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坛、颐和园、北海等公园过去其实都是皇家园林或祭祀场所,这可是妥妥的皇家禁地,平民百姓一般一辈子都不可能去到的地方。也就是说,当时北京其实只有两处公园——天坛和中央公园,都是在朱启钤的大力倡导下完成的,但偌大京城,只这两处还是过于少了,因此才有了这份将北海拓为公园的提议。

颐和园佛香阁,图源ZOL论坛。

五一将至,北京的公园也一个个陆续开放了。

截止4月28日,北京已有84家景区开放,此外还有40家特色新公园也一起开放。

4月29日起,疫情期间关闭的20处景区古迹恢复接待,包括天坛祈年殿、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北海公园永安寺、香山公园碧云寺、景山公园寿皇殿、植物园卧佛寺等室外参观区域。

天坛祈年殿,图源ZOL论坛。

5月1日,故宫也将正式开放。

据了解,这些公园的开放都遵循着防控为先的原则,限量开放、有序开放,做到让游客五一期间游北京,安全又尽兴

天坛、颐和园、北海等公园过去其实都是皇家园林或祭祀场所,这可是妥妥的皇家禁地,平民百姓一般一辈子都不可能去到的地方。却在近代开始对所有民众开放,成为公共的开放式园林

这个变化的过程是如何的?今天就来以天坛、北海、颐和园为例,为大家解答一二。

天坛 帝王祭祀之所 战火频仍之地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祈谷的场所,是皇家禁地,坛墙外设有保护地,平民不得进入。

虽然制度如此,但实际执行并没有这么严格。明后期,天坛神乐署那些奏乐、演舞的道士们为了谋求生财之道,在乐署周围开设茶舍,招人入坛游玩。京城逐渐形成了端午节去天坛踏青的风俗,一些权贵和太监甚至在此射箭取乐。

天坛神乐署,图源天坛公园官网。

清初,风俗依旧。直至雍正年间,皇帝听闻有大臣官员在斋戒之处放鹰打枪、饮酒嬉戏,动了盛怒,下令严加稽查,自此进坛游玩的人锐减。

但至乾隆、嘉庆朝,此风气再次抬头,尤以神乐署一带为盛,乾隆帝和嘉庆帝都曾下令清理神乐署的店铺。

尽管天坛的管理并不十分严格,但整体上还是比较完备的,其内的古建、器物都使用有章、保护得当。民国肇始,它的地位骤然跌落,一度沦为林场、跑马场、战场,且多次遭到驻军的洗劫破坏

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17年7月,军阀张勋借口调解“府院之争”,带“辫子军”进京,逼走大总统黎元洪,企图扶持溥仪复辟,史称“张勋复辟”。而张勋的屯兵就在天坛。

一群辫子兵在墙边休息,图源网络。

“讨逆军”吴佩孚、冯玉祥部誓师讨伐张勋,围攻天坛。双方在天坛激战5个小时,最后张勋败走,遁入荷兰使馆。

而这次战争,对天坛的破坏无疑是十分严重的:遍地断瓦残垣,大门弹痕累累,古柏七零八落。

天坛成为公园正式开放式在1918年1月1日。而在此前,天坛也曾在1913年元旦,向民众短暂开放过一次,这也是普通平民第一次毫无限制地涌进昔日的皇家园囿。

天坛祈年殿

据当时《正宗爱国报》杨曼青的一篇《游坛纪胜》记述:

“中华民国二年一月一日为始,前门外天坛先农坛各开放十日任人入内游览,天坛门首,但见一片黑压压的人山人海,好像千佛头一般,人是直个点的往里灌,……这一开放,把荒凉的坛地变成无限繁华。这几天游人日盏,不止北京一方面,连天津、保定府、通州之人来逛的也不在少数。”

这次短暂的开放,虽说是“把荒凉的坛地变成无限繁华”,但毕竟并没有正式开放,正值民国之初,平日里没有管理人员,更没有顾得上设置管理办法,天坛成了“三不管”地带。

1914年5月,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呈交袁世凯的一篇名为《请开京畿名胜》一文,使得天坛有了转型公园的契机。

