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作爲一部多篇文章被收錄進中小學語文課本而被廣大讀者廣爲熟知,這裏再詳細的介紹一遍。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爲“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醜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文集以記事爲主,飽含着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爲一體,優美和諧,樸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着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
這部散文集裏收錄了十篇散文,其中《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藤野先生》三篇文章因爲被選入中小學課本而流傳很廣,被很多讀者所熟知,並且記憶深刻,成年以後也是久久不能忘懷。
魯迅先生以這部散文集爲代表的散文水平不亞於他在其他創作領域內的水平,閱讀完這部散文集,也可以對魯迅先生的童年時代有一個比較詳細、直觀的瞭解和認識,從中可以瞭解到當時當地的風土民情,文筆細膩流暢,娓娓道來,就像一個長輩對他的晚輩在輕輕地回憶敘說自己的童年趣事一樣,對家鄉和母親的熱愛之情就像一股泉水一樣自自然然的在字裏行間不經意間就流露出來了,毫無矯揉造作之感,可以說是文質俱佳,確實可以作爲青少年文學閱讀與創作的範本來進行深入閱讀與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