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8月

承辦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後

11月2日

重慶又迎來一大型峯會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峯會

本屆金融峯會的主題是

“開放·創新·互聯·共享”

加強金融互聯互通

全力服務“一帶一路”

金融機構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

作爲全國首家上市農商行、首家境外上市地方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重慶農商行”)緊緊圍繞重慶“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紮實”要求,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嚴格按照全市經濟、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及市委“三大攻堅戰”“八項行動計劃”,積極創新服務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爲支持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助力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源源不斷提供金融支持,爲助推重慶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貢獻新的更大的力量。

01

服務國家和地方發展

助推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

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正在朝着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道路上闊步前行。爲了讓金融服務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內陸開放高地、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重慶自貿區建設實現“緊密融合”,重慶農商行立足地方經濟發展,把準地方經濟發展脈搏,搶抓發展機遇,明確支持重點,傾力助推重慶對外開放、發展。

重慶農商行貸款支持果園港項目建設 圖來源 重慶農商行供

近年來,該行主動服務國家和地方,在總行層面成立了領導小組,做好全行資源整合,舉全行之力推動國家及地方發展;設立大客戶部,以加強對優質集團客戶、重慶地方重點項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的服務對接。同時,從考覈政策、利率定價、產品創新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如針對“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等實施授信業務綠色審批通道制度;對支持“一帶一路”“戰略新興產業”“重慶自貿區”建設等項目利率定價給予更大的優惠;對符合產業政策、持續經營能力較強、財務資信狀況較好的公司類優質客戶,特別是涉及國家及地方重大戰略的相關客戶,提供無還本續貸產品支持等。

截至目前,重慶農商行支持重慶地方重點項目520餘個,貸款餘額近1200億元;支持“一帶一路”貸款餘額超過140億元,支持長江經濟帶建設貸款餘額超過1500億元,其中支持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貸款20多億元,支持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物流樞紐和信息樞紐建設貸款100多億元,支持構建沿江優勢產業集羣貸款1340多億元,支持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建設貸款40多億元;推出助力重慶自貿區建設貸款產品16個,並在傳統業務中嵌套熊貓債、飛機租賃、債務融資工具等新興業務,支持重慶自貿區內企業貸款餘額340多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爲了更好地服務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該行與新加坡星展、華僑、大華銀行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通過雙方的合作給雙方的客戶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務。同時,該行還與中華總商會、新加坡商會,以及新加坡企業管理局、金融管理局都進行了溝通交流,爲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建立一個順暢的渠道。此外,該行還與重慶戰略投資基金,以及中新互聯互通股權投資子基金開展合作,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金融需求。積極爲新加坡企業來渝投資、重慶企業赴新融資搭建合作共享平臺,不斷加強跨境結算和融資業務創新,通過內保外貸、併購貸款等業務,支持重慶企業“走出去”。目前,該行跨境直貸餘額超過5億美元,支持企業跨境發債超過5億元,有效拓展了重慶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02

傾力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

堅持深耕本源服務實體經濟

服務“三農”、中小企業和縣域經濟是重慶農商行履行服務天職,夯實發展根基的根本要求,也是改革發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近年來,重慶農商行堅持把服務“三農”、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作爲出發點與落腳點,主動適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要求,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領域,咬定服務實體經濟不動搖。目前,該行有1777個營業網點、1.6萬名員工,其中80%以上的機構網點、70%以上員工在縣域地區,服務了全市50%的小微企業客戶和2800萬個人零售客戶,涉農貸款餘額佔全市涉農貸款總額的1/4以上,金融服務觸角遍佈重慶城鄉。

重慶農商行支持重慶恆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肉牛養殖產業 圖來源 重慶農商行供

在支農體制建設上,該行在董事會、經營管理層下均設置了三農金融服務委員會,從戰略層面引領全行“三農”業務發展。同時,在總行職能部門中設置三農業務管理部牽頭髮展“三農”業務,在總行公司業務部、個人業務部設立農業產業化中心、農戶金融服務中心,並將主城區以外的31家分支行定位爲三農業務支行,並打造專業團隊,專司“三農”服務,並加大對分支行的考覈激勵力度,力促“三農”業務發展。

在涉農產品上,該行以農村地區客戶金融需求爲中心,着力構建涉農金融產品集羣,並突出差異化產品優勢,創新“三權”抵押、農村專業大戶、農家樂經營貸款等50餘種支農支小信貸產品,基本形成了從農戶到覆蓋農村各類市場主體、從傳統存貸匯到新型投融資的完整產品線。此外,還推出江渝鄉情卡、江渝手機銀行卡及江渝手機金融、江渝財富系列等支付、結算、理財類金融產品,並推出江渝惠、微粒貸等互聯網金融產品,有效滿足了農村客戶日益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