他指出,当时北京的诸多名胜虽名为禁地,却不乏游人,虽有空文,其实并无限制的真实状态。又进一步提出了管理的意见:“亟应详定规条,申明约束,以昭整肃而遂观瞻。”在朱启钤拟写的开放名单中,天坛位于首位。

朱启钤

1914年10月10日,社稷坛率先开放,成为了民国历史上开放的第一座公园。不过,天坛却被袁世凯利用,痛失了成为公园的机会,直到1918年1月1日,才正式对民众开放。

天坛社稷坛

和平并没有持续多久,此后战乱频仍,天坛的命运可谓坎坷异常:

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日军1855部队占据了天坛神乐署等处,制造细菌武器,犯下了滔天罪行。

照片中应为实验室,摆满了实验器具,文字注解为“于北平天坛 野战防疫部”,图源网络。

解放战争期间,平津战役打响,国民党在天坛修建飞机场,夷平了上千株古树。

直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天坛才终于迎来了新生。

北海公园 九年时间 五次提议

要说起建园历史,作为皇家园林,北海公园可称得上是世界第一,最早可以追溯到金大定六年(1166),当时称“太宁宫”,金章宗长期驻跸于此,还曾将此作为御试的考场,燕京八景也是自此而闻名的。

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元初,便是以太宁宫为中心营建大都城。如今,北海历经金、元、明、清四代,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北海公园白塔,图源北海公园官网。

话说民国初年,按照“逊清皇室优待条件”,最初北海是归清皇室管理的,但在不久后的1913年3月3日,西苑三海便被交给了北洋政府。不久,袁世凯的大总统府进驻中南海,北海则是由“拱卫军”进驻,其所有房舍、生产收入都归军队支配。

此后几年间,北海也曾临时开放过几次,举办游园会、游艺会、水灾赈济会等,但都是为了筹款救急,因此前来游览的也都是出手阔绰的官绅,普通民众依旧难得一见。

民国五年(1916年)七月,内务总长许世英首倡开放北海为公园,他在提交给国会的议案中写道:“查京师往日名声地点,或僻在郊原,或囿于寺观,公共游览,诸有未宜。中央公园,最为适中,然亦嫌其过狭。其他如新辟之先农坛,又偏于城西南。北城地方,尚付阙如,不足以示普及。且以都下户尘之密,人口之多,仅此两处公园,仍无以适应市民需要。”

许世英

也就是说,当时北京其实只有两处公园——天坛中央公园,都是在朱启钤的大力倡导下完成的,但偌大京城,只这两处还是过于少了,因此才有了这份将北海拓为公园的提议。

当时这个提案很快便通过了,北洋政府也拨出了经费,还指派了负责人,但最终还是因为“时局倏变”,还未实施便遭停止。这仿佛也预示着接下来的过程并不太平

  • 次年(1917)2月到10月间,京都市政公所的张志潭蒲殿俊等人又奔走于内务府呼吁开放北海为公园,后因驻军阻扰政局动荡无疾而终。
  • 两年后(1919)的春天,由于北海驻军的用火不慎,阐福寺大佛殿及殿内六面千手千眼佛一起被付之一炬,这座大佛是明代用整根金丝楠木雕刻而成,佛身高达十数米,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京师市政公所处长吴承湜请示督办钱能训,欲以开放北海保护北海遗迹,但没想到的是,钱能训派人与总统府庶务司协商,几个月都没有结果。
  • 又过了三年(1922),内务总长张国淦呈请总统黎元洪下令开放北海,内务部还组成了三海委员会,但到次年曹锟贿选当上大总统,北海又进驻了军队,北海的开放再次功败垂成。
  • 终于,到1925年,时隔第一次提议将近十年时间,内务总长龚心湛第五次提出将北海作为公园开放的提议,临时执政段祺瑞政府批准成立北海筹备处,驻扎在北海的军队在京师市政公所的要求下终于撤离,在修整道路、安装路灯、拟写游览规则、售票收款办法之后,北海终于在这一年的8月1日正式开放

