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都知道,公元690年武则天在神都亲自策问贡士,科举最高一段的“殿试”从此成型,却很少有人了解,糊名制度也是武则天首创的。后世总骂武则天,无非是因为她当了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实权女皇帝,而古代从没有哪个王朝愿意让女子做统治者,武则天撼动了封建规律。

身为现代人,多少总参加过一些重大的考试,因此也会对“密卷制度”有所了解。在答题之前,老师总会提醒我们,先把试卷左侧的姓名、学号等信息填写完整。而这些信息在阅卷时会被遮挡封起来,这样阅卷的老师就不知道自己批改的是谁的考卷,有效地防止了徇私舞弊。

那么,这种“密卷制度”(也称“糊名制度”)从何而来呢?事实上,在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糊名制度”就被广泛应用了。北宋的一个状元郑獬,参加科考前曾经写文骂了监考官一顿,监考官怀恨在心,找到和他字迹相似的考卷后直接淘汰,不料却误伤他人,郑獬没事。

由此可见,糊名制度应用到考试中实在太有必要了。这项发明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答案是武则天称帝后不久。很多人都知道,公元690年武则天在神都亲自策问贡士,科举最高一段的“殿试”从此成型,却很少有人了解,糊名制度也是武则天首创的。

至今中国和世界都在使用这项制度,可见武则天的影响深远。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这样重视科举,不惜亲自动脑筋,改良科举的流程呢?后世的封建文人提起武则天,总把她和汉朝的吕后并称,管她们的组合叫“吕武之恶”,所武则天在古代并不受待见,无论她发明有多少。

以现代人的客观眼光评价,武则天并不是一个只会在深宫里玩弄心计的妇人,她是真正的女政治家。后世总骂武则天,无非是因为她当了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实权女皇帝,而古代从没有哪个王朝愿意让女子做统治者,武则天撼动了封建规律。但不管史书如何评说,武则天的智慧都能从科举制度上窥见一斑。

李唐王朝,一直在和世家大族对抗。不仅李唐如此,之前的隋朝也是如此。世家大族左右朝政的历史局面,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他们垄断了朝中的人才来源,那个时代,寒门子弟根本没有出头之日,而出身大族的富贵子弟,却总能轻轻松松步入仕途,不需要考试。

隋朝虽然创立了科举制,但隋炀帝急功近利,急着打压世家大族,因此激起了矛盾。隋朝灭亡后,唐朝的皇帝吸取教训,不再急于求成,一步步稳扎稳打。武则天十分看重人才,科举制的推广,她尽全力去办,但她很快发现主考官和考生之间,经常存在某些走后门的联系。

《隋唐嘉话》记载:“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盖糊名考校,自唐始也。”虽然糊名制度推行之初困难重重,直到宋朝仍然有很多大臣反对,但它还是坚持下来,造福了古往今来无数有真本事的学子。而这只是武则天功绩的一小部分。

当然,武则天并不是完人,也有很多缺点,比如大量任用酷吏,震吓朝堂,为了稳固统治几乎杀尽李唐皇室等等。或许武则天自己也明白,千秋之后必然有无数人要评说历史,所以她才留下著名的“无字碑”,任后人书写功过。你认为,武则天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