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聯軍利用藉口引發,從1856年一直到1860年,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這兩個國家也利用這次契機,從中國獲取了大量利益。另外,英法聯軍還燒燬了圓明園,這是中國建築史上最爲遺憾的損失。然而,當我們回首這段歷史的時候,卻發現從中國攫取利益最多的居然是沙俄。

還在第二次鴉片戰爭進行之時,沙俄就誘騙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內容包括:1.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清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里江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保留大清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2.烏蘇里江以東的大清國領土劃爲清俄共管;3.原屬大清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大清國和俄國船隻航行。這份條約,實際上沒有經過清政府許可,是奕山私自簽訂的,所以後來奕山也受到了處分。不過沙俄最終還是讓這份條約合法了。

而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之後,又誘騙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內容包括:一、承認《中俄璦琿條約》;二、將原定兩國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俄國;三、規定中俄西段疆界,原屬中國的內湖齋桑泊和特穆爾圖淖爾被定爲界湖。這份條約,不僅僅讓《中俄璦琿條約》合法了,還更多的佔領了土地。

在此,沙俄攫取的利益主要是領土,沙俄從多個方向出發,獲得了本屬於中國北方的大量領土,那裏都是資源極其豐富的所在。俄羅斯現在領土這麼大,也是和沙俄在這個時期的侵略有所關聯。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動者比較,英法兩國真的有爲人作嫁衣的感覺。

可是爲什麼呢?清政府怎麼就這樣損失了大片土地?

這說明清政府已經相當害怕外國人的入侵,總覺得打不過別人,所以對方一要挾,就趕快繳械投降。沙俄趁着英法進軍的時候,玩弄兩面手段,居然真的恐嚇住清政府,從此,中國北方門戶大開。另一方面,清政府也有“寧予友邦,不允家臣”的心態,感覺土地就是我們的,不在乎不珍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