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定“四月八”轉山會由來已久,經過久遠年代的演變,如今更多地融入了踏青遊覽、物資交流、文藝演出等新的內容。那些年我們在康定一起過的“四月八”。

原標題:回憶殺!那些年我們在康定一起過的“四月八”

話不多說

先來一段視頻

一起回憶那些年一起過的“四月八”

☟☟

一提到“四月八”

土生土長的康定人那絕對是有聊不完的話

在我的記憶中

“四月八”是康定 最熱鬧的節日之一

在60年代到80年代

那時康定轉山會就是一種羣衆自發的節日

每到“四月八”這一天

不管是颳風下雨或者是豔陽高照

老百姓都是扶老攜幼上山

康定城便是 萬人空巷

所有人都在跑馬山上踏青

那麼

“四月八”到底是什麼樣的節日呢?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是佛教徒紀念釋迦牟尼佛誕辰的一個重要節日,亦名 佛誕節。康定“四月八”轉山會由來已久,經過久遠年代的演變,如今更多地融入了踏青遊覽、物資交流、文藝演出等新的內容;民俗文化的融入讓“四月八”轉山會已不僅僅是佛教活動,隨着歷史的進程漸漸發展爲康定各族羣衆的一場心靈盛會;隨着《康定情歌》的蜚聲海外,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康定,瞭解、接受、融入了康定“四月八”轉山會,康定"四月八"轉山會的盛況已聞名中外。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

“四月八”也逐漸在演變

組建了由民間經營的跑馬山旅遊公司

對當年的跑馬山景區進行了改造

如今

各種大型的文藝表演

曬佛等活動也已成爲跑馬山轉山會的標配

轉山會也逐漸變的更加的程序化、規範化

慢慢與世界靠攏

走向了國際化

那麼

你記憶中的“四月八”是什麼樣的呢?

來聽聽老康定人是怎麼說的吧!

康定人回憶“四月八”:荊林鋼

轉山會是康定傳統的、盛大的、神聖的節日。

每年農曆“四月八”轉山會,天一亮,康定城的男女老少就自發的扶老攜幼,揹包提袋,傾城而動,兩條登山道路上摩肩接踵,人頭攢動。山上,以家人或朋友爲單位,散佈在周圍林間的小塊草地上,星星點點的帳篷猶如迷宮,既互通又分離,孩子們嬉笑着穿梭在各帳篷之間打鬧玩耍,大人們則隔着隱約可見的樹叢高聲的問候着。每頂帳篷外都鋪着一張大大的油布,上面放滿了鍋盔、涼粉等食物,邊上找來三塊石頭架起三鍋莊,撿來幹樹技,燃火熬茶,茶湯清香四溢,食品色味具佳,人們圍在周圍,載歌載舞、邊喫邊舞、又唱又舞,盡情的抒發着對自然、對生活、對生命的讚美。山上有許多沼澤地,但飲用水源卻很缺乏,青年人端着羅鍋滿坡尋水,還有人用馬在山下的瓦場溝馱水上山。有的人家帶上臥具、餐具甚至音響、電源設備,在山上逗留數日。

其實

每個康定人都有着關於“四月八”的記憶

屬於你的“回憶殺”是怎樣的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來看看

你是不是真的“老康定”

視頻:王鳳 瑪兒

編輯:瑪兒 王鳳

責編:賀文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