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随着蝗虫的迁徙,它们的群体规模会越变越大,逐渐演变成了蝗灾。虽然家禽以及自然界中的鸟类都是蝗虫的天敌,但它们所能消灭的蝗虫数量有限,不可能会完全阻止蝗灾。

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时,东非多国出现了十分严重的蝗灾,可谓是25年一遇。而严重一些的国家,例如,肯尼亚,这对于该国而言是70年来最严重的蝗灾。离开非洲之后,蝗虫向着亚洲大陆飞行,巴基斯坦和印度也都遭到了蝗虫大军的入侵。

在此次蝗灾中,蝗虫的数量估计将近4000亿只,每平方公里聚集着4000万只。它们遮天蔽日,不断四处迁徙,所到之处满目疮痍。庞大的蝗虫群体对农作物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每平方公里的蝗虫每天吃掉的粮食可供3万5千人食用。

根据科学家的预计,随着蝗虫的不断繁殖,如果加以控制蝗虫的数量,它们的数量将会呈现指数式增长,将可能会在今年6月份增加到上百万亿只。到了那时,蝗虫每天预计可以吃掉数以亿计人的粮食。

在此次受到蝗虫肆虐的几个国家中,粮食减产不可避免,例如,印度的粮食减产幅度预计最高可达50%。蝗灾来源地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估计东非有将近2000万人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这给本来就有温饱问题的非洲雪上加霜。

那么,此次蝗灾是否会导致全球性的缺粮呢?对我国会有什么影响?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已经向全球发出警告,谨防蝗虫肆虐的地区出现粮食危机。但要引发全球性的粮食危机,目前来看基本上不可能。出现粮食危机的地方只会是局部的,那些被蝗灾侵害的地区会出现粮食减产。

另一方面,我国受此次蝗灾的影响应该很小。首先,我国西部绵延不断的巨大山脉可以阻挡蝗虫的飞越,那些地方条件恶劣,海拔又高,蝗虫难以逾越。其次,我国的粮食储备丰富,超过9成的粮食都是自给自足的,而且我们还大量进口粮食。

我国在治理蝗灾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因为我国在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蝗灾,这曾经是最有威胁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很少出现了大规模的蝗灾。

关于蝗灾的治理,首先要了解蝗灾是怎么出现的。

一般而言,如果经过水涝之后,又出现旱灾,就有可能出现蝗灾。降雨过后,植物大量生长,这为蝗虫的繁殖奠定了基础。当蝗虫大规模繁殖之后,蝗虫体内的血清素会让它们生性大变,原先独居的蝗虫开始聚集在一起。

由于干旱,蝗虫很快会吃完当地的植物,并会迁徙到另一个地方。蝗虫的繁殖周期很短,产于地下的虫卵只要两周多的时间就能孵化出来。因此,随着蝗虫的迁徙,它们的群体规模会越变越大,逐渐演变成了蝗灾。

虽然家禽以及自然界中的鸟类都是蝗虫的天敌,但它们所能消灭的蝗虫数量有限,不可能会完全阻止蝗灾。真正有效的方法还是通过飞机喷洒农药,这样可以大规模杀灭蝗虫。

目前,科学家还在研究蝗虫群聚拮抗剂,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改变蝗虫的生性,让它们不会聚集到一起,也不会到处迁徙。另外,一些真菌生物农药对蝗虫的灭杀效力也非常高,这些也能用于治理蝗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