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饭圈女孩、同行粉丝、曲艺文化受众群体,谁最希望张云雷消失。另外,除相声之外,其他曲艺文化的受众群体也同样无法接受张云雷粉丝的饭圈化。

数年前,北京一度流行过居委会大妈进话剧场的操作,上完班的阿姨和大爷走进剧院,变身先锋内容监察员,一旦发现小剧场里的表演有“不当”,立刻举报向上反映,然后便是紧急处理。

行至如今,精力十足、热情饱满的“黑粉”会自动充当起网络监察员的角色,他们扒出黑料、联动传播、引发官媒下场,要求封杀艺人的一条龙操作变得愈发娴熟.而射程范围也远不止当下,过去的黑历史,不当言论、争议举措,只要是在网上留下痕迹的内容,通通能成为射击武器。

两日前,张云雷便因为一则视频再次被推上了舆论风口。他与搭档在表演相声时,将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编入其中,用涉及到搓澡、姓名梗等内容开荤段子玩笑。随着相关内容传播开来,张云雷再次陷入围剿。“不尊重艺术大家”、“侮辱梨园女前辈”等批判声音比比皆是。

谁在围剿张云雷?

今年五月,因为此前在相声表演中涉及拿汶川地震等灾难做梗,在被扒出后,张云雷遭到了人民日报等一众官媒批评,他本人也曾于微博上公开道歉。于是今日,面对类似事件,人民日报直接发表相关文章,批评他“受过查处却仍然管不住自己嘴巴,曾经道歉却一再挑战底线”。在相关内容下,大量网友艾特张云雷,建议官方封杀。

谁在围剿张云雷?

然而事实上,本次发酵的张云雷相声视频发布于一年前,远早于他今年的道歉事件。在五月遭受点名批评后,张云雷实际已“收敛不少”,甚至将许多此前常用的梗和段子斟酌修改,力求不再触及雷区。

可他此前大量的相声演出内容还是在网络留下了痕迹,这些内容成为了“黑粉”的素材库,一如大量流量艺人来不及删除的过往微博,素人阶段时的人人、豆瓣足迹。都在需要“开枪”时可以提供充足弹药。

毕竟对许多围观群众来说,爆料时间可以等同于事发时间,只需要引导得当,便能够轻易在大众心中留下一个“屡教不改”的印象,再不济也能一次次增强其劣迹观感,最终达成一条龙操作中的“全网求封杀”势头。

在整个操作环节中,公权力逐渐成为了粉黑争斗的一把枪。

谁在围剿张云雷?

饭圈文化入侵后,割裂的张云雷粉丝团体

张云雷这个名字首次在舆论场上引发争议,还得追溯到去年12月。彼时新京报一篇对张云雷粉丝听相声带荧光棒的批评文章,直接引发了大量媒体跟进探讨,新式追星文化和传统曲艺圈的碰撞也正式在台前拉开帷幕。

那一次的集中报道,大多数声音还聚焦在新式的追星现象、相声演员粉丝群体的迭代和传统曲艺行业新的商业空间上,评论内容以正面为主。张云雷这一相声界的新流量开始出圈,其大量的女性粉丝也开始吸引大众关注。

张云雷庞大的粉丝受众与过往的相声粉儿不同,有不少是饭圈的追星女孩。2017年时,得益于在《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等综艺上的亮相,更为年轻,外表更突出的张云雷吸引了部分饭圈女孩的关注,再加上后来他在微博、抖音上发布的用流行唱法对《探清水河》等曲艺内容的全新演绎,也陆续吸引到了更多相声圈外的粉丝。

这些女粉丝的大量涌进让张云雷一跃成为了德云社的“偶像派”新星,听相声带荧光棒打call、做专场应援、粉丝站拍图追星等相应的饭圈习俗也一并进入了相声界。而随着2018年12月的集中探讨,这样的饭圈势力和强大影响力也暴露在大众的目光之中。

与之伴随的是大量的饭圈争议,正如每一个在商业价值榜单中急速上升的艺人一样,走向大众的张云雷也拥有了许多低龄化的无脑粉丝。

“会去手撕其他相声演员,包括张云雷的师兄弟甚至是老师,给他树立各种对家。会在公众场合和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无脑言论,不允许有意见不同的声音。甚至会因为吹张云雷吹得过于夸张而被人把彩虹屁小作文截图出去,引发群嘲。”张云雷的粉丝茜茜告诉明星资本论。

