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電影行業的重要活動之一,院線推介會近年來對行業的重要程度已經遠超不少國內二線電影節,但遺憾的是並沒有一個官方的對外媒體渠道。經過七年的發展,院線推介會已經成爲電影行業上游與下游之間最重要的溝通渠道。

 

錯過了春節檔,錯過了情人節,錯過了清明檔,即將錯過五一檔。

2020年的中國電影人,錯過了太多太多。而對於院線、影管、影院人來說,更是如此。

拋開線下的束縛,影視行業的其他鏈條仍在努力求生,第26屆北京電視春交會近日正式在線上拉開帷幕,就連被無限期推遲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也在昨日正式官宣在5月1日-5日正式舉辦春季在線影展。

然而,原定今年4月末舉辦的第20屆院線推介會,已經不知道被推到了何處。

2012-2019,院線推介會的七年之癢

如果沒有此次疫情,第二十屆院線推介會應該剛剛結束不久,而今天或許也是不少五一檔新片提前開畫的日子。

從2012年在廣州舉辦的第一屆開始起算,到去年距離廣州一條珠江之隔的佛山舉辦的第十九屆,這個以“全國院線”命名的電影盛會已經持續整整七年,活動規模也呈現出逐漸壯大的趨勢。

2012年6月,在第一屆推介會舉辦時,國產電影影史票房記錄還是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那也是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最爲迅速的一年。推介會上誰也沒想到,這個兩年前6.73億的票房記錄在接下來半年內,會被《畫皮II》《十二生肖》《人在囧途之泰囧》接連屠榜。

也正是不斷膨脹的內地影市票房大盤,促進了電影公司與院線公司之間“分賬寒戰”的爆發。無論結果如何,這也開啓了院線經理們抱團取暖的先河,時至今日,在發生有悖院線利益的事件時,院線經理們依舊會選擇集體簽名宣言抵制。

也正是這場爭議性事件,讓院線推介會擁有了更高的行業影響力。也讓院線推介會進入到了一個“混亂生長”階段,2013-2014年兩年間,總共舉辦了七屆院線推介會,最近的兩屆相距只有兩個多月,這也導致了不少影片短期內頻繁推介,既浪費了片方的精力,也造成了承辦方不必要的花銷。

終於到2015年,院線推介會兩年一屆的舉辦模式基本穩定下來。上半年在4月中下旬舉辦,主要推介五一檔、端午檔與暑期檔的影片,下半年在9月中下旬,主要推介國慶檔、賀歲檔以及春節檔的影片。

除了推介影片之外,因爲推介會距離五一檔、國慶檔兩個檔期僅有一週左右的時間,因此不少片方也會選擇在推介會上進行首次院線看片活動。此外,雖然全稱叫“全國院線國產影片院線推介會”,但這只是在定名時與中影華夏的好萊塢六大推介會作出區分,不少內地電影公司仍然會在推介會上官宣即將上映的各類進口批片,在去年11月公映的《海上鋼琴師》就是在去年9月佛山推介會上重磅官宣的。

經過七年的發展,院線推介會已經成爲電影行業上游與下游之間最重要的溝通渠道。而七年的時間,也足夠形成一套“江湖規則”,既然是叫院線推介會,那麼院線、影管老闆們便註定是坐在了主場,而明星、導演以及電影公司老闆們,則需要用一杯杯、一碗碗的酒換取哪怕0.1%的排片空間。

如果說春節檔宣發期是每年院線經理們賺錢最多的20天,那麼每年兩屆的院線推介會期間,則是他們最“長面”的階段。“甭管你是再大的明星,在排片面前,也得過來給我敬酒。”而近幾屆推介會,明星越來越多,場面越來越大。雖然天天喊內容爲王,口碑決定票房,但似乎誰也不敢得罪排片經理們。當然,這或許也隱隱埋下了創作者與播放渠道之間新的矛盾點。

2020,沒有人記得院線推介會了嗎?

與本屆院線推介會推遲或者取消更加悲哀的是,似乎沒有人記得這件事了。

正如一部還沒有官宣撤檔的影片,卻已經沒有人記得它要上映一樣。截至目前,仍然沒有任何機構或媒體對本屆院線推介會發布推遲或者取消的消息。

與之相對應的,卻是行業媒體對其他電影盛事的關注。國內方面,無論是已經官方宣佈延期的北影節,還是仍然堅持着的上影節、FIRST影展,都在被業內人士默默關注着。對比之下,院線推介會真的黯然,真的沒有人記得院線推介會了嗎?

或許真有可能是這樣,在這個對於電影公司的特殊時期,如何活下去纔是最重要的。但我們認爲,院線推介會本身的業內屬性過重,也造成了此次的侷限。

作爲電影行業的重要活動之一,院線推介會近年來對行業的重要程度已經遠超不少國內二線電影節,但遺憾的是並沒有一個官方的對外媒體渠道。每次院線推介會發出的電影新聞消息,基本都只能通過“新浪電影”等第三方媒體報道,或者承辦院線方只有幾千粉絲的微博/公衆號。

而原本應該擔當這一職能的發行放映協會的官方微博,已經整整三年半沒有更新了,這也大大弱化了院線推介會的公衆屬性,讓它成爲小部分人的狂歡。反觀素來有好萊塢院線推介會之稱的CinemaCon,每年舉辦都會成爲電影媒體們爭相報道的對象,也讓CinemaCon成爲好萊塢六大官宣新項目、發佈電影新物料的重要陣地。

線上電影推介會,可行嗎?

4月底的院線推介會已經取消,而考慮到目前中國對於內地線下大規模活動的極其嚴格的限制,9月底的院線推介會是否能夠如期而至也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那麼院線推介會向春交會以及電影節學習,改爲線上舉辦,會是一個好選擇嗎?

推介會的“院轉網”,有可行性,但缺乏必要性。

首先,與春交會本質還是一個版權交易活動不同,院線推介會實質上並不會進行像電影節市場環節那樣有任何的電影版權/發行權的交易性動作。院線推介會更大程度上,還是更像一個“社交場”,推介影片間歇的各個宴會,纔是推介會的重點。究竟檯面上在推介什麼片子,片子的賣點究竟是什麼,只是次要的看點。在疫情當下,相比下半年會有什麼院線電影上映,院線、影管經理們更關心電影院到底什麼時候開門。

其次,目前絕大多數的線上電影活動,噱頭遠遠大於實際功能,就拿所謂的線上影展來說,90%以上都是已經釋出資源的老片,並且線上平臺的政策也決定了其片源的不完整性。少了明星現場的烘托與酒杯的觥籌交錯,院線推介會線上推介的意義或許還不如發片單與發新物料。

對於院線推介會的未來,也需要電影人重新面對與改變。

與其他電影盛事合作舉辦,是一種方式,例如2013年11月的第六屆杭州院線推介會就與首屆浙江青年電影節合辦、2016年秋的第十三屆西安院線推介會是與絲綢之路電影節合辦。如果今年兩屆院線推介會“合二爲一”的話,選擇與下半年舉辦的電影節、影展合作,也能讓“院線推介會”走出業內的圈子,通過電影節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行業下游都處於水深火熱的當下,由誰來出錢承辦下一屆推介會也是一個問題,發行方、其他院線、影管人繳納的會費真的能覆蓋高昂的成本嗎?

院線推介會的未來,或許也正是中國電影產業放映端的困局,它永遠不會被取代,但變革與憂慮從來也不會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