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拍自13年的《蒙太奇》。不說沒有一點原版母親柔弱外表內心堅強的樣子,這樣設定,會很早就讓觀衆看出她有問題,懸疑感大大減弱。

上週末,時間忽然充裕起來,看了《冰雪奇緣2》,又選了同天公映的《你是兇手》。

結果一言難盡。

我知道,這部剛上的“新片”,嚴格說應該是兩三年前就拍好的“老片”了。

但也是直到前一陣子才知道的,原來它也是“韓國犯罪片翻拍大軍”中的一員。翻拍自13年的《蒙太奇》。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這幾年,翻拍韓國犯罪片的國產片們,着實出盡風頭:

不僅數量多,而且真的做到了,部部都口碑堪憂。

有原版打底,整體口碑雖說有高有低,但看看豆瓣評分,高的也不過6分上下。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一部有問題,那是導演編劇乃至整個團隊發揮不佳。

部部都有問題,是我們所有的電影人水平都不行?

我不信。一定是別的原因。

對《你是兇手》,我是帶着找優點的預期坐進影院的。

優點有麼?還真有。

得益於新人導演王昱身爲攝影師的豐富經驗,本片的影像風格足夠鮮明,打光非常精準,可以說,在氛圍營造上,不輸原版。

部分場景,比如樓道內的追逐戲,我是覺得比原版《蒙太奇》更好看。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但真的,也就這些了。

除了攝影,核心的故事、人物塑造、本土化的改編全是大失敗。

先說故事。

兩個片子基本採用了同一個劇本,由於綁架案多年未破,受害者母親決定自己找出兇手,對綁匪以牙還牙。

要講好這個復仇故事,關鍵在於夯實最重要的那個動機:

母親是怎樣從受害者,轉變爲加害者的?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原版《蒙太奇》,是警察時隔十五年再度登門拜訪,因爲韓國的案件追訴期限就是十五年,過了期限,便無法從法律層面制裁罪犯。

內疚的警察偶然發現了蛛絲馬跡,決定在期限截止前查明真相。

而調查過程中,受到了上司和期限時間已過帶來的的雙重阻力,失望之下,怒燒案件檔案。

說白了,是法律失效,促使受害者母親決定獨自調查,行使自己心中的正義。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蒙太奇》

到了《你是兇手》,這裏在改編上就遇到一個先天的大劣勢:

由於我國對此類案件並沒有時間期限這一說,於是王千源飾演的警察忽然找上門,邏輯上就顯得莫名其妙。

而且既然查案沒有期限,那爲啥還要燒燬檔案呢?

我只能理解爲,他痛恨自己的無能。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發現問題了麼?

原版是“無能爲力”,改編則是“無能”

差的不多?這差別可大了。

無能爲力,代表母親一直相信警察能抓到綁匪,最終希望破滅,於是黑化。

無能,說明警察從來就不值得信任,母親根本就不會多次找警察幫助和合作,自己早就該動手了。

邏輯上的牽強,寫在明面上。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編劇可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把王千源現在的身份改成了賣魚人,並在前半部分極力塑造這位離職警察的無能和不靠譜。

但這樣的小聰明,是典型的拆了東牆補西牆。

因爲,後半段王千源越表現得智勇雙全,這個人物身上的割裂感就越讓我不適。

這種人物塑造的失敗,更體現在宋佳飾演的母親身上。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編劇把母親改成了一個神經質、攻擊性強的肺癌晚期病人,這是最值得吐槽的一點。

不說沒有一點原版母親柔弱外表內心堅強的樣子,這樣設定,會很早就讓觀衆看出她有問題,懸疑感大大減弱

而且,單說這個病情,一個身患晚期絕症的人,能有這個體力完成複雜的調查和復仇行爲麼?

這種改編上的刻意加戲,最後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除了加戲,編劇的另一個問題,是偷懶。

原版中母親通過找到了照片拍攝地點,並有標紅的日曆加以對證,才最終確認了綁匪身份。

到了《你是兇手》,只是通過幾個簡單的個人用語習慣,就讓宋佳起了疑心,並很快動了殺心。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蒙太奇》

我們越對比,就越發現一個可怕的事實:

好的地方,基本都是原版的;

彆扭的、邏輯不通的、敗筆的,都是改編的。

這些年,這種簡單粗暴的翻拍犯罪片實在是太多,幾乎每部都參與了的王千源,好口碑已經快被這些庸片消耗殆盡。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破·局》

帶動的,一衆新人導演,也紛紛着了犯罪片的魔。

沒有翻拍,自己寫劇本也要刻意模仿韓國。

其實,這裏面暴露出來的心態,特別值得玩味。

什麼心態呢?

