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歲月

一排排嶄新的書架,一本本散發着墨香的圖書,幾位頭髮花白的老者正坐在原木色的椅子上聚精會神地看書,室內還有幾位大嫂帶着孩子也在挑選書籍,春日的陽光透過大玻璃窗照在室內幾盆鬱鬱蔥蔥的綠蘿上,美好溫馨的畫面讓我竟有點恍惚,思緒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那些聽書找書的歲月。

上學後便無可救藥地迷戀上了書。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有着神奇的魔力,它爲我打開了一個萬花筒般的世界,裏面有美麗的春天,會喝水的烏鴉,有江河湖泊,更有巍峨的長城和莊嚴的天安門、、、、

我被書中的世界深深吸引,課本已不能滿足我的飢渴,走親串門首要任務就是搜書。看到誰家有書,死皮賴臉地借到手。有一次,搜到隔壁奶奶家放鞋樣子的《紅巖》。書中鞋樣很多,實在不好意思開口討借。便每天放學後,急匆匆地跑去看書,回家時,我再小心翼翼地把抽出來的鞋樣給放好。

爲了那本書,我拒絕了夥伴們的玩耍,整整往那個奶奶家跑了二個星期。以至於隔壁奶奶見了奶奶打趣道:“你家小妮子可得看好了,不然會讓人家用書給糊弄走的!”

那時,家裏還沒有收音機。常常去大喇叭的電線杆下,聽劉蘭芳的《楊家將》,那抑揚頓挫的聲音,英勇忠義的楊家兄弟,英姿颯爽的楊門女將們讓我如癡如醉。蹲着聽評書的我成了衚衕裏的一景,很多年後,還被鄉鄰們津津樂道。

擁有的第一套小人書還是用包子換來的。那時,農村孩子最盼望秋後縣城趕會。閒下來的大人帶着孩子去會上喫一頓包子,四處逛逛購置點生活必需品。這種飽眼福又解饞的機會是我渴盼已久的,但我忍住沒去,要求父親給我買小人書。

父親花七角錢給我買了一套《燕子李三》的小人書,我愛不釋手,還帶去學校顯擺了很久,後來被同學們借閱翻看得有點殘破,我心疼不已,遂將它們一頁頁粘好,存放在一個紙箱裏。

初中時代課外書籍大多是傳閱式的,誰有了書,往往全班輪流看。做題做得頭昏腦脹時,偶爾忍不住偷看一下金庸的武俠小說提提神。也有看得忘形被老師逮住的時候,受到嚴厲訓斥後,羞愧地把心思從快意恩仇的江湖轉到枯燥的滑輪、槓桿上來。

上了中專後,功課不緊張了,學校周邊有很多租書的小書店,常常去租書。爲節省練就了一目十行的本領,一天看完一本是常事。雖然,校門口就有書店,但一二十元對於一個窮學生來說,還是不能負擔的鉅額費用,偶爾借買書之名去蹭書看,但去的次數多了,自己先怯了,只好隔幾天換一個地方,我蹭書的足跡遍佈那個城市大大小小的書店。

上班後微薄的工資還是不敢光顧書店,偶爾在舊書攤淘書。五元、十元的價格可以接受,可是架不住一回四五本頻繁地買,後來見了舊書攤也不敢停下了。

和丈夫的姻緣也得益於書這個無形的紅娘。從沒想過要找個當兵的,更沒想過要承受兩地分居的日子。而木訥的老公用一箱書徹底征服了我。當兵的他愛買雜誌,每本雜誌都仔細地留存着,得知我愛看書,回部隊後,他將《遼寧青年》、《演講與口才》裝了一大箱,郵寄給我。看到滿滿一箱子雜誌,愛書的我如獲至寶,對這個傻大兵的好感也逐日攀升。

一大箱子書讀完,我便堅決地成了一名軍嫂,如今,丈夫郵給我的那箱書我還仔細地收藏着,成爲見證我們婚姻的美好信物。

二十多年來,我和丈夫先是結束了兩地分居的生活,後又經努力奮鬥在市裏安了家,不惑之年的我們還趕上了國家放開二胎的末班車,一兒一女湊成了"好”字;我的工資已由二百多元漲到五千多,我成了書店的常客,僅給女兒購買的課外讀物都有兩大箱了,我也時常犒勞自己幾本,家中一面牆的書架已塞得滿滿當當,再加上圖書館借的書,書桌上永遠都堆着看不完的書。

更讓人驚喜的是:黨的文化惠民好政策吹遍鄉村。一批批農家書屋相繼建成,鎮上投資100多萬元建設了綜合文化站,棋牌室,健身室,百姓劇場和圖書室全部無償向老百姓開放。

看着徜徉在書架中選書的大人和孩子,我感慨萬千,再也不會有農村孩子像我一樣蹲在電線杆底下了,我小時渴望的收音機孩子們都不屑一顧了,電腦、手機已家家戶戶普及,可以隨時點播收看,也沒人租書看了,電子屏幕上輕輕一點,就可免費借到自己心儀的圖書。

其實,我們偉大的祖國又何嘗不是一本厚重的大書啊!她的悠久歷史,她的改革創新,她的繁榮富強,她的開放包容,她的豐富內涵越來越吸引世界的矚目,那些書中的流金歲月啊!讓國人無限感慨和自豪,更讓世界各國爲之驚歎和解讀。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