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農創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板磚大餘。其幾天,我和一位資深的老農人聊天,他說在日本有一個叫Sembikiya的水果店,中文名叫千疋屋。這個水果店能把一個西瓜賣到1000多人民幣,一個甜瓜、一盒櫻桃也賣到1000多人民幣。千疋屋把水果當做LV這樣的奢侈品來賣。這個老農人問我,在中國有沒有可能也把水果當做奢侈品來賣?

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我今天想和大家探討下這個問題。我們先簡單瞭解下千疋屋的整個發展歷史。千疋屋發展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三代人,歷經180多年,它最開始的時候是一個銷售便宜產品的果蔬店。

日本是一個禮儀社會,隨着日本社會的發展,就出現了很多需要禮品的場合。比如說去看望病人、看望朋友、同學、老師、領導等等,日本人一般都會帶個伴手禮過去,例如水果。這就像我們中國現在送果籃一樣。

其實我們知道,我們要送出去一個果籃的時候,我們必然需要有面子,也需要有一些價格相對比較貴一些的水果。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國人現在買果籃也不太會注重這個果籃的價格是300元還是500元。所以千疋屋就是針對的禮品這樣一個零售市場。

從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同源性上講,我個人認爲在中國是有可能產生像千疋屋這樣用賣奢侈品一樣的方式賣水果的水果店。

但是這中間還會有一個差別。日本的千疋屋的誕生還有一個非常特殊之處,就是日本在六七十年代期間經歷了一波農產品的自信潮。

當時隨着日本在戰後國內經濟迅速恢復,日本的經濟很快跑到了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在這個時間點上,日本政府給予了農業高額的補貼。舉例說,澳洲牛肉、新西蘭的牛肉在日本來講屬於低端的牛肉,而日本的牛肉纔是最好的牛肉。

經歷了這一波之後,日本人對自己國產的農產品的認可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地位,國民自信到了無以復加的地位。也正是由於日本對於國內農產品高端消費的認可,誕生了千疋屋這個奢侈品水果店。所以千疋屋是在日本對國產農產品自信、擁有高的消費力、禮儀之邦這三者結合下的環境中所產生的。

我的判斷是中國未來有可能產生優質的奢侈品的水果店,但要看我們的消費力和我們對國產農產品的自信心。我想這樣的水果店、水果餐廳是新農人應該把握的機會。而實際上,新農人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能力往往不足。他們在遴選優質果品的方面缺乏經驗和能力。

就像前天,我們聽到盒馬鮮生的水果採購團隊將芒果放在冷庫裏,導致了大量芒果被凍傷。新農人缺乏這些常識:芒果屬於熱帶水果,它的儲存條件是要麼在常溫庫儲存,要麼放到熱庫進行催熟,而不能放到冷庫,否則就會被凍傷。從這樣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可以看出來,我們的新農人對於水果認識和知識是多麼的薄弱。

所以中國要想產生優質的像賣奢侈品一樣賣水果的水果店,它必須實現幾個前提條件:第一,新農人和老農人融合;第二,中國國產農產品的安全性和高端性要凸顯出現;第三,利用中國禮儀之邦的特點。滿足了這三個條件中國才能產生像千疋屋一樣的水果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