某相声圈的多年老粉药药用“相声圈的伏地魔”来形容这一波粉丝让她对张云雷的观感,“走大街上都不能提他名字说他不好,总觉得喊一嗓子都得有人冲上来打我。”

这样的低龄无脑受众在其他上升流量中也存在,但不少会被圈层中更为理智的粉丝管束,慢慢建立起一套符合大众喜好和认知的饭圈体系。而由于张云雷的相声演员身份,其粉丝中不少理智受众会“不屑于与饭圈为伍”,自动把自己和低龄化受众割裂,形成泾渭分明的两个圈层。甚至还会带着追曲艺演员的引以为豪,自诩追的不是流量,从而带有鄙视链心态,在言谈中表现出对追张云雷的优越感。

割裂的饭圈和互相瞧不上的两波粉丝受众,在非张云雷粉丝群体中是统一的。前者的无脑行为让后者的清高优越显得十分可笑,后者强调的传统曲艺演员身份也让前者的低龄操作在大众看来更显得败坏行业风气。

而当面临危机时,粉圈也无法形成统一有效的反抗。以本次事件为例,当张云雷此前涉及到张火丁的段子曝光,引发大众的批评时,张云雷的不少粉丝紧急采取的措施是为这种行为“开罪”,强调这样的段子是正常的,批评的都是不懂相声。这样的举措恰恰让认定他“屡教不改”的受众觉得粉丝在“无脑护主”,强化对张云雷和事件的负面观感。

“一开始的重点就跑偏了,”茜茜无奈道:“其实张云雷在五月被官媒批评后,有做出明显的风格调整,比如他之前成名的《探清水河》唱词中有句‘提起了松老三,两口子卖大烟’改成了‘提起了松老三,两口子落平川’,相声段子也去除掉了很多糟粕、老旧的包袱。能感觉到他意识到影响力变大的后果,希望规避掉有可能产生风险的内容。”

然而张云雷本人的努力,在粉群的割裂操作和黑粉的一再“扒黑历史”下,显得过于苍白。

谁在围剿张云雷?

饭圈女孩、同行粉丝、曲艺文化受众群体,谁最希望张云雷消失?

与不少流量明星类似,张云雷也拥有着一大批坚定不移的“忠实黑粉”,热衷于为其制造状况,并在发生负面时引导舆论风向。

通过艾漫数据显示,“张火丁事件”发酵的11月23日当天,张云雷的黑粉数量明显有上涨趋势。在全网带张云雷姓名及别名发布其负面言论的用户在3000人以上,且其中不乏饭圈及相声圈的受众群体。

谁在围剿张云雷?

谁在围剿张云雷?

饭圈女孩因追逐的是偶像明星,长期处于鄙视链底端。而张云雷的部分粉丝则拔高了自己的“阶级”地位,自诩为曲艺文化的受众群体,油然而生的优越感使她们以俯视的态度看待偶像明星的粉丝,这自然令主流饭圈女孩反感。

而主流饭圈女孩又是最热衷于在网络上发表观点、对抗一切不和谐言论的群体,且敏感度极高,易与一切“别家粉”为敌。加之张云雷又试图在流量池中分得一杯羹,于其他粉丝而言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气威胁。因此,她们也抱着幸灾乐祸的姿态围观张云雷的多次“沉沦”,甚至加入到嘲讽大军中去。

这其中的一部分心态也可以同理带入非饭圈群体的路人。当一波有着相同喜好与观点的群体大范围的入侵到非受众群体的视野中时,被动接受信息的人群则易不由自主的产生排斥感,对该群体的反感也会自然而然的上升到艺人本人,这其实也与路人鄙视流量艺人粉丝的心态类似。

而与此同时,不仅是圈外群体看不惯张云雷粉丝的高调行为,同为相声圈的受众群体也并没有站出来为张云雷说话。一位郭德纲的资深粉丝锁锁向明星资本论表达了她的担忧:希望张云雷的粉丝低调,别坑了德云社的其他人。

在德云社的粉丝看来,张云雷目前的风向将整个德云社置身于水火之中,因为她们无法友好的看待张云雷。另外,更有粉丝表示,张云雷粉丝的高调和他的黑历史并不是她们不待见张云雷的主要原因。“相声基础说学逗唱,张云雷只做到了唱,业务能力没有完全过关却先搞起了饭圈的那一套,这并不是对职业的尊重。”锁锁表示。

谁在围剿张云雷?

