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花钱吗?

文/AllenHai

在钱的收入与支出方面,一直存在三种观念的冲突,一个是“攒钱”第二个是“花钱”,最后一个“挣钱”。有人说,有钱了一定要省下来,而另一部分人却反驳:钱不是省出来的。还有人说:能挣钱的不如能花钱的。此类观点和争论可谓不绝于耳。但究竟,在“攒钱”、“挣钱”、“花钱”当中,人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作为一个混迹在涉及理财的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在这里笔者就为大家说说自己对它们三者的看法。如有兴趣,可在文末的评论区评论,天南海北大家一起探讨。

本期笔者先说说自己对“花钱”和“省钱”两者的看法,下期也就是下周,我再为大家分享下“省钱”与“挣钱”的观点以及“花钱”与“挣钱”的看法,希望大家感兴趣。

“花钱”和“省钱”的三个问题

父母常对我们讲 “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定要省。”但究竟在哪种情境下该花(必须花),哪种情境下不该花(不必花)?是多花(一步到位,追求最高质量)还是少花(基本满足需求就行)?是提前花(比如信用卡付款及分期)还是现在花(使用现金)?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

如果没搞清楚这一句话中所隐含的这三个选项问题,“花钱”和“省钱”依然会使我们在购物消费中纠结与挣扎。我也相信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就有一部分“剁手党”深有体会。

哪种情景下“该花”或者“不花”?

首先,先说哪种情景下“该花”或者“不花”。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在日常花钱中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这次花钱是“必须”还是“可有可无”。 另一个是这次花钱是 “消费”还是“投资”。

比如参加朋友聚会,但发现以前的衣服都已不太合身或者太旧,那么现在买一件新衣服是必须的,这个钱就是必须花的。如果自己已有一件合身的衣服,那再买一件这样的消费行为就属于可有可无。一般来说,我是不会再花的,也就是说我会“省钱”。

上一个说的是“必须”和“可有可无”,那么, “消费”和“投资”呢?

笔者认为,“消费”大多是一次性的,钱花出去除了获得片刻的满足就再无其他。比如买蛋糕这类美食,就是为了满足口欲,吃完就完了。而“投资”是可重复的或者可增值的。比如买一套上百元的书籍。对于笔者来说,这次花钱就是投资。我可以从书中增长自己的见识、学到不了解的知识、获得未曾体验到的经验等等。而且买了这套书,我可以现在看,也可以一月后看,甚至一年后看。我可以只看一次就不再翻开,还可以看十次八次这都可以。购买可重复使用的商品,大多是投资性的“花钱”

“多花”还是“少花”?

至于 “多花”还是“少花”,是“一步到位”还是“只满足基本需求”,这个因人而异。不过从最终结果和隐性成本来看,笔者更倾向于“多花”即一步到位。毕竟“一分价钱一份货”。所谓的“物美价廉”、“性价比高”都有其隐性成本在其中。

以手机为例。我们常常会发现,买5000元以上苹果手机的人2-3年内基本上都不再买手机了,而买其他1000元左右的手机,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两年内再买手机的想法甚至购买行为。这样的例子,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我们细细算来,其实最后买两部手机的花费和一部苹果机是相当的,而普通的手机不论在功能、质量还是带给人的满足上都远没有苹果机的更好、更强烈。

“提前花”还是“现在花”?

最后关于提前花(比如信用卡消费)还是现在花(现金消费)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方面最好量力而行。如果个人自制力较好,收入可以抵得上信用卡还款,那么笔者倾向于信用卡消费,毕竟,现金为王,留下的现金可以用于理财投资获得5%甚至10%以上的收益。如果自身收入不足、是一枚剁手党,那么建议还是现金花费,可以有效避免随后的“还债”压力。

以上三点就是笔者对“花钱”与“省钱”的个人看法,如有兴趣可以在文末留言评论。下期为大家介绍关于 “省钱”与“挣钱”、“花钱”与“挣钱”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拍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