“从兹北海名区,正式定为公园矣!供我民众之娱乐非复一人之苑囿矣!”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30年代,整个古都虽是暮气沉沉,这时的的北海公园却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尤其是当冬日来临,前来北海溜冰的青年学生数不胜数,甚至还出现了冰上化装舞会,扮成“警察罪犯”“河蚌”“银蝴蝶”,甚至还有“哈巴狗”等各种形象,好不热闹,好不时尚。

1930年,北海化妆溜冰大会上装扮称河蚌、银蝴蝶的安占之、陈挽华,图源网络。

曾经雍容的北海,一时间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成为可以和中山公园媲美的名园。

颐和园 门票高昂 难得一见

颐和园建于清乾隆时期,初名清漪园,光绪年间慈禧又斥巨资重修,将这里作为自己的“夏宫”。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倾力兴建的最后一座大型宫苑,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可谓集大成者。无怪乎乾隆皇帝能吟出“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这样的诗句。

同样身处时局动荡的年代,颐和园的开放同样历尽波折。就说民国以前,就经历了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两次毁掠。民国初年,和北海一样,也因“逊清室优待条件”归清皇室所有,由清室内务府管理。

虽然内务府对颐和园管理严格,但毕竟已经换了时代了,许多中外人士都想来此参观,于是,1913年4月24日,步军统领衙门不得已制定了《瞻仰颐和园简章》。

虽有规定,但开放参观的人群也只是达官贵人,此外时限人数上管理也十分严格,尤其是“女界一概不发执照”这一条引起妇女界的强烈反对,而后颐和园不得不放宽了政策。

不久,赶上北洋政府财政困难,于是步军统领衙门和内务府商量,将颐和园开放,“干开放游览之中,寓存筹款之意”,这样的初衷导致1914年5月开放之初的颐和园门票定价太高,百姓望而却步。

颐和园长廊,图源颐和园官网。

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四口一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不过12元便可达到小康水平,一套8-10间的四合院每月租金不过20元,这一张门票就卖1元2角,属实太贵了。

1924年逊帝溥仪派他的英文老师庄士敦管理颐和园,没想到这年底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逐出故宫,颐和园也收归政府,溥仪最终也没能住进颐和园。但政府并没接受园林的管理机构,依旧售票开放,只管收钱。

颐和园西堤,图源颐和园官网。

有意思的是,1926年,时任京畿卫戍司令的王怀庆曾经接受溥仪赏赐紫竹院的恩惠,竟然自作主张投桃报李地将颐和园交还给了清室。内务部在此接管颐和园,还成立了“清室办事处经理颐和园事务所”。

两年后(1928),北伐胜利,南京政府进京,7月1日,颐和园被内政部接收,8月15日,交北平特别市政府进行管理,颐和园终于成为政府管理的国家公园

颐和园佛香阁顶上俯瞰,图源ZOL论坛。

虽是国家公园,颐和园的票价1月2角却并没有变,比北海的20铜元贵上数十倍,在当时所有公园中高居首位,普通百姓依旧难得一见。

此后正值军阀混战,颐和园的一些院落成为了军阀官僚等人的私宅,文物损失和破坏在所难免。而后到日本侵华时期,颐和园更是饱受摧残,堂殿凄芜,雕漆剥落,屋瓦生草,垣墙颓圮,解放之前,园内一派荒凉景象

终于,1948年12月13日,颐和园插上了解放军的红旗,颐和园得到全面解放。在接管之后,经过清理一些特殊住户(袁世凯之子袁克定、不出房租的前清宗室溥心畬)以及初步修缮整理后,于1949年4月10日重新开放。

从皇家禁地到公园,这三处虽经历不同,却都是大势所趋。

这个五一,是个特殊的五一,不仅是十年来第一个小长假,我们的疫情防控也终于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

虽说名园大开,但出游的大家一定注意做好安全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离、不扎堆、少去人员聚集处。

祝大家都能有个美好的假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