不过大部分的德云社粉丝都愿意承认,张云雷的人气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到了更多的群体来关注相声文化,不过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更让她们头痛。但关于是否有想要将张云雷开除德云社甚至相声圈的想法,在明星资本论采访的德云社粉丝中有部分人表达了存在这样的想法但不会采取行动,也有一部分粉丝表示:开除圈子本身就是饭圈行为,我们排斥的就是这种风气,所以也不会有这样的念头,但希望张云雷和他的粉丝可以“改邪归正”。

而非德云社的传统相声圈受众群体更加不会站队张云雷,这自然是源于曾站在风口浪尖的郭德纲及德云社也并不被传统相声圈所接受。因此,在部分传统相声圈的受众群体看来,张云雷倚靠一己之力让整个德云社消失,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谁在围剿张云雷?

另外,除相声之外,其他曲艺文化的受众群体也同样无法接受张云雷粉丝的饭圈化。在他们看来,饭圈文化的出现是对传统文化的背叛。一位喜好京剧的粉丝小平就向明星资本论表示:相声作为曲艺文化的一种,应该保持它的传统生态,不应该被网络文化所侵袭。

因此,如今的张云雷及其粉丝腹背受敌,即使部分理智粉丝认同张云雷应该摒弃掉三俗表演,提升业务能力,向更正能量的方向发展。但如今的局面俨然已无法挽回张云雷的公众形象。

背后频繁深挖黑历史、持续举报张云雷的人到底来自于哪一种群体尚无法坐实,但肉眼可以看到的是,参与张云雷围剿行动的人群必然有上述群体存在。当然,这其中不乏有人表示并不支持扒黑历史的行为,不过他们也同样认为,如果张云雷没有犯错,那么自然会保持清白。

谁在围剿张云雷?

引入公权力的打击行为,将会烧毁一整片森林

然而,完全没有所谓污点的人是不存在的,区别在于当这个人走到台前之后,是否有效的埋葬了那些在大众看来极为不堪的过往。而从半地下走到公众面前甚至成为流量的张云雷,显然并没有完全做好这个准备。

一波又一波的黑历史袭来,让张云雷和他的粉丝猝不及防。这些后果的产生,虽然和张云雷的走红、粉丝的高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张云雷被推至如今的地位,并不是张云雷或某位粉丝个人的过错,而是网路环境的发展、媒介渠道的升级所致。

谁在围剿张云雷?

如同《中国有嘻哈》捧红一众生存在地下的说唱歌手,《声入人心》的出现让郑云龙、阿云嘎等音乐剧演员收获了一批狂热粉丝,背靠德云社大“IP”,常出现在综艺节目中,且长相符合追星女孩审美的张云雷被捧为流量则更不足为奇。

而当小众文化逐渐走向大众,也势必会产生新的流派,进而衍生新的运作逻辑,以适应该文化在当前环境中的传播。张云雷的流量化就是相声文化扩散所引发的结果。因此,张云雷如今所面对的业务能力被质疑,黑历史被扒出等状况,也是大多数流量艺人的必经之路。只不过,张云雷因具有“传统文化”的属性,致使大众对他及其粉丝的反感程度更加深刻:流量明星的生态尚且见怪不怪,搞传统文化的为何也这般“不务正业”?

谁在围剿张云雷?

而相声作为擅长玩儿梗、抖包袱的文化,在半地下时尺度不受控制,加之走到台前后的张云雷也并没有快速的顺应环境摒弃不该出现在公众前的言论,因此想要挖出他的黑历史也不是难事。但这些热忠于使用举报武器的人群,其目的显然不是让张云雷意识到错误并且改正,而只是想让他的不堪过往公之于众,继而吸引到早就不待见他和其粉丝的群体加入到这场围剿行动中。

但是,举报与围攻未必会带来正面的效果。正如德云社的粉丝担心张云雷“腥了一锅汤”,当集中于张云雷的火力过于旺盛的时候,即便不会引发“团灭”,也极易让该群体受到一定程度的牵连,令整个圈层的群体陷入人心惶惶的境地。

尤其在当下,黑粉对于引入公权力打击异己的操作变得愈发娴熟,由此引发的后续报复行为中,极有可能出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做法,届时,扒出公众人物过往言行,引发官媒,建议封杀的连续操作将会成为常态,导致人人自危的局面出现,届时倒下的不会是一棵树,而是整片森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