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国际油价的跌宕起伏,再生塑料从业者对再生塑料行业的市场价格波动也变得更加敏感,禁塑、限塑还是循环再利用也成为国际相关组织争议的话题。议题无外乎两种:一是限制、禁止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另一种则是加强再生塑料的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人类健康的危害。但如何实现,离不开“道”与“术”,如果设想不能得到落实,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看起来很好,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当今,国际社会对再生塑料的关注日益加深,加之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华,使全球的废塑料市场与格局随之改变。围绕废塑料的循环再生利用探讨始终没有停歇。相关的言论及观点也是此起彼伏。笔者经过梳理发现,仅围绕欧盟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做法便形成了两大阵营。

禁塑、再利用争论何时休

10月下旬,欧洲议会以高达571票赞成的压倒性优势通过决议,在欧盟内全面禁止“最常见的海洋十大塑料产品”,包括可被其它材料替代的塑料吸管、棉签、咖啡搅拌棒、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将在2021年被禁止,90%的塑料瓶将在2025年前回收。

这是既今年初揭开欧盟塑料战略蓝图时,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所说“我们必须阻止塑料进入我们的水,我们的食物,甚至我们的身体。”的最好佐证。

各国禁塑令

禁塑、再利用争论何时休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表格来源21经济网

而欧洲塑料生产商组成的行业协会却亮出了不一样的态度:该组织公开批评称,欧盟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做法,不但可能对健康和卫生产生不利影响,也会阻碍人们为寻找新回收方法而投资。该行业认为,立法应该鼓励收集和回收,而不是设定减少使用量的目标。

禁塑、再利用争论何时休

笔者认为,前者看似因噎废食但也不无道理,毕竟,一次性塑料制品对石油资源的消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虽然一次性塑料只占所有非燃烧石油产品的15%左右,但是随着全球范围内对一次性塑料产品的禁令,将削弱未来二十年石油需求增长。预计到2040年,世界各地推出的此类措施,可能导致每天200万桶的石油需求消失。这对全球生态环境绝对是利好。

长远来看,禁塑与限塑应当并驾齐驱,单靠某几个国家或一些企业解决塑料再生利用问题是不现实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必须有众多相关利益方参与。换句话说,塑料污染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我们如何设计塑料产品并处理它们,需要在整个供应链中进行更好协作,从源头上把塑料产品设计成可回收的类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