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刘备将蜀汉与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后,诸葛亮励精图治,于内兴修水利,广施仁政,让百姓安居乐业,使得蜀中形式一片大好。在经过了五年的准备后,诸葛亮为完成刘备复兴汉室的遗愿,于是亲自带兵北伐。然而他接连五次北伐,都未能取得对曹魏战争的胜利,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缺粮。特别是第二次北伐与第四次北伐,都是粮草不济才无奈退兵的。让人奇怪的是,当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出兵东征孙吴,直到战败退回成都,前后历经一年,在这一年里,蜀军并没有出现缺粮的情况。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竟只能坚持百日就缺粮了呢?

首先,是因为两次战争运送粮草的方式不一样。要知道刘备在东征孙吴的时候,粮草可以用船顺江运送,而对于出祁山北伐的诸葛亮而言,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诸葛亮北伐,粮草要经蜀道至北方。要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优势在于让蜀地有险可依,是天然的屏障,但同时也让粮草的运送成为极为头疼的事情。虽说在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运用了木牛流马运送粮草,但以现代科学的目光来看,这种当时颇为先进的运粮工具,其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正因为运粮方式上有不同,因此诸葛亮在北伐时自然要面对缺粮的问题。

其次,是当时掌管后勤的人员不一样。要知道刘备在东征时,诸葛亮碍于国事与家事相遇,不便出言劝阻,但当时身为丞相的他,是当时后勤的主要负责人。也就是说,当时粮草辎重的运送、供给等工作是诸葛亮一手操办的。而诸葛亮本身是军政上的一把好手,再加上丞相府中有蒋琬、费祎等人的辅佐,后勤事务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在诸葛亮北伐时,由于他要亲自率兵征战,后勤的事情自然就交到了李严的手中。要知道李严虽说也是刘备临死前安排的托孤重臣,但他毕竟是益州派的代表人物,与荆州派的诸葛亮在利益方面还是有所冲突的。而此时诸葛亮无论是军权还是政权都牢牢握在手中,两人之间的关系不说势如水火,但至少也是颇有矛盾的。更何况李严本来就不愿意蜀汉出兵北伐,因此在多重因素的集结下,李严对后勤工作,特别是粮草方面的事情很不上心,这才最终导致了诸葛亮在北伐之时断粮。不过李严也为自己的疏忽大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诸葛亮班师回朝后,直接将李严贬为庶民,至死都没能再受到重用。

最后一点,则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了。对于蜀汉而言,粮草大多来自于人口相对密集的平原地区,也就是说,粮草大部分在成都周围种植与储存。对于刘备东征而言,东吴更靠近成都,加上水路运输顺流而下,相当方便,因此耗时较短。而诸葛亮要想北伐就得出祁山,距离成都较远,再加上蜀道难,陆地运输实在是吃不消。正因如此,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时,不得不在五丈原屯田种粮,正是因为运输压力大,成本高,还有可能因为雨水天气而断粮。因此相比刘备东征而言,诸葛亮确实更容易面临缺粮的问题。

笔者认为,正由于蜀地多有山川,道路难行,因此易守难攻。然而这样的地势也大大增加了从蜀地兴兵,最终一统天下的难度,正因如此,历来从蜀地起势的,没有一个人能最终夺得天下。只能说诸葛亮虽然是不世之才,却也同样无法与之抗衡,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让人感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