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此之外,五一小長假期間,深情厚意的詩歌對話,以及豐富的線上直播等一系列活動,都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爲市民開啓一場跨越時間、地域和文化的博物館之旅。去年5月17日,在城市文化的中樞——金沙遺址博物館,考古學家、中外詩人、作家匯聚一堂,伴隨鹿鳴呦呦與竹林夜雨,共同用詩歌表達對考古、歷史和文物的感懷。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閉館3個多月之後,故宮將於5月1日正式開館。這一消息令文博鐵粉喜大普奔。先別高興,五一小長假期間2.5萬張門票已經售罄。

搶不到故宮門票?不存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正在展出《金玉琅琅——清代宮廷儀典與生活》,也能滿足你對故宮的期待。除此之外,五一小長假期間,深情厚意的詩歌對話,以及豐富的線上直播等一系列活動,都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爲市民開啓一場跨越時間、地域和文化的博物館之旅。

據悉,金沙最新特展《詩意金沙——古蜀文化主題詩歌作品展》將於5月1日開幕,集中展示社會各界爲金沙創作的30餘首詩歌。這些詩歌的作者,有在博物館門外眺望一夜的詩人,拿着手鏟卻心存浪漫的考古學家,還有朝氣蓬勃的小學生,以及熱愛金沙文化的網絡投稿人……每一首詩歌背後,都是人們對金沙的淺唱低吟,是遺址與城市的美妙協奏。

百家講壇王仁湘詩作亮相

一把手鏟 古今化作零距離

詩言志,歌永言,詩歌絕不僅僅是文人墨客的專屬。去年5月17日,在城市文化的中樞——金沙遺址博物館,考古學家、中外詩人、作家匯聚一堂,伴隨鹿鳴呦呦與竹林夜雨,共同用詩歌表達對考古、歷史和文物的感懷。今年5月,金沙遺址博物館將繼續這段詩意的旅程,27位考古學家、詩人、作家,還有其他各行各業工作者,甚至小學生,都將化作三千年遺蹟旁的訴說者、傾聽者。

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者、百家講壇主講人王仁湘先生的詩作《古蜀人的金太陽》,讓太陽神鳥金飾回到古蜀,重新經歷鑄造、祭祀的洗禮,讓站在古蜀祭祀遺蹟邊的現代人,真正走進古蜀王國的精神家園,展現一位考古人的嚴謹與浪漫。

而當代詩人楊煉,則在金沙遺址門外駐足一夜,翹首盼望,試圖以詩人細膩的感官,去體會這個隔絕現實卻又連接過去的世界。他將這段珍貴的經歷寫成詩,這是一位詩人對歷史的敬意。而在詩人、作家向以鮮筆下,昂貴如“金”,廉價如“沙”,都眠於金沙遺址的月色下,這是一位作家對金沙的溫柔想象。

5500多人投票點贊

大四學生謳歌古蜀

此外,《詩意金沙——古蜀文化主題詩歌作品展》還以去年“鹿鳴之會•詩意金沙”文化沙龍徵集的作品爲基礎,開展了線上投票活動。熱愛金沙文化的公衆們紛紛用長長短短的詩句,表達自己對古蜀金沙的遐想、對金沙遺址博物館的情感和對文物的喜愛。

由5500多名市民參與投票選出的參展作者陳佳麗,是一名旅遊管理專業的大四學生,她對金沙的初印象,來自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太陽神鳥”,它們出現在天府立交、天府廣場和地鐵、路燈等地方。在多次走進金沙,愛上金沙後,她更經常在這些城市地標前熱情地將古蜀金沙介紹給她的遊客。

還有一羣小學生專門爲金沙寫下了他們的童言稚語,記錄下自己與金沙、與文物的對話。在孩子們眼中,金沙春天裏嫩綠的新芽、夏天的晴空,秋天的風和冬天的暖陽,都是成長過程中彌足珍貴的體驗。

像陳佳麗這樣的市民,從城市開始瞭解金沙,金沙也用古蜀人的精神世界滋養着城市。從每天早上伴着晨曦鍛鍊的居民,到每個週末扶老攜幼走進博物館參觀展覽的市民,從每年太陽節期間的喜樂祥和,到暮春時節百般紅紫鬥芳菲的廣闊園區,這些都是金沙給予市民的精神慰藉。五一小長假,市民們不妨來到金沙,在家門口體驗“詩與遠方”,品一品這些寫給金沙的浪漫詩句。

先預約再參觀

看直播秒文創

五一小長假期間,除了新展《詩意金沙——古蜀文化主題詩歌作品展》將與觀衆見面,金沙的年度大展《金玉琅琅——清代宮廷儀典與生活》也將持續展出。在此期間,金沙每日開放時間爲9:00—18:00,上下午時段各限流1500人次,每日共3000人。

遊客需提前通過博物館官方微信公衆號或官方微博瞭解實名購票及預約方式。參觀當日,觀衆須佩戴口罩,在檢票口出示健康碼或相關健康證明材料,並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體溫,無異常者方可憑藉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入園。

此外,還有兩場網絡直播在線上與觀衆相約。5月1日上午10點,金沙志願者將帶網友參觀“金玉琅琅”特展;下午2點,則有金沙文創的直播首秀,線上秒殺文創爆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