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替養魚"是一個新的養殖方法,即今年或今次這口塘主養草魚,下一年或下一次就換成主養鯉魚,或者今次養蝦下次養魚,等等,這跟農作物換茬或輪作種植是一個道理,利用"種間打生"的原理,各種魚類在一定時間內相互交換魚池餵養,就會快好長又少生病,成活率和生長速度均較好,特別是病害減少是目前顯現出來的一個主要利好特徵。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魚類混養的"食物鏈"原理,草魚、鯿魚、青魚、鯉魚、鯽魚等喫食性魚類排出的糞便是肥沃水質和繁殖浮游生物的好肥源,有了這肥源就會有浮游植物繁殖,而鰱魚則以浮游植物爲食。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 第二屆全國漁醫大會等你來 ——

來源 | 水花魚

水產養殖要高效發展,除了技術實力、資金豐欠和市場行情有很大鉗制因素外,在合理的放養密度與科學的品種混養方面也須下足功夫,才能穩操勝券和無往而不利!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一、交替養魚新方法

"交替養魚"是一個新的養殖方法,即今年或今次這口塘主養草魚,下一年或下一次就換成主養鯉魚,或者今次養蝦下次養魚,等等,這跟農作物換茬或輪作種植是一個道理,利用"種間打生"的原理,各種魚類在一定時間內相互交換魚池餵養,就會快好長又少生病,成活率和生長速度均較好,特別是病害減少是目前顯現出來的一個主要利好特徵。因此,交替養魚值得探索和肯定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二、合理的放養密度

一般來講,魚種“密養”是提高池塘產量的措施之一,但放養密度也不是越大越好。池塘的水體容納量有一個合理的範圍,超出這個範圍就可能收不到預期的效果。

如果密度過大,產量雖有可能提高,但養成的魚體規格相對較小,從經濟效益角度考慮,反而不合算。密度的加大,勢必提高投餌量,不科學的密度過大有可能還會升高餌料係數。過多的排泄物又會使池塘的水質惡化,引起缺氧和魚病暴發。

在養殖過程中,若魚類生長良好,浮頭又較少,餌料係數低於一般水平,則證明放養密度合理。但是,魚一直不浮頭也不正常,表明密度過稀,產量低效益微溥。如果魚類生長較差,經常出現浮頭,而且出塘規格偏小,餌料係數又高,則證明放密度過大,應適當減小密度。

此外,還要根據池塘條件、水源情況、魚的種類及規格、養殖模式、管理水平來確定合理的密度。

合理放養魚種的密度是漁業生產最重要的環節魚種放養密度過少、單產低、效益差,而密度過大,超出水體承受能力,會造成(長期缺氧)低溶氧綜合症而患病或偷死或個體偏小達不到上市規格,因此,提倡“寧願(適度)稀養,也不密養”的原則。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三、科學的品種混養

目前,前幾年提倡的80∶20養殖模式,也可粗略地理解爲就是中國水產養殖行業所說的“魚類混養”方式或其改造版本,有區別但差異不大,這個方法即適用又簡單又好理解。

80∶20養殖模式是指主養喫食性魚類爲主,服務性魚類(鰱、鱅)爲輔的技術。一次性放種,一次性收穫,收穫時近80%的產量爲主養魚,而20%的產量爲服務性的魚,服務性魚類的功能主要是有利於淨化水質。

我們的輪捕輪放方式也是在魚類混養的前提下進行的,輪捕輪放就是分期捕魚和適當補放魚種。即在密養的水體中,根據魚類生長情況,到一定時間捕出一部分達到商品規格的成魚,再適當補放魚種,以提高池塘經濟效益和單位面積魚產量。概括地說,輪捕輪放就是“先期放足,分期捕撈,捕大留小,去大補小”。

80∶20養魚模式(一次性放養和收成)與傳統養魚模式(以輪捕輪放爲主)相比,前者追求高利潤,後者追求高產量,各有側重點。兩者在放養體系、魚病防治、勞動力的投入上也有一定的差別。

80∶20養殖模式是一種主養魚(80%)+濾食魚(20%),魚病少,投入勞力少,但生產的魚類種類單一,資金回籠慢

輪捕輪放是多種類或者6至7種魚類在一起的混養,魚病可能較多一些,投入也多,但生產的魚類種類多樣化,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市場消費羣體,技術易掌握,資金回籠快一些

因此,兩種養殖模式均可根據自身的條件、市場需求等等因素而選擇採用,但池塘養殖切不可單養一種魚類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四、魚苗(種)投放量

草魚其食量大,搶食兇,長勢快,喜歡較清瘦的水,主食草類。水質不宜過肥,因此草魚的飼養關鍵是飼料投餵和儘量定期沖水保持水質清新。草魚如果以草料餵養爲主,嚴格說來是無公害水產品,符合時代消費潮流。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全年總的主養畝放養量一般不宜超過1000尾,非輪捕輪養的不宜超過600尾,基本放養量500尾爲宜,混養每畝50~100尾左右。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團頭魴(武昌魚)又有稱爲鯿魚,雜食兼草食性魚類,與草魚相比不耐低養,但攝食能力和強度均低於草魚,故主養團頭魴的儘量不混養草魚爲宜。主養時一般每畝放養1000~2000尾爲宜,混養時每畝放養200~300尾即可。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鯉魚是典型的雜食性魚類,相較於鯽魚而言,食物組成偏重於動物性餌料,搶食能力極強,還有很強的挖掘底泥生物的能力,使池水變渾濁,可能影響其它魚類生長,但其優點是翻動分解底層淤泥從而有一定的"底改"效果,如果不是主養品種,可以不必套養。作爲主養魚類每畝放養1000~2000尾爲宜,混養時每畝可以放養100尾。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鯽魚食性同鯉魚雜食性,偏重於植物性餌料,如果是輪捕輪養又是主養品種,畝放養量可達2000~5000尾甚至更高,非輪捕輪養的以畝放養量2000尾以下爲宜。鯽魚因屬小型魚類又喫食斯文,不宜混養草魚和鯉魚。但白鯽因食性同鰱鱅魚,食物有衝突,不宜同養。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鰱鱅魚均屬濾食性魚類,就是說喫水都可以長大的魚兒。兩者多作爲配養魚和清潔水體的魚來同時飼養,一般畝混養200~300尾爲宜,其中兩者比例爲鰱魚70~80%:鱅魚30~20%。

