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壇、頤和園、北海等公園過去其實都是皇家園林或祭祀場所,這可是妥妥的皇家禁地,平民百姓一般一輩子都不可能去到的地方。也就是說,當時北京其實只有兩處公園——天壇和中央公園,都是在朱啓鈐的大力倡導下完成的,但偌大京城,只這兩處還是過於少了,因此纔有了這份將北海拓爲公園的提議。

頤和園佛香閣,圖源ZOL論壇。

五一將至,北京的公園也一個個陸續開放了。

截止4月28日,北京已有84家景區開放,此外還有40家特色新公園也一起開放。

4月29日起,疫情期間關閉的20處景區古蹟恢復接待,包括天壇祈年殿、頤和園排雲殿佛香閣、北海公園永安寺、香山公園碧雲寺、景山公園壽皇殿、植物園臥佛寺等室外參觀區域。

天壇祈年殿,圖源ZOL論壇。

5月1日,故宮也將正式開放。

據瞭解,這些公園的開放都遵循着防控爲先的原則,限量開放、有序開放,做到讓遊客五一期間遊北京,安全又盡興

天壇、頤和園、北海等公園過去其實都是皇家園林或祭祀場所,這可是妥妥的皇家禁地,平民百姓一般一輩子都不可能去到的地方。卻在近代開始對所有民衆開放,成爲公共的開放式園林

這個變化的過程是如何的?今天就來以天壇、北海、頤和園爲例,爲大家解答一二。

天壇 帝王祭祀之所 戰火頻仍之地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祈谷的場所,是皇家禁地,壇牆外設有保護地,平民不得進入。

雖然制度如此,但實際執行並沒有這麼嚴格。明後期,天壇神樂署那些奏樂、演舞的道士們爲了謀求生財之道,在樂署周圍開設茶舍,招人入壇遊玩。京城逐漸形成了端午節去天壇踏青的風俗,一些權貴和太監甚至在此射箭取樂。

天壇神樂署,圖源天壇公園官網。

清初,風俗依舊。直至雍正年間,皇帝聽聞有大臣官員在齋戒之處放鷹打槍、飲酒嬉戲,動了盛怒,下令嚴加稽查,自此進壇遊玩的人銳減。

但至乾隆、嘉慶朝,此風氣再次抬頭,尤以神樂署一帶爲盛,乾隆帝和嘉慶帝都曾下令清理神樂署的店鋪。

儘管天壇的管理並不十分嚴格,但整體上還是比較完備的,其內的古建、器物都使用有章、保護得當。民國肇始,它的地位驟然跌落,一度淪爲林場、跑馬場、戰場,且多次遭到駐軍的洗劫破壞

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17年7月,軍閥張勳藉口調解“府院之爭”,帶“辮子軍”進京,逼走大總統黎元洪,企圖扶持溥儀復辟,史稱“張勳復辟”。而張勳的屯兵就在天壇。

一羣辮子兵在牆邊休息,圖源網絡。

“討逆軍”吳佩孚、馮玉祥部誓師討伐張勳,圍攻天壇。雙方在天壇激戰5個小時,最後張勳敗走,遁入荷蘭使館。

而這次戰爭,對天壇的破壞無疑是十分嚴重的:遍地斷瓦殘垣,大門彈痕累累,古柏七零八落。

天壇成爲公園正式開放式在1918年1月1日。而在此前,天壇也曾在1913年元旦,向民衆短暫開放過一次,這也是普通平民第一次毫無限制地湧進昔日的皇家園囿。

天壇祈年殿

據當時《正宗愛國報》楊曼青的一篇《遊壇紀勝》記述:

“中華民國二年一月一日爲始,前門外天壇先農壇各開放十日任人入內遊覽,天壇門首,但見一片黑壓壓的人山人海,好像千佛頭一般,人是直個點的往裏灌,……這一開放,把荒涼的壇地變成無限繁華。這幾天遊人日盞,不止北京一方面,連天津、保定府、通州之人來逛的也不在少數。”

這次短暫的開放,雖說是“把荒涼的壇地變成無限繁華”,但畢竟並沒有正式開放,正值民國之初,平日裏沒有管理人員,更沒有顧得上設置管理辦法,天壇成了“三不管”地帶。

1914年5月,北洋政府內務總長朱啓鈐呈交袁世凱的一篇名爲《請開京畿名勝》一文,使得天壇有了轉型公園的契機。

他指出,當時北京的諸多名勝雖名爲禁地,卻不乏遊人,雖有空文,其實並無限制的真實狀態。又進一步提出了管理的意見:“亟應詳定規條,申明約束,以昭整肅而遂觀瞻。”在朱啓鈐擬寫的開放名單中,天壇位於首位。

朱啓鈐

1914年10月10日,社稷壇率先開放,成爲了民國曆史上開放的第一座公園。不過,天壇卻被袁世凱利用,痛失了成爲公園的機會,直到1918年1月1日,才正式對民衆開放。

天壇社稷壇

和平並沒有持續多久,此後戰亂頻仍,