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署名:兵工科技

說起中國外貿護衛艦,很多人會想起向泰國和巴基斯坦出口的“萊納頌恩”級和F22P,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中國外貿護衛艦如今又有新產品,艦上有垂髮,還有一體化桅杆,充滿了“時尚感”色彩,這就是曾亮相馬來西亞防務展的中國4000噸級護衛艦。

圖注:中國新型外貿4000噸級護衛艦模型

從基本外觀和噸位上看,中國新型外貿護衛艦與國內自用的054A型護衛艦大體相同,主炮、垂髮、反艦、反潛以及近防武器大同小異,相信大家已經爛熟於心,在此無需贅言。小編這裏最想和大家嘮一嘮的,是該艦的一體化桅杆,要知道,目前中國海軍所有現役水面艦艇上還從未見過如此“新潮”的設計,出現在這款外貿新艦上堪稱有史以來“頭一遭”。

一艘中型護衛艦,需要哪些必不可少的雷達電子設備?監視雷達、導航雷達、火控雷達、衛星通訊系統、數據鏈系統、電子戰系統,最好還有一套用於海面搜索的光電系統。而傳統的艦艇設計,要佈置這麼多龐雜的雷達電子設備,往往是集中到了艦艇的主桅杆上,實在佈置不下的話還要設計一個副桅杆,人們常說傳統艦艇“天線林立”,形容的就是這個現象。

而艦艇一體化綜合桅杆,優點就在於上面可以輕鬆擁有衆多的不同功能雷達、通訊系統、數據鏈系統、電子戰系統,甚至包括功能強大的光電系統,不用擔心艙面佈置問題,因爲它們都安安穩穩地集成在一座主桅杆上。這就是艦艇一體化綜合桅杆的最大吸引力之處,它讓艦艇設計更加簡便、功能更加集成、使用維護更加省力、升級改造更加便利。

就一體化桅杆的結構來看,按照國際典型產品的設計慣例,從上往下依次爲,頂部的圓球形罩子裏安裝的是全向SHF衛星通訊天線;往下則是各種不同功能的雷達電子設備天線,我們稱之爲“綜合集成天線系統”,其中最基本的包含固定式敵我識別天線,L波段通訊天線,UHF/VHF通訊天線,導航雷達天線,電子戰系統天線,等等;再往下,就是主要功能的雷達陣面天線了,以相控陣技術設計四面佈置的各類主要功能雷達,包括陣面面積相對較小的X波段監視雷達,陣面面積最大的是S波段監視雷達。

圖注:典型的艦艇一體化綜合桅杆結構效果圖

一體化桅杆集成很多天線,人們通常以爲桅杆殼體是複合材料,其實不然,原因很簡單,爲了製造施工方便。傳統鋼鐵金屬材料的切割焊接技術相當成熟,在製造一體化綜合桅杆過程中,需要開設大量的高精度開口,而且在未來的升級改造中,也會面臨各種重新開口和封閉作業,採用傳統鋼鐵金屬材料就顯得很有意義了;複合材料雖然具有重量輕、雷達隱身性好等特點,但在製造加工工藝方面沒有太大優勢,所以不採用。

可以說,一體化桅杆的設計,讓中國這款新型外貿護衛艦符合了當前世界護衛艦最新發展潮流,代表着中國護衛艦設計上取得了顯著進步,可以說是該艦電子系統方面的最大技術亮點。

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快便具有了對外出口武器的能力,不過所出口的武器還只是蘇制武器的仿製產品,出口對象和影響力都極爲有限,如今情況大不一樣,我們早已具備所有門類武器的自主研發能力,可供出口且有性能競爭力的產品越來越多,顯然,中國軍貿武器不斷進步的背後支撐,是不斷增長的中國國防工業能力,而這正是包括新型4000噸級護衛艦在內的中國外貿武器走俏國際市場和持久繁榮的強大動力。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