我們都知道鱅魚主要喫浮游動物,而鰱魚主要喫浮游植物的。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魚類混養的"食物鏈"原理,草魚、鯿魚、青魚、鯉魚、鯽魚等喫食性魚類排出的糞便是肥沃水質和繁殖浮游生物的好肥源,有了這肥源就會有浮游植物繁殖,而鰱魚則以浮游植物爲食。爲此必須在池塘中混養濾食性的鰱魚從而有利於調控水質,其次纔是鱅魚,才能夠淨化水質,彼此互惠互利。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但是在現實中,卻有很多人因嫌棄白鰱價值低而拒絕套養,殊不知白鰱是藍藻的剋星,實際生產中還非得混養不可,凡白鰱混養數量適宜的則水體很少甚至根本不會富營養化,可以節省一筆調水改水的費用,否則,每年的藍藻暴發讓人頭痛不己。

其實,花、白鰱混養在其它魚類之中,因其特殊的食性功能,可以看成是沒有成本或者是成本很低的,照此而說,花白鰱的利潤纔是"最高"的品種,還別以爲白鰱賣價低而遭嫌棄,這是一個嚴重且錯誤的誤解。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目前,養魚池塘普遍性的螺螄、蚌殼泛生,危害相當嚴重,特別倡導混養青魚。既能控制底棲動物大量繁殖消耗肥料和氧氣,又可減少它們作爲宿主傳播疾病,並且還增加效益。畝放養量一般30~50尾,池塘首次混養青魚可以畝放100~200尾。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野雜小魚)

當下,很多老塘多年未乾塘清池或者加水時過濾不嚴,致使塘中非人工養殖魚類或者低價值魚類(如小土鯽)或者毫無價值的魚兒(如鰺子魚)多如牛毛,嚴重耗料且耗氧並佔用水體空間,給養魚增效帶來極大的阻礙。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野雜小魚)

爲了減除魚塘內的野生雜魚或者病態的魚兒,可以搭配養殖少量的鱖魚、鱸魚、翹嘴紅鮊(翹殼)、烏魚等食肉性魚類,既能維持魚塘中魚羣的健康生長,又能增加魚塘的收入。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野雜小魚)

如果耽心殘食過大的魚體,那就除了大口鯰是大口型(口大,能喫掉大一點的魚兒)的以外,混養的首推品種依次是翹嘴紅鮊、加州鱸、鱖魚、烏魚等小口型(只能喫掉小魚)肉食性魚類就行了。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加州鱸魚)

混養肉食性魚類除了“清雜除野”的主要作用外,還有“喫弱除病”的作用。體弱之魚易患病或者說塘魚發病首先是感染體弱之魚的,患病之魚多是弱苗弱魚,傳染病源之首當然是生病之魚,如果這些"有害魚"(含野雜小魚)經混養的肉食性魚類消滅掉後,可想而知其效果的。大多混養有肉食性魚類的魚塘,暴發魚病的概率要小得多,道理或原因可能就是於此。因此,混養肉食性魚類也是科學養魚的一個內涵,值得倡導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五、效益與養殖

“混養”魚類是一個立體生態環保工程:草魚清除池中雜草,鰱鱅是水質清潔工,鯉、青魚除食螺蚌,肉食性魚類消滅野雜魚。各類魚分居各自的水層,充分發揮池水的最大功效。混養要根據魚類的食性和習性,選擇彼此爭食較少,且相互有利的種類,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水產養殖終端盈虧的關鍵是出塘上市規格,既不能小也不能過大(魚體過大表明生產時間就越長則風險更加大),符合消費潮流,賣價就會好得多。也就是說,在養殖策略上改變“片面追求產量”的做法,高產不一定高效,而須“不圖高產,只求高效”,在魚種放投上力求密度適宜,種類優化。

轉載聲明

來源:水花魚

本期編輯:Ivyzeng116

想了解更多水產病害最新防控技術

來第二屆全國漁醫大會

五一假期有福利

更多新聞

  • 殺青苔事件引發中國動保業重大危機?“國字號”協會會長髮聲:中國動保業並非混亂不堪!

  • 有擔當!國字號協會聯合150多家動保企業發起倡議:做負責任的動保人!

  • 5月1日12時開始,廣東進入三個半月休漁期,最嚴格的伏休制度啓動

  • 養蛙人被逼入絕境?又有11家牛蛙養殖場被禁養!廣東、江西、福建多地相繼發佈文件禁養牛蛙,癥結何在?

  • 牛!又一家動保企業銷量過億元,踏上發展快車道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目前5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你知道80:20養殖模式嗎?瞭解這些魚的科學投放量,可比別人多賺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