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進攻幽州的失敗,所以趙光義就下令西路軍潘美和楊業護送百姓內遷。由於這一路宋軍的失敗,趙光義合圍幽州的計劃徹底失敗。

大家好,我們的曉正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看過《楊家將》的都會覺得楊業死的很不值。這位北漢的名將,沒有死在衝鋒陷陣的路上,卻死在奸臣的手裏。其實,這個鍋潘美不背。如果要找一個鍋的話,那就是他的頂頭上司,趙光義的錯。之後,北宋不再北伐。
雍熙三年,即公元986年,宋太宗趙光義不甘心高粱河的失敗,這次投入宋軍精銳再次北伐。此次作戰,除了趙光義股上中了兩箭不宜出戰外,宋軍將星雲集。可惜,這樣的全明星陣容,依然不是遼國的對手,真的是宋軍戰鬥力很差嗎?
這個事情,真的不賴宋軍。我們不要以好來的眼光看宋軍。在趙光義時代,這支宋軍,尤其是禁軍的戰鬥力是很強大的。經過柴榮和趙匡胤的調教,這支宋軍可以認爲是最後一支五代軍隊,有着職業軍人具備的一切素質。宋軍能夠橫掃江南,平定天下,沒有一定的戰力,是怎麼消滅實力並不弱的南唐和北漢的?可是,就怕指揮者無能,宋軍到了趙光義這裏,就只有喫敗仗的份。我們看看此次雍熙北伐,趙光義是怎麼害死楊業的。
爲了能夠打贏遼國,趙光義做了大量的準備。只是禁軍,趙光義就準備了二十萬。作爲後勤的民夫,更是不計其數。這些民夫,動用了北宋七十個州府,可見動用的力量之多。我們從下面的名單,就可以看出趙光義此次甄選的將領有多麼強大,在下一一介紹。
此次北伐,趙光義分三路北伐,由於東路軍又分出一路保護側翼,實際上是四路軍。
東路軍,這一路是宋軍主力有十萬兵力(注意這裏,這是個伏筆)。這一路宋軍以功勳卓著的曹彬爲主將。曹彬是北宋開國名將,是趙匡胤平定南唐的主要功臣。這樣的名將掌管作爲主力的東路軍可以看出趙光義對此次北伐的重視。而在之前,曹彬還因爲政治鬥爭被賦閒在家,此次也是重新啓用。
而作爲東路軍的側翼是悍將米信。米信也是趙匡胤時代的將領,作爲一個胡人,衝鋒陷陣,身先士卒。趙光義期待他能保護好東路軍的安全。
西路軍,這一路就是潘美以及楊業帶領的一路部隊。這一路部隊的作用是拿下雲州重鎮大同,從而揮師代北,最後合圍幽州。其實,我們不應該誤解潘美。潘美此時已經是六旬老將,他不會是個奸臣。在趙匡胤平定南漢的戰鬥中,潘美也是戰功卓著。就是最後攻滅南唐,潘美也同樣有參與。而在這次雍熙北伐後,潘美就因戰敗辭官了,也不會成爲後面《楊家將》的大反派。
中路軍,可以認爲這一路是西路軍的側翼。這一路的主要任務就是奪取進入太行山脈的要地,飛狐要塞,阻止遼國援軍進入山西。最後,完成與西路軍的會師,合圍幽州。這一路的將領是田重進,這也是趙匡胤時代的名將。
可以說,這一次北伐,趙光義的目標只有一個,畢其功於一役,拿下幽雲,奪取長城以南。
其實,一開始的戰況還是很讓趙光義滿意的。也可以從某種程度說,是遼國的慣用手段,就是不計一城一地的得失,等待宋軍的破綻。宋太宗趙光義在宋軍出發前,叮囑道:“持重緩行,毋貪小利以要敵。”希望憑藉宋軍強大的軍力,步步推進,拿下幽雲十六州。
宋軍東路軍曹彬攻陷了固安城,而後又攻克了涿州。可以說,已經距離幽州只是一步之遙。西路軍潘美也是連戰連捷。潘美在寰州大敗遼軍後,一路勢如破竹,又在雲州大敗遼軍,完成戰略計劃。而作爲側翼的田重進,也攻陷了飛狐要地。作爲側翼的米信也有戰績,在新城一帶大敗遼軍。可以說,趙光義的戰略計劃看起來已經實現了,就差最後一步合圍幽州了。但是,勝利的天平開始轉到了遼軍一側。
曹彬之敗
遼朝的真正主政者,蕭太后決定利用遼軍的騎兵特長擊敗宋軍。於是,就令耶律休哥和耶律識救援幽州。而只是令耶律斜軫阻擊宋軍中、西兩路,不讓他們完成對幽州的合圍。就在攻下涿州後,曹彬部突然糧草不繼,只得退回雄州補充糧草。其實,這一舉措並無不妥。雄州更靠近宋軍後勤,且宋軍這一路本就是牽制,沒必要在涿州硬撐。但是趙光義不這樣想,他覺得曹彬不應該擅自撤退。就說:“豈有敵軍在前不顧而退軍待軍糧的道理!”正是他的遙控指揮,葬送了宋軍此次準備許久的北伐。
