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人都以为他真的死了,而他便连夜携老母千里西行,途中也正好碰到了东征为关羽大报仇的刘备,刘备见到廖化别提有多高兴了,立即封他为宜都太守。在《蜀书·黄李吕马王张传》王平传中,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 》说:“后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

三国名将一箩筐,读《三国演义》看“关张马黄赵”,读《三国志》后你就不知名将几何,弱者何人,只叹“时也!势也!”真所谓“造化弄人”。不管是小说演义,还是正经的史书,只要是来自古代,总要“弘扬”“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如关羽的义、刘备的仁、曹操的奸等。但是,在三国有位将军实可称“忠、义、孝、勇”四全,他却被作者黑、被读者黑,竟然到最后没有了地位,这谁呀?
他正是在作者看来算不得“大将”的大将廖化。“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清·壮者《扫迷帚》)这是作者的本意,只是后人说出来罢了。当然,说这话的人本意是说蜀汉人才凋零,可无形中却将廖化黑了一把。当然,典故却是出自罗贯之笔下,《三国演义》中有“时蜀汉景耀元年冬,大将军姜维以廖化、张翼为先锋……”云云。那时,关张赵马黄等眼中的宿将、大将都已死光了,似乎才能轮上“廖化做先锋”了。那么,廖化到底能不能算得上大将呢?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廖化从襄阳跟随刘备,一路打到了益州,是刘备集团中的荊襄派,资历不比任何人浅。
关羽驻守荊州时廖化为薄。关二爷兵败荆州被困麦城,廖化突围搬救兵,先找刘封、孟达,二人不发兵,又直奔成都找刘备报信。这是《三国演义》中写的,罗贯中都将其写得如此勇了,还要说人家不是大将,这不是黑是什么?
事实上,关羽兵败后廖化投了吴,至于是被俘还是是抓,这个却是不知道,总之是不情愿的。后来想念故主,当然是刘备,便想返回蜀汉,为了瞒过孙权便装死。吴人都以为他真的死了,而他便连夜携老母千里西行,途中也正好碰到了东征为关羽大报仇的刘备,刘备见到廖化别提有多高兴了,立即封他为宜都太守。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於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 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
先不表廖化突围搬救兵之勇,单说其中对于关羽的“义”也是可见的,这是拼了性命要换一个“义”字;冒死诈死复投刘备,这是对蜀汉的忠,忠臣不事二主;投奔故主尽忠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尽孝,携老母“千里走单骑”,道路艰险,困难重重,这场面要多感人有多感人。至此廖化其人“忠、孝、义、勇”四全,相比之下,三国还有多少“明星”的光芒能够超过他?
我们再看廖化入蜀后的战绩情况。
刘备死后,廖化被诸葛亮任命为丞相参军,说明诸葛亮也是非常器重他,诸葛亮用人多挑别啊!后来又历任广武都督、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官位与张翼齐,而在宗预之右。”(《 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
公元238年,廖化进攻魏营魏广魏、南安两郡太守两路援救,准备夹攻廖化,被其成功化解,并各个击破,斩杀广魏太守王赟。那王赟当时可是魏的名将。
公元248年,凉州羌胡叛魏来降,廖化随姜维率军迎接,并在成重山筑城留守,廖化负责抵抗郭淮进攻,帮助姜维成功迎回羌胡部落。
还有,廖化的军事索养也很高,公元262年姜维兵败狄道,其结局廖化早就料到了。
在蜀国的后期,廖化实质上已成为蜀国的主要将领,而后世对其的认识上,并没有给他以店有的地位,确实让人想不通。至于罗贯中要怎么写并不奇怪,小说是可以进行夸张渲染的,而陈寿不给其单独立传,却让人想不通了。
在《蜀书·黄李吕马王张传》王平传中,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 》说:“后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而陈寿又在《三国志》中有廖化“官位与张翼齐,而在宗预之右”。但却将廖化放于宗预之后,只有寥寥寥数语,不给单独立传。
廖化到底什么地方不受待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