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那就是雍正帝在即位之前,是信佛的,經常手不離佛珠。

可是到了執政後期,他又開始信道了,不僅重用賈世芳,還喫他給調配的仙丹來提神。

由於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經常批奏摺到天亮,又趕上老十三胤祥因病去世,對他打擊頗大。再加上親手賜死了皇子弘時,當時雍正帝就口吐鮮血,被圖裏琛揹回了宮裏。

等到了老八胤禩自盡身亡,留下的遺書深深刺激了到了雍正帝,他一怒之下大量吞服仙丹,最終病發,吐血而亡。

那麼雍正帝爲什麼明明信佛,怎麼到最後又開始信道了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37期:雍正王朝:雍正帝本來是信佛的,爲什麼後來開始信道,還喫仙丹?

一、

雍正帝自幼信佛,喜歡讀佛家經典,喜歡結交一些佛教人士,也算是延續了清朝的傳統。雍正帝也是中國曆代帝王之中,唯一一個真正親參實悟,且直透三關的大禪師,當然,也存在爭議。

其實雍正帝所信奉的佛教是藏傳佛教,是男女雙修之喇嘛教,在他即位之後,他所在的雍親王府就改成了喇嘛教的雍和宮。

這種佛教跟我們所理解的佛教不同,且非常毀三觀,如果去雍和宮參觀,現在還是能看到一些赤裸雙身佛像的。涉及敏感,這裏不多說了,感興趣的可以去看《滿清十三朝宮闈祕史》這本書。

實際上很多人認爲,雍正帝之所以信佛,是延續了清朝前幾代皇上的信仰,因爲自身戾氣太重,靠信佛來掩飾,從而給康熙帝留下好印象。但即位之後的雍正帝,對佛教漸漸失去興趣,開始信道,跟白雲觀的道士交往密切。

信佛,其實是修心,畢竟佛家講究不殺生,要有慈悲心,要普濟衆生,經常要舉辦法會、修建寺廟、樂善好施等。這是對大衆有利的,對雍正帝個人來講,只能算是精神層面的自我修養。

但是信道,就不同了,信道主要修煉自身,無外乎兩個目的:

一個是追求長生不老,這一點上雍正帝可能隱藏的比較深一些,明朝的嘉靖帝要外露的多。另外一個目的,則是追求房中術,後宮佳麗三千,這是剛性需求,所以《甄嬛傳》也並不是空穴來風。當然這一點上嘉靖帝的兒子隆慶帝就要牛叉的多,最終也是因爲喫了大量媚藥,而亡。


二、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一直是信佛的,從他當皇子的時候,手就沒離開過佛珠。

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爲了掩飾其內心的不安,以及手中的鮮血!還記得年羹堯血洗了江夏鎮之後,老四胤禛怎麼處理的他嗎?

先是告訴年羹堯,出了天大的事,主子都幫你兜着,隨後就把他關進了柏林寺,目的就是讓他自己反思。反思後的年羹堯終於悟出了道理,那就是,髒活得自己幹,不能牽扯到主子:

“主子您是菩薩轉世,奴才願意當一個護法的金剛!”

老四胤禛是菩薩轉世,是慈悲爲懷,這就是他一直以來想展現給外人的形象。而護法,往往是手中沾滿鮮血的,只要有人對菩薩不敬,護法就可以誅之。

爲什麼老四胤禛後來遲遲不願意殺年羹堯,其原因也在於此,畢竟替他背了很多黑鍋:

“你能悟到這一點,可見是佛法無邊!”

顯然,老四胤禛對年羹堯說他是菩薩轉世,非常滿意,並把自己手中的佛珠送給了年羹堯,就是希望他要幫助主子,保持“慈悲爲懷”的形象。

老四胤禛就是憑藉着自己信佛,作爲有力的武器,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因爲他本身就是冷麪王,不講情義,不講臉面,給人的感覺就是冷酷無情。若不是因爲他信佛,旁人也誤以爲他信佛,他能獲得皇位,確實難得多。


三、

但是他真信佛嗎?

並不是,因爲佛家的束縛太多了,這種束縛已經無法滿足他日益增長的奪嫡慾望,所以也就有了他的殺心跟佛心衝突的幾次:

坎兒的死,這一點,我已經說了好多次了,老四胤禛自己下不了決心,不願意背鍋,所以去找了大和尚。大和尚其實通過對話就聽懂了,老四胤禛是想要江山,於是對他講:

“王爺,請放下手中的念珠!”