趙光義給了曹彬新的命令,“按兵蓄銳以張西師之勢”。希望曹彬能跟米信會合,從而完成牽制任務。但是,曹彬並沒有聽從命令。不是他不想聽,而是他的手下不想聽。因爲這一路,是將星雲集的一路。其中,不乏趙光義的關係戶。這些人怎麼可能聽一個剛被重新啓用的曹彬的命令。由於看到中路以及西路大軍連連取得大功,這一路作爲主力的宋軍竟然只能傻眼看着,相當不爽。於是,宋軍的潘多拉盒子被打開了。
曹彬帶領東路軍,攜帶五天的糧食再次進攻涿州取糧。此時的遼軍已經反應過神來了,怎麼可能輕易讓宋軍再到涿州。於是,在東路軍一路攻擊到達涿州的時候,發現涿州已經沒了糧草。在這時,已經進入了夏天。“時方炎暑,軍士疾乏,所賚糧不繼”宋軍沒有糧草,只得撤退。不光自己撤退,還帶走了涿州的百姓。士兵疲憊,連有效的殿後都無法組織起來。在岐溝關,緩慢行進的宋軍被遼軍追到。此一戰,宋軍慘敗。幸虧李繼宣死戰,才死的曹彬以及宋軍小股部隊渡過拒馬河。史書記載:“爲遼師衝擊死者數萬人,沙河爲之不流,棄戈甲若丘陵。”東路主力宋軍大敗。由於這一路宋軍的失敗,趙光義合圍幽州的計劃徹底失敗。聽聞宋軍主力慘敗,趙光義恨的牙癢癢道:“不遵成算,各騁所見,領十萬甲士出塞逼鬥。”他從未想過,宋軍的失敗都是自己種下的禍根。
楊業之死
由於進攻幽州的失敗,所以趙光義就下令西路軍潘美和楊業護送百姓內遷。爲了完成護送百姓任務,楊業與潘美和監軍王侁說到:“諸君於此張步兵強弩,爲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這個此,就是陳家谷。楊業出城迎敵,令潘美作爲後援接應楊業。
當日,楊業出兵應戰耶律斜軫。耶律斜軫佯裝敗退,楊業追擊,結果伏兵俱起,楊業敗走。楊業一路且戰且退,行至狼牙村。而此時,監軍王侁和潘美從凌晨等到了中午,也沒有看到楊業的影子。監軍王侁以爲楊業擊退了遼軍,想要去爭功,就沿河出擊。這個時候,潘美在幹什麼?他什麼也沒幹,因爲他管不了監軍王侁。而當王侁聽聞楊業兵敗後,竟然沒有救援就一路帶兵跑路了。當楊業領兵退到陳家谷的時候,發現陳家谷口竟然沒有一個人。楊業仰望蒼天,最後力戰而死。此戰,楊業兒子楊延玉以及部將王貴全部殉國。
雍熙北伐結束了,宋軍失敗的原因在哪裏呢?
第一、趙光義主次不分
此戰,完全看出了趙光義在軍事上的業餘水平。我們可以看看別人這種佯攻和主攻是如何配合的。比如他前面的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候。就是令趙雲和鄧芝領偏師佯攻長安,牽制長安兵力。自己率大軍掃清隴右的障礙,然後才進攻目標長安。而他後面的朱元璋也是親自制定計劃,也是用偏師牽制元軍,主力傅友德進攻雲南重鎮曲靖,從而取得雲南之戰的勝利。從來沒有聽說,主力在做佯攻,而作爲偏師一路從側翼主攻的。
第二、趙光義插手軍事
趙光義插手軍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好好的在後面當漢武帝不好嗎?曹彬撤退補充糧草,爲什麼一定要插手呢?曹彬作爲主帥,如果不給他權力,造成的結果就是主帥微信全無。彈壓不住衆將,造成了此次慘敗的導火索。如果,曹彬退回雄州,然後與米信聯合北上,並無不妥。在幽州的耶律斜軫根本不敢出西進救援。
第三、宋朝軍制的問題
此戰,雖然曹彬是統帥,但是並不能指揮中路和西路軍。而監軍竟然能凌駕於主帥之上,這都是宋軍混亂的根源。最後,楊業的死,根本不是潘美的錯,就是趙光義的錯。
參考資料:
《宋史》
《遼史》
《續資治通鑑長編》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