗就放棄了南下進攻中原的念頭,因此有不少歷史學者認爲遼世宗之所以被殺,與當時契丹貴族紛紛反對南下有關,而之所以契丹貴族會有這樣的想法,與當時中原的形勢變化和遼國內部複雜的局勢有關。


後周世宗柴榮

遼世宗的即位與當時遼國內部的複雜關係

遼世宗耶律阮是遼國東丹王耶律倍的兒子,由於在耶律阿保機去世的時候耶律倍在和自己弟弟耶律德光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因此其後來選擇前往後唐尋求中原政府的庇護。而按道理來說,耶律倍這樣叛國的行爲會讓其家人遭殃,但是遼太宗耶律德光可能覺得自己對不起哥哥,因此對其留在遼國的家人十分照顧,而耶律倍的長子耶律阮就是其中的代表。


遼世宗父親東丹王耶律倍

耶律阮在年輕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優秀的能力,因此頗受耶律德光的喜愛,耶律德光甚至有過將其立爲皇位繼承人的想法。不過遼太宗當政的時候,其母親述律氏依然掌握着極大的權力,由於述律氏對於權力極度癡迷,因此其希望耶律德光將其弟弟耶律李胡封爲皇太弟,並授予了其天下兵馬大元帥的頭銜。

不過由於李胡在擔任大元帥的時候沒有顯現出過人的才能,因此其在契丹貴族之間並沒有樹立起足夠的威望。反倒是能征善戰的耶律阮在跟隨遼世宗南征北戰的過程中積累了不俗的聲望。

遼太宗弟弟耶律李胡

後來不久耶律德光在南征中原的過程中身染重病,在欒城去世,在其去世的時候並沒有留下遺言讓誰來接替他擔任遼國的下一任皇帝,這就讓遼國的政局產生了一定的動盪。按照道理來說,當時的皇太弟耶律李胡是指定的皇位繼承人,由其來擔任皇帝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在那時的南征軍隊中出現了幾位政治投機者,他們認爲耶律李胡的能力不足以擔任皇帝,而現在正在軍中的耶律阮纔是更好的皇帝人選,耶律安摶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遼太宗去世之後就與耶律阮取得了聯繫,並希望他能夠直接在軍中宣佈即位。而且他還積極遊說當時軍中的其他權貴。在他的努力下,當時在軍中的南院大王耶律吼和北院大王耶律窪也都同意將耶律阮立爲皇帝。


遼國南院大王耶律吼

之所以當時耶律阮能夠得到軍中權貴的支持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

是在耶律德光去世之後,中原的局勢其實是十分混亂的,當時的漢臣趙延壽在得知德光去世之後,就立即出兵佔據了恆州,並打算奪取皇位。不過其對於自己手下的軍事實力過分高估,其還小看了耶律阮這個對手。

當時耶律阮在得知此事之後迅速趕到了恆州,並且藉着邀請漢臣飲酒的名義將趙延壽請到了自己的府中,並將其控制了起來,才化解了這一危機,沒有讓當時的南征大軍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之中。其在面對這一危機的時候展現出了過人的能力和強悍的氣魄,因此其才能得到遼軍中貴族和士兵們支持。


遼國叛臣趙延壽

而第二個原因

則是當時的契丹貴族們對於耶律氏是抱有不滿情緒的,在之前耶律阿保機去世的時候,爲了穩定朝政,述律氏曾經下令殺死了大量契丹貴族。其做法雖然幫助其子耶律德光順利登上了皇位,但是也和契丹貴族們結下了不小的仇怨。而當時在軍中的多名高級將領,都是當時被殺害的酋長的後人,他們自然不願意讓耶律李胡即位,因爲這樣的話述律氏將會繼續把持朝政,而他們將很有可能會重複其先輩的命運。

而第三個原因

就是當時被迫害的貴族酋長中,有一部分是因爲他們支持阿保機的長子耶律倍登基才受到迫害的。而耶律阮是與耶律倍的長子,也是阿保機的長孫,其既有獲得帝位的資格,推舉其成爲皇帝也相當於幫助自己的先人完成了遺願,因此南征軍隊中的貴族纔會推舉其成爲新任皇帝。


