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加速器打开原子核看到的新现象,不比野外拿地质锤打破岩石看到的多。"中科院院士朱日祥的这句话,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李海鹏毅然决定转专业,选择了地球物理学。他勤奋努力,用一年时间补修完了该专业两年总计31门课程,如今为大学生活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6门课程满分、10门课程99分

连续3年专业第一,连续3年获国家奖学金

实现数学竞赛大满贯,通过计算机二级、三级

雅思7分,英语四六级均580+

如今继续进入中科大深造

人民日报

学在中石大,坚定梦想

转入地球物理学专业以后,李海鹏每天坚持6点起床,只为将没修过的专业课及时补齐。部分课程有时间冲突,他就通过网络课程自学。一个学期下来,他修完了四大物理学中的三门——《光学》《电磁学》和《热学》,这也一度让他自己感到非常吃力。"在高强度、短时间的物理学习中,慢慢地感到不同物理学分支相通的地方,对我来说,收益颇深"。

随着对地球物理学逐步深入的学习,李海鹏意识到,只有扎实的数学功底,才能使自己在学术领域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于是,他开始不断夯实自己的数学基础,参加各类高等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科技竞赛。他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休息时间,在学校度过了6个寒暑假,大一自学高年级课程《偏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大二自学《小波变换》《泛函分析》等研究生课程。

付出终有回报。最终,李海鹏实现了数学竞赛大满贯,将山东省赛一等奖、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2018年美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全部收入囊中。变化的是书桌上那摞草稿纸的厚度,不变的是他那颗地球物理的赤子之心,严寒酷暑和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并没有打消他对数学的热情,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做地物人的信心。

在前期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上,李海鹏在海底起伏地表地震波数值模拟方面做出了创新工作,以第三和第四作者身份在国内著名地球物理学期刊《Applied Geophysics》上发表了两篇SCI论文,还担任了德国地球和行星科学期刊《Acta Geophysica》的审稿人。

人民日报

学在中石大,敢于担当

进入中石大以来,李海鹏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积极帮助他人,历任班级学习委员、学院学习部部长、朗诵爱好者协会副会长等各级学生干部职务。"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为集体着想,是石大教会我的奉献与担当。"

作为班干部,李海鹏勇担当,争先锋,标兵宣讲,组织模拟考试,举办科普知识小讲堂,多次主动申请免监考试,他用自己的方式服务集体,班级获得优良学分标兵班等十几项集体荣誉。

作为春晖支教队队员,他积极参与支教活动,支教总时长达100余时,同时他还是英语A12班班长,七月风党员先锋队队员,朗诵爱好者协会副会长。在历任的学生工作职位上,他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力量。

作为项目负责人,李海鹏完成《灵山岛发展现状——新时代下农村发展的缩影》《大蒜之乡——金乡食品安全调研》两项社会调研活动;承担老师863课题中的一部分项目;参与自主创新计划一项;参与"深海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的核测井响应机理研究"大创项目课题;参与大物创新实验"光立方的原理与制作"课题。此外,他带头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项;组织开展假期社会实践2次,公派出国学习交流2次,并作为全校唯一一名本科生被推选参评山东省十大优秀学生。

在校期间,他还分别获得了前往俄罗斯、意大利、美国学习的机会。在俄罗斯,与牛津大学等同学共同交流学习的一个月中,他充分展现出中石大学子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大二暑假,他奔赴意大利与学术大师们探讨火山活动规律等科学问题,受到著名地球物理学家Vivo教授的高度评价。同时,他获得了2019年塔尔萨大学国家公派项目的宝贵名额。"以惟真惟实的精神,探求科学的真谛,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李海鹏用实际行动展示着21世纪新青年应有的风采。

人民日报

2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全国100名国家奖学金优秀代表名单,李海鹏从全国约5万名本专科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脱颖而出,光荣上榜。

"既然目标是星辰大海,留给地平线的只能是背影。"如今的李海鹏已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造,他希望进一步探索地球深部,用尖端技术做大科学问题,偷听地球的"悄悄话"。

关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招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最新精彩资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