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第三章: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解析: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谁最爱好学习?”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爱学习。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不犯同样的过错。只是他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听到谁爱好学习的了。”

孔子对弟子颜回的喜爱,从来不会掩饰,孔子对颜回的赞美也是从来不会吝啬。

这一章就是孔子对于他的一个评论,很直接的表达了孔子对他的怀念,只能说师生之谊颇为深重。

虽然颜回短短的一生,并没有留下太多的丰功伟绩,但是作为一个尊师重道的人,作为一个自律严谨的人,历史记载中的他确实有很多过人之处。

至于颜回是怎样的一个人,《论语》中其他的记载可能更为细致和直接,我就不在这里展开了,后面读到相关的章节再细细的论述。

《论语.雍也篇》第四章: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解析:

子华出使齐国,冉有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小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有却给了她八百斗。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骑肥马,穿着又轻又暖和的皮袍。我听人说:君子应该救济有紧急需要的穷人,而不应该给富人添富。”

看完这一章,我沉默了很久,久久不能下笔。

想起朋友曾经跟我谈起这样的一件事,我当时听完的心情一如今天读完文章的心情。

老张是个生意人,店里的货物流转时有一些纸皮。附近有个70岁左右的五保户阿姨因为失去劳动力,只能靠拾荒卫生,经常在街上转。老张所在商业街的其他老板如果有纸皮见到阿姨来,直接就给了阿姨。而每次阿姨想来拿老张店门口的纸皮时,老张都会要求阿姨帮忙把店里整理货品时产生的其他垃圾也收拾了,还必须要帮他弄干净了才会允许阿姨把纸皮拿走。

夏天的午后,酷暑难当,看着一把年纪的阿姨进进出出的帮他收拾垃圾,满身是汗,老张连瓶水都不舍得给阿姨喝,还讪讪的对自己的员工说:“你们如果不努力工作,以后老了这就是榜样。”

同样还是这个老张,因为生意上的来往,去朋友的餐厅消费的时候,从来都是不用找零的。喝了酒,心情好的时候还会给服务员发小费,以致于他每次去消费,个个服务员都是跑着过来献媚。

朋友的店就在老张的附近,有时候也因为应酬一起吃饭,他在看过老张的这些行为后一直不能理解,说他大方嘛,一点不值钱的纸皮,老张为什么就不能直接给了那个生活艰难而且上了年纪的老人?说他小气嘛,你看见他在消费时的挥金如土,又无法解释。

可以肯定的是,他每次发出去的小费绝比那堆纸皮的价值要多得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老张的心里是如何去衡量价值。

这几年我还观察到一个非常值得令人玩味的现象。

每逢八月十五一些企业都会要到处送月饼,这些月饼有的是用来打点人际关系的,有些是送给客户的,还有的就是发放给员工的。

基本上,我看见用来打点人际关系的都是最好的,除了月饼之外还会配上茶和酒,以示重视。送给客户一般也会送个七星伴月,好讨得客户的关心。但是轮到送给员工的,基本上就是四个月饼的标准包装。

一年年的看着这些人送礼的逻辑,我不禁觉得很好笑,到底在他们的眼里是如何衡量价值的。

今天的这一章,却让我发现原来生活如此惊人的相似,我们从来没有能挣脱出这样的一些扭曲的状态。每个人都知道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的情谊珍贵,可是人们往往都只愿意做锦上添花的事。

因为老阿姨的困苦,没有地位,所以老张就觉得可以对她呼呼喝喝,用来彰显自己的高人一等。可是他忘了,助人为乐善待老人,其实更能让他看起来高大上一些。而他自认为慷慨大方的消费行为,只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暴发户。

送礼时,你送多好的礼品给那些重要人物,都有可能有人比你送更好的礼品,甚至你的礼品转手就被人家转送了出去,好与不好意义并不大。然而,你如果在员工福利上下多一点功夫,员工对你的感激可能不是点滴。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送好一些的礼物打点关系和维系客户能为企业的运营带来帮助,有助于形象的建立,可是一个企业要想运营得好,最终要靠的是员工啊!如果你能用维系关系维系客户的心态来重视维系内部员工的关系,你或许可以激发出员工士为知己者死的热情。

“之乎者也”中让我看到,千百年前的孔子就已经将这些道理看得如此的透彻,可是还是有那么多的人看不懂也看不穿,价值之于人到底要如何去做衡量,实在是值得深思啊!可是这样的东西,真的只能意会,懂了也就懂了。

《论语》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八十六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