這是老四胤禛從信佛到殺生的轉折點,也正是大和尚的開導,讓他明白,拿起念珠就是菩薩,放下念珠,就是惡魔,坎兒也因此喪命。

康熙帝也非常睿智,早已看出了端倪,所以臨終前送他了“戒急用忍”四個大字,並囑咐他要善待自己的兄弟,這也是雍正帝即位後,有幾次差點扔掉佛珠:

第一次就是老十四胤禵大鬧靈堂,雍正帝是一忍再忍,最終把佛珠從右手換到了左手上,忍了下來。

還有就是首次朝會,老十胤?當衆放屁出醜,雍正帝是死死攥着佛珠,也是最終忍了下來。

這種例子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這時候的雍正帝,所謂的信佛,其實已經壓不住自己的仁慈心了。

事實上他即位當晚就已經暴露殺心了,如果不是鄔思道提出半隱方略,很可能當晚就被滅了,就像後來平白無故消失的府裏的人,還有高毋庸。


四、

當了皇上的雍正帝,第一次放下佛珠就在宣佈處斬諾敏和張廷璐的朝堂之上,那時候的他手中已經沒有佛珠了。到了觀刑那一天,雍正帝也到了刑場,同樣的,他手中也沒有戴佛珠。

因爲西北遲遲無法大捷,雍正帝再次念上了佛,手中又拿起了佛珠,果然西北就大捷了。高興之餘,雍正帝是戴着佛珠去召見年羹堯的,直到年羹堯說出這麼一句話:

“他們只知道軍令,不知道皇上!”

拍着年羹堯肩膀出去喫飯的雍正帝,手中已經沒有了佛珠,而佛珠被他丟在了龍椅之上……

甚至於八王議政逼宮之時,雍正帝手裏還拿着佛珠呢,可是等老十三胤祥吐血倒地後,他再次把佛珠扔掉,去慌忙扶人。

從那之後,雍正帝就沒有再拾起過佛珠,也就表明,這時候起,他已經自知,自己有違佛法,信佛已經保佑不了他了,他要求長壽。

那麼他什麼時候開始信道的呢?

其實就在於老十三胤祥以及五阿哥弘晝的推薦,還記得伯倫不歸那個神祕道士嗎?

他的出現,就在雍正帝跟老十三胤祥感慨無人可用之後,當時老十三胤祥說了一句:

“臣弟只是想說,皇上似乎應該着手發現,培養一批才俊之士……”

所以,不要迷信神祕道士能猜中前三甲,前三甲本就是老十三胤祥跟雍正帝提前就策劃好的人才了。只不過派賈士芳去通知他們三個罷了,而老十三胤祥也一直在暗中保護着這三人,不然隆科多的大公子爲什麼會中招?


五、

那時候的雍正帝還並不信任賈士芳,但架不住大家一直在講,比如五阿哥弘晝,有一次在雍正帝生病了之後就建議:

“皇阿瑪,兒臣有個奏請,請皇阿瑪俯準,兒臣想讓賈士芳來給皇阿瑪看看病!”

那麼賈士芳有沒有來給雍正帝看病呢?

當然來了,而且效果一定不錯,還記得雍正帝陪着喬引娣去景陵的時候,喬引娣囑咐了一句什麼話嗎?

“皇上,您回宮吧,記着,別太累着自己,賈道士送來的仙丹好是好,可是要慢慢地補才成。”

賈士芳不僅給雍正帝看過病,在老十三胤祥病重之時,也曾經在王府出現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那個身影。

而雍正帝之所以會吐血而亡,問題就出在仙丹上面,喬引娣之所以強調仙丹要慢慢補,就說明,之前的雍正帝一定不是慢慢補的,他急於求成,必然是大把大把的喫。

這種猜測也被驗證了:

雍正帝暴斃而亡前,就是看了老八胤禩留給他的遺書,心神不寧之下,掏出了一個小盒子,裏面是滿滿一盒紅色藥丸。他喫了以後,沒多久,雙手發抖,奏摺也批不了,隨後一陣風吹過來,奏摺撒了一地。一滴血,兩滴血,隨後一大片血噴出,字幕也出來了,雍正帝駕崩。


所以,雍正帝的死因就是食用過多仙丹,重金屬中毒而亡,這一點在乾隆帝即位之後連發的三道聖旨中也能看出來:

“皇考萬幾餘暇,聞外間有爐火修煉之說。聖心深知其非,聊欲試觀其術,以爲遊戲消間之具,因將張太虛、王定乾等數人,置於西苑空閒之地,聖心視之,如俳優人等耳,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

這不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所以,雍正帝信佛,殺人,信道,傷自身,身在帝王家,信什麼,都擺脫不了命運的安排。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