一方面,能看出來,片方和創作者,對此是感到極度心虛的。

表現在,或遮遮掩掩,或閉口不談。

宣傳上,絕口不提是翻拍。不僅海報上不標註,正片如《你是兇手》,也要用英文字幕矇混過去。

而另一方面,越心虛,翻拍得越多。於是,就顯得格外雞賊

其實,也不是所有國產翻拍片都這麼幹。比如14年的《十二公民》。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57年的《十二怒漢》可謂是影史經典中的經典。

翻拍自經典的《十二公民》,在宣發中方直接打出了中國版《十二怒漢》的牌子,電影海報上也能看到明確的標示。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爲什麼敢?

看看豆瓣8.4的評分,原因不言自明。

因爲自信唄。

所以,這幾年的韓片翻拍大軍爲啥對翻拍閉口不提,也很清楚了。

說起來,在翻拍這個事兒上,我的觀點向來是:

翻拍一流,最多二流。

翻拍二流,最多三流。

翻拍三流?八成就是不入流。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十二怒漢》

這話或許不完全對,尤其在很多幾十年前的冷門老片被翻拍時,新版總還是有超越原版的。

比如昆汀的《被解救的姜戈》,小李拿影帝的《荒野獵人》,原版都不爲人熟知。

其實,正常邏輯的翻拍,就該是這樣吧?

有意義有價值的翻拍,不就是將幾十年前的老片,用現在的新技術、新視角來翻拍嗎?

而我們一窩蜂大幹快上的韓國犯罪片,基本都是近十年的新作。

加上尺度、現實的差異,對文本造成的進一步傷害與削弱,出彩的概率幾乎爲零。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捉迷藏》

所以,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自相矛盾背後:

既是資本逐利的投機心作祟,也映射出原創力低下的尷尬現狀。

自己寫不出好劇本,纔會去買別人現成的故事。

即便文本受限,口碑不佳,只要不賠錢,就可以繼續。

《你是兇手》的導演王昱,在採訪裏就很坦誠,說自己轉當導演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不太會處理故事”。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其實吧,原創力枯竭的問題,並不是只有我們,相反,這早就是個全球問題了。

翻拍,在過去幾年已是世界電影的常態。

例子太多了,只說一個最誇張的。

16年意大利的《完美陌生人》,因爲故事新穎且場景簡單,翻拍難度小,過去這三年,在全球前前後後被翻拍了9次,也包括我們國內的《來電狂響》。

上週五公映的另一部新片《觸不可及》,同樣是美國翻拍自法國。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不過,我還是在想:

我們的原創力不足問題,裏面到底有多大的比例,是因爲偷懶和投機呢?

單說在犯罪這個類型上,我們是有優秀原創作品的,甚至還能反作用到讓韓國翻拍,成爲了他們的年度票房冠軍。

你應該也很熟悉了:

杜琪峯的《毒戰》,非行的《全民目擊》。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毒戰》在12年上映時,就讓我感慨萬千:

感慨影片尺度之大,完整的注射死刑畫面,人民警察被迫吸毒;

感慨戲劇衝突之激烈,警匪兩方步步爲營,設下死局;

感慨情節故事之飽滿,細節密密麻麻,令人目不暇接;

警察身上滿身塵土,憋着尿追擊毒販,這種寫實的細節,遠非《你是兇手》中王千源的插科打諢和葷段子可比。

雖然論文本雕琢的程度,不如杜sir之前的《槍火》《神探》,但把這樣一部內地背景下的犯罪片,拍出港片的鋒銳感來,杜琪峯是做到了。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其實,韓國犯罪片之所以成功,主要就在於案件僅僅是背景和切口,落到實處的,還是去探討某種社會現象。

而焦點,永遠是

《毒戰》如此,《全民目擊》亦如此。

通過層層剝筍式的劇作結構,和分而不散的多角度敘事,在複雜案件的表面迷霧下,講述了一個關於親情的救贖故事。

中國電影這個畸形心態,忍很久了

所以,優秀的犯罪電影,想要探討的,一定是現實問題

這種現實性,比單純圍繞一個案件的繞來繞去,所帶來的刺激感,要酣暢得多,也深刻得多。

這兩部電影的韓版,明明質量都不如國內原版,卻都在韓國大獲成功,《毒戰》的票房甚至超過了當年的復聯。

更不用提,翻拍《無間道》的《無間行者》甚至拿到了奧斯卡。

對比之下,當前這種心虛又投機的心態,確實弔詭地讓我啞然失笑。

我當然沒法左右資本的方向,只要不賠錢,資本就會將一個模式無限複製下去。

但我還是想對我們的新導演說:

別再模仿,更不要再翻拍了。

真的,這不是一張白紙的新人該做的,更不是一腔熱血的新人該做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