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阿煜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柴榮在位期間,甚至趙匡胤在位期間,是中原收復幽雲16州的大好時機。
可惜柴榮剛剛收復三州三關,準備大幹一場,就身染重病,英年早逝,後周北伐契丹中途夭折。
可惜趙匡胤建立宋朝後,絲毫不敢去撩撥契丹,反而設立“封樁庫”,想通過贖買得到燕雲16州。一開始就定下了宋朝“慫貨的基調”。
等到“斧光燭影”趙匡胤死後,趙光義到是小試牛刀北伐契丹。可惜時機挑的不好,趙光義挑契丹全盛時期動手,只能是自己灰頭土臉。
爲什麼說柴榮、趙匡胤時期是進攻契丹最好的時機?
這要從契丹第二任皇帝耶律德光說起。耶律德光(遼太宗)是契丹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次子。耶律德光,對於契丹來說,算個有能耐的主子;對於中原來說,那就是一禍害。當年後晉石敬瑭向契丹割讓幽雲16州,稱“兒皇帝”,而耶律德光就是石敬瑭那個“爹”。石敬瑭死後,新任後晉皇帝石重貴,不打算認耶律德光爲爹,於是契丹南征,攻破汴京城。
後晉滅亡,耶律德光對統治中原沒啥經驗,一下子劫掠太過火,引起羣衆衆怒,暴起反抗。耶律德光不得不灰頭土臉撤回老家,半路上鬱悶死了。
後晉被耶律德光滅後,劉知遠纔有機會建立後漢,這不劉知遠幹了一年皇帝就病死,他兒子劉承佑折騰了兩年,逼反了郭威。郭威滅掉劉承佑自己做皇帝,這纔有了後周。郭威幹了三年就病死,這纔有了柴榮上臺。柴榮是不是還得感謝一下耶律德光呢?
且說耶律德光死後,遼國可混亂了一陣子。
第一回合,一幫子遠征中原的武將們,擁護耶律阮爲皇帝。而契丹老營的太后卻擁立自己兒子耶律李胡爲皇帝。這兩方兵馬就在幽州地界火拼起來。第一回合耶律阮勝出,成爲“遼世宗”。
第二回合,耶律阮(遼世宗)做皇帝,契族王族中還有好多人不服氣。這傢伙沒想着鞏固一下皇座,就着急幫北漢助拳攻打後周,還沒到地界半路就被自家堂叔肢解殺掉。耶律察割殺掉耶律阮,自立爲帝。
第三回合,耶律璟(遼太宗長子)滅掉耶律察割,被擁立爲皇帝,成爲“遼穆宗”。這就是契丹聲名遠揚的“睡王”皇帝,最大槽點就是長期不上朝,不理政。遼穆家在位18年,契丹王族大臣造反事件年年不斷,搞得契丹筋疲力盡。
三個動亂回合下來。951年到961年,契丹政局相當動盪,內訌嚴重,國力衰退。“睡王”自感契丹國力不足。公元959年,柴榮北伐,契丹一口氣拿下三州三關,看到北周兵鋒正盛,“睡王”已經在琢磨放棄燕雲16州,所以契丹只是消極防禦。即使後來柴榮重病身亡,契丹也沒敢反攻。
趙匡胤篡奪後周,建立宋朝後,天生慫,也沒敢挑釁契丹。到969年,“睡王”被自家廚子幹掉,新上臺的遼景宗開始奮發圖強,契丹國力逐步強盛。遼景宗時契丹休養生息,恢復視力,不過沒有主動挑釁宋朝。
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北伐幽州差點送命。到982年,遼聖宗(蕭太后攝政)開始,契丹進入鼎盛時期,四處征戰,把宋朝踩在地上磨摩擦,摩擦......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