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暴力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据统计,我国22.9%的女性曾经历过家暴,更让人意外的是,男性遭遇家暴的比例也达到19.9%。体格上处于弱势的女性为何也能对丈夫挥拳相向,某些常被视作“应当如此”的行为怎么会成为对男性的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据统计,我国22.9%的女性曾经历过家暴,更让人意外的是,男性遭遇家暴的比例也达到19.9%。

由于自己和父母长期受到妻子打骂、骚扰,温州一男子向法院请求帮助,并在近期获得了当地首张保护男性的人身安全保护令。

温州发首例男性人身安全保护令,为何妻子们也会变成施暴者?

体格上处于弱势的女性为何也能对丈夫挥拳相向,某些常被视作“应当如此”的行为怎么会成为对男性的家庭暴力?

性别一换,家暴也讨喜

提到“家暴”两个字,多年前一部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电视剧让冯远征老师成为“家暴男”的代表。他们表面上人模狗样,实则心里阴暗扭曲,控制欲强,几乎可以等同于变态。

温州发首例男性人身安全保护令,为何妻子们也会变成施暴者?

相比“家暴男”,荧幕上“家暴女”的形象倒是十分讨喜。电影《河东狮吼》中的张柏芝连打老公都带着“仙气”,《功夫》里的包租婆又可爱又善良,女星张雨绮刀砍老公袁巴元被网友奉为“独立女性之光”。

温州发首例男性人身安全保护令,为何妻子们也会变成施暴者?

可若把性别一换,这些不都是人人鄙视的家庭暴力吗?蒋劲夫当年家暴女友,被批“再大的火气也不该打人”,难道换做女性就不适用了?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部分女性对丈夫挥拳相向:一种自身体格强健,面对瘦弱的老公战斗力惊人;另一种惯用“人海战术”,打老公时娘家的兄弟姐妹全部上阵。

温州发首例男性人身安全保护令,为何妻子们也会变成施暴者?

男人要打只打一个,可某些女人一旦凶起来,连公公婆婆都得跟着遭殃。那位申请法院保护的温州男子,正是遭遇了后者。

当心,别成了“苏大强”

除了真的打不过,大多数遭遇家暴的男性都具备还手能力,那他们为什么不奋起反抗呢?

一位饱受家暴折磨的朋友曾说:更多的时候是心疼和舍不得,在妻子第一次打自己的时候,总觉得她只是随便意思几下,于是就忍了,没想到后来变本加厉。这点,恐怕也是多数女性面对家暴不敢反抗时给自己的心理暗示。

温州发首例男性人身安全保护令,为何妻子们也会变成施暴者?

有的局外人认为:女孩子力气小,打几下没什么。可家暴亲历者则表示:她们有时会趁丈夫睡着抓花他们的脸,咬伤他们的手,拳打脚踢无所不用其极。

国际上对于家庭暴力的界定中,“冷暴力”和“经济控制”实际上也被归入其中。男性被家暴的影视剧作中,除了那些喜剧,窝囊的苏大强绝对是“被家暴男”的代表,苏母侮辱、谩骂他的桥段还历历在目,“忍一时之气”不知造就了多少苏大强和苏明玉。

温州发首例男性人身安全保护令,为何妻子们也会变成施暴者?

经济控制在如今更是被奉为“御夫圣经”,婚后工资卡全部上缴成好丈夫的标准之一。网络上某位学会计的妻子每个月给丈夫的零花钱和交通费刚好让他处在没钱花又饿不死的状态,引得无数网友转发、点赞。

可他们都没想过,这些行为或许正在摧毁男人的自尊心。

被家暴的男人都窝囊?

遭遇家暴让人羞于启齿,可男人遭遇家暴还要被贴上“窝囊”的标签。

尽管如今女性地位日益提高,可社会的主要话语权暂时仍在男性手中。于是乎面对遭遇家暴的男性,许多人不禁会问一句:他是不是“吃软饭”了?

温州发首例男性人身安全保护令,为何妻子们也会变成施暴者?

社会好像对那些被家暴的男性极不宽容,给他们总结出一个“不成功”的共同特征。你不成功,你活该被家暴,你不成功,打你是望夫成龙。为什么换了女人打男人,就值得被原谅?

甚至有的人认为:男人能忍着不动手而被女人打伤,这才是真爱。

这种观点简直不可思议,甚至是在鼓励女性也成为“施暴者”。

在四川,“耙耳朵”是著名的持家小能手,在上海,“小男人”温柔体贴还高颜值。可再好的丈夫,再好的妻子,尊重是前提。打人者,终是不对。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