對服務小微企業而言,重慶農商行積極強化激勵引導,通過考覈“指揮棒”力推小微業務發展。在總行層面,重慶農商行設立了小微金融條線,實施分條線考覈,打造專門條線、專屬產品、專有流程、專職隊伍、專項考覈服務小微企業客戶,爲其提供更加優質、更加全面、更加專業的金融服務。同時,在小微金融條線下設小微金融業務部,專門指導、推動全行小微業務發展;在分支行層面,在全轄40多家分支行都設置了小企業貸款中心,科學合理配置人員,積極拓展小微業務;在營業網點層面,設置小微企業業務信息窗口,負責轄內小微企業的業務諮詢、信息傳遞交流,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網絡。

爲了貼近市場,延伸金融服務觸角,自2013年起,重慶農商行陸續在小微企業比較集中的工業園區、專業市場、物流聚集地、成熟商圈等區域設立了14家小微企業專營支行,構建了專業化、綜合化的小微企業專營服務模式。據悉,小微企業專營支行擁有小微企業貸款800萬元—1500萬元、個人貸款300萬元—500萬元的審批權限,配備專業團隊,按照監管部門“六項機制”“四單原則”要求實行專項考覈,使其專注於爲轄內小微企業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

爲了破解小微企業因爲缺乏抵押、擔保而出現的貸款難題,該行立足市場需求與自身轉型升級的要求,在弱擔保產品、產品期限等方面不斷探索完善,以充分適應市場和客戶需求。如先後創新推出小企業訂單貸、小企業國內發票融資、小企業稅易貸、科技型企業助保貸、小微企業增信貸和小微企業醫保貸等多款弱擔保產品。

截至目前,重慶農商行涉農貸款餘額突破1500億元,佔全行總貸款餘額的40%以上;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突破1100億元,小微企業貸款戶數超過12萬戶,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及客戶數均居全市前列。

03

積極助推鄉村振興

助力全面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金融扶貧既是黨和人民交給金融機構的重大任務,也是金融機構履行企業責任的應有之義。重慶農商行嚴格按照全市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總體部署,將金融扶貧與服務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積極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壓實責任、精準施策,傾力助推全市全面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戰略落地。

重慶農商行支持重慶匯達檸檬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展壯大 圖來源 重慶農商行供

爲了激發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重慶農商行黨委將金融扶貧、鄉村振興納入黨委工作要點,確保在支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上有所作爲。一方面,由重慶農商行黨委帶頭,各級黨支部與貧困區縣貧困村黨組織“結對子”,壓實金融扶貧責任,並積極開展送黨的十九大精神、金融知識等進村入戶,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250餘場、送金融知識下鄉5000餘場。同時,創新黨費使用模式,從全行黨費中籌集800多萬元,向石柱中益鄉、巫溪紅池壩鎮、城口沿河鄉和雞鳴鄉4個深度貧困鄉鎮分別投入200多萬元,用於發展特色項目和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另一方面,該行黨委將“鄉村振興”納入全行發展戰略,設置鄉村振興專業委員會,併成立以黨委書記、董事長爲組長的“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小組”,及時出臺《關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規劃圖”和“時間表”,要求全行統一思想、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各分支機構迅速落實,形成黨委書記親自抓、班子成員帶頭抓、各級黨組織及黨員具體抓的工作機制,並因地制宜制定細化實施方案。同時,在農村地區選點設立100個鄉村振興專營機構,在偏遠鄉村設立550多個“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站”,極大地提高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便捷度。

如何找準金融扶貧、服務鄉村振興着力點,發揮金融槓桿的“撬動效應”?重慶農商行一直在嘗試——通過質量興農,大力支持柑橘、榨菜、生態漁業、茶葉、草食牲畜、中藥材、調味品等特色效益產業鏈發展,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同時,加大對其上下游的信貸扶持力度,積極支持構建“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模式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將農戶個體發展與產業發展聯結起來,優勢互補、形成合力、規模經營,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和綜合生產效益。