耶律阮畫像

而在耶律阮自立之後,其也通過書信將此事告知了留守在後方的述律氏,這讓其大爲光火。其立即派出耶律李胡出兵與耶律阮的大軍交戰,不過由於當時李胡麾下的多名漢將臨陣倒戈,再加上李胡本身就不是耶律阮的對手,因此其在泰德泉被南征軍殺得大敗。不過此時李胡的手上有耶律阮的家人作爲人質,因此兩軍陷入了長時間的對峙局面。此事在

《遼史·世宗耶律阮紀》

中有如下記載:

"太后聞帝即位,遣太弟李胡率兵拒之。六月甲寅朔,次南京,五院夷離堇安端、詳穩劉哥遣人馳報,請爲前鋒;至泰德泉,遇李胡軍,戰敗之。"


遼國重臣耶律屋質

在這個時候當時主要負責皇族事務的大臣惕隱耶律屋質站了出來,其雖然更加傾向於太后一派,但是其卻認爲現在的耶律阮兵力強盛,不應與之正面對抗,於是其建議述律氏與耶律阮進行和談,述律氏在考慮了當時情況之後接受了其建議。而在之後的和談中,南征軍中的大臣依然力挺耶律阮登基,並且直接向述律氏表示了對其之前統治的不滿。迫於形勢所迫,耶律氏不得不接受耶律阮稱帝的事實,而其也正式即位成爲了遼國的第三任皇帝。


遼太祖皇后述律平

從耶律阮即位的過程來看,我們不難看出當時的遼國內部貴族之間並不團結,其中多股勢力還在進行暗中角力。雖然在貴族們的支持下遼世宗獲得了統治地位,但是其面對的依然是一個混亂的朝局,尤其是述律氏身後龐大的後族勢力還沒有被完全翦除,這給之後的遼國政局帶來了衆多的問題。

而遼世宗在位的時候,其對於政府中原地區有着很深的執念,這讓他沒有處理好國內的問題,而其繼任者知道想要穩定統治,就要先把國內的問題處理好,因此這也是在遼世宗被殺之後,其後人放棄繼續征服中原的重要原因。

遼世宗在位時期中國地區的政局變化

我們知道遼國之所以能夠在耶律阿保機和耶律德光統治時期快速發展起來與當時中原地區的混亂局勢也是有着一定關係的。不過在遼世宗在位的時候中國地區的發展出現了新的局面。當時後晉已經被耶律德光所消滅,新建立的後漢在劉知遠的統治下也沒有表現出太強的實力,這也是遼世宗想要入侵中原的重要原因。

後漢高祖劉知遠

不過到了天祿五年的時候,後漢將領郭威建立了後周政權,並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消滅了後漢,當時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在得知後漢滅亡之後在太原自立,建立了北漢政權。而他深知依靠自己的實力並不能保全太原,於是他便向北邊的契丹人求援,表示願意像之前的石敬瑭一樣對遼國稱臣,只希望其能在北漢面對後周進攻的時候提供一定的幫助。

而與此同時位於江南地區的南唐也感受到了後周的強大壓力,因此當時南唐政府多次派遣使者來到遼國與遼世宗會面,希望能夠與其結盟,共同應付強大的後周。我們知道在五代時期,南方的各個割據政權對於北方政府的更替向講是不太敏感的,而這次南唐主動和遼國結盟,這就可以看出新興的後周已經讓他們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後周的強大,而這樣的政權是之前五代時期所罕見的。


後周太祖郭威

而此時的遼國則剛剛經歷了幾次大規模的內亂,內亂的發起者多爲蕭氏後人,其中尤其以蕭翰的反叛影響最大。而遼世宗雖然平定了這些叛亂,但是這些叛亂的發生依然對遼國的國力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此事在

《遼史·世宗耶律阮紀》

中有如下記載:

"三年春正月,蕭翰及公主阿不裏瘐反,翰伏誅,阿不裏庾死獄中。"

當時遼國國內的政治局面還不穩定,而且財政收入和軍事力量都不足以支持遼國進行大規模的南侵。此時接受北漢和南唐的同盟協議顯然是極好的選擇,這樣既可以得到穩定的財政來源,也可以保證邊境的穩定。還能對後周形成一定的牽制,防止他們快速吞併北漢和南唐,做大自己的勢力。