爲了提升貧困羣衆金融資源的可獲得性,該行大力開發適合貧困區縣各類市場主體的金融產品,精準制定“一縣一品、一縣一策”金融扶貧方案,並把有限的金融資源更多地引向脫貧攻堅等關鍵領域,力推鄉村振興。如針對貧困區縣建卡貧困戶,量身訂製“貧困扶助貸”專屬信貸產品,該貸款根據風險補償金放大一定倍數發放,有力地支持了貧困戶增收致富。此外,還組合運用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設施農田地貸款、創業擔保貸款、農民工返鄉創業貸款等一系列針對性極強的金融扶貧貸款產品,幫助一大批貧困戶獲得了信貸資金,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爲了提升農村地區金融供給水平,該行結合自身支農優勢,加快產品、服務和技術手段的改革創新,不斷滿足“三農”客戶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一方面,在加快研發特色涉農信貸產品的同時,進一步拓寬支付結算渠道。該行在全市1777個網點遍佈城鄉的基礎上,推出農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務點”、流動銀行服務車,力促城鄉金融服務均等化。同時,還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打造農村互聯網金融生態圈,加大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在鄉村地區的推廣力度,改善鄉村支付環境,讓廣大鄉村居民體驗更便捷、更高效、全天候的移動支付服務。據悉,未來5年該行手機銀行用戶預計將突破1000萬戶。

另一方面,通過金融科技創新,大力推進電商扶貧。積極配合重慶市“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大力支持農村電商帶頭人發展、農村商貿流通,助力農產品進城入市、工商產品下鄉進村。如該行打造了“江渝惠電商扶貧專區”、江渝微商城“鄉村振興專場”,將城口、豐都等貧困區縣特色農產品從“小鄉鎮”“小農村”搬上了“大平臺”,去年全年交易額近1400萬元,今年年初至三季度末交易額已突破1200萬元。

04

加快推進金融科技創新

力促全面提升轉型發展質效

在我國打造數字中國的大背景下,智能化、平臺化、數字化正在全方位融入金融業。用金融科技改變傳統銀行經營模式,已成爲商業銀行發展的重要目標。

緊隨金融科技創新潮流,重慶農商行也展開了行動。該行於2017年4月在全國同類金融機構中首家成功上線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核心系統,建成了“兩地三中心”業務保障體系,業務處理能力和連續性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同時,不斷加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機銀行客戶數突破800萬戶,其中80%爲縣域客戶,累計交易金額達5萬多億元,有力提升了金融服務便捷度。

重慶農商行支持的華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發展壯大 圖來源 重慶農商行供

爲給客戶提供更爲優質、高效的產品與服務,提升核心競爭力,該行目前正在積極推動直銷銀行建設。直銷銀行堅持普惠金融發展理念,目標客戶包括“三農”客戶、小微企業客戶及個人客戶。對“三農”客戶而言,通過移動金融技術降低農村居民獲得金融服務門檻,緩解“三農”客戶金融服務難題,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水平;對小微企業客戶而言,結合互聯網金融技術,充分挖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並創新金融產品以滿足小微企業“短、快、頻、急”的資金需求;對個人客戶而言,則圍繞個人客戶金融服務需求,利用互聯網媒介和科技創新,打造多終端多渠道融合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

除了大力加強直銷銀行建設之外,目前該行正深入貫徹落實重慶以大數據智能化爲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行動計劃,加快金融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步伐。“未來3年,我行將以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爲方向,加快‘智慧銀行’、‘直銷銀行’等項目建設和技術研發,推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該行有關負責人說。

其中,“智慧銀行”已於2018年2月正式啓動。該項目預計總投入2億元,致力於建立以用戶爲中心、以客戶體驗爲導向、以數據技術爲驅動、以互聯網低成本擴張爲手段的新型“智慧銀行”模式,高起點、前瞻性地打造該行電子銀行升級版,推進智能民生服務全覆蓋。按照“智慧銀行”項目計劃,2018年,該行將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術,建設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平臺。同時,整合電子渠道系統,實現電子渠道精細化運營;初步構建電子渠道全流程智能風控體系,爲客戶提供更智慧更安全的新一代手機銀行。

在完成“智慧銀行”支撐能力建設的基礎上,2019年,該行將逐步實現網銀、微信等電子渠道的智能化改造,打造新一代服務“三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落地、推動業務轉型的社區金融服務生態圈。到2020年,基本實現電子渠道“數字化”“智能化”“平臺化”和“生態化”四個目標。

目前,該行一款基於大數據的個人全線上信用消費貸款產品——“渝快貸”已完成了產品設計和開發,並正式投入運行。該產品面向該行存量行政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信用貸款客戶、代發工資客戶、繳納個人所得稅客戶、存量個人房屋按揭客戶等,根據其代發工資信息、個稅納稅數據、歷史還款信息進行分析並建立相關自動授信模型,進行綜合評價後,以建立白名單的方式,自動給予符合條件的客戶小額信用消費類授信貸款額度,在線上完成申請、審覈、發放、還款等流程,既方便又快捷。

據悉,未來3年,該行將繼續加大金融創新力度,計劃投入25億元,加快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建設,推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與金融服務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