五代後期中國疆域圖

但是遼世宗卻沒有對當時的中原局勢進行分析,不打算休養生息,而是一意孤行地想要繼續北伐,與後周直接開戰。他這樣的選擇在契丹貴族之中引發了爭議,人們開始懷疑遼世宗的執政能力,這也爲之後其被弒埋下了伏筆。

當時中原地區人民對於遼國的態度以及遼世宗被殺後的政治局面

在天祿五年的時候,不顧朝中大臣們的反對,遼世宗耶律阮依然堅決地發動了其在位期間的第二次大規模北伐。由於前面提到了這次北伐的對手是強大的後周,當時的遼國又剛剛發生了內亂,因此人們對於這次出征的結果並沒有太好的預期,並且在遼國國內也出現了反對遼世宗的聲音。


叛臣耶律察割

在遼世宗南征的途中,路經歸化州詳古山,遼世宗打算在這裏祭奠自己的父親耶律倍。在一日夜裏,其舉行了盛大的宴會,遼世宗和大臣們都喝得酩酊大醉。其親信察割藉此機會將遼世宗刺殺,而這次倉促的南征也就戛然而止。此事在

《遼史·世宗耶律阮紀》

中有如下記載:

"九月庚申朔,自將南伐。壬戌,次歸化州祥古山。癸亥,祭讓國皇帝於行宮。羣臣皆醉,察割反,帝遇弒,年三十四。"

而在此之後,遼國內部又出現了激烈的權力鬥爭,最後壽安王述律戰勝了叛亂的察割等人,獲得了帝位,是爲遼穆宗。

在遼穆宗上位之後,其立即與北漢以及南唐結盟,並且讓遼國進入了戰略防守的態勢,放棄了從遼太宗開始就一直沿襲的南侵路線。而之所以遼國政府會出現這樣的轉變,筆者認爲主要有三個原因。


雄才大略的後周世宗柴榮

首先是遼國內政依然十分不穩定,當時刺殺遼世宗的察割,其父親安端是幫助遼世宗戰勝耶律李胡的重要人物,連他的兒子都做出了背叛遼世宗的行爲,可見當時契丹貴族內部已經不再將維護統治者作爲其目的,而一心只想着獲取利益,在這樣的時刻發動對外戰爭顯然是不明智的。

其次則是在遼世宗被殺之後,察割等人也覬覦帝位,發動了內戰希望能夠奪得遼國的最高統治權。這次內戰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是依然對遼國的國力造成了很大的消耗。當時的遼國軍力不足,顯然無法與強大的後周開戰。

而最重要的一點則是在遼世宗北伐的過程中,其遭到了中原地區百姓的奮勇抵抗,這讓遼國統治者看到了中原人民的反抗精神。

他們知道即使自己能夠奪取中原地區的城池,也絕對沒有辦法在那裏進行長久的統治。更何況當時周世宗柴榮剛剛即位,其表現出了比郭威更加強大的能力和野心,此時與這樣一位對手結怨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在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遼世宗之後的遼穆宗以及遼景宗兩位君主放棄了遼國之前的戰略路線,放棄了對於中原地區的主動進攻。


遼穆宗耶律璟

結語

在晚唐以及五代時期,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契丹人迅速崛起,成爲了中國北方最強大的遊牧民族。而鑑於當時中原地區的政局十分混亂,遼國的前幾位皇帝看到了征服中原地區的希望,因此在遼世宗之前,遼國的發展路線都是不斷進行南征,以求擴大自己的疆域。

不過由於遼世宗的即位並沒有得到全部契丹貴族的認可,因此其在遼國高層中產生了一定的爭議,這讓遼國的內部統治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在遼世宗在位的幾年中,各種叛亂層出不窮。而與此同時,遼國的經濟發展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這讓遼國的國力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在這樣的時候,遼國顯然是沒有足夠的實力來支持大規模的對外作戰的。而遼世宗的被殺則暴露了當時遼國內政的混亂程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後的君主就更加不敢發動南侵了。

而且當時五代中的最後一個政權後周也正在興起,其兩任君主郭威和柴榮都是能力十分突出的軍事統帥,而遼國的盟友北漢和南唐則已經完全無力與後周對抗,這就讓遼國只能採取戰略防禦的策略了。

參考文獻

1《遼史·世宗耶律阮紀》

2《資治通鑑》

3《舊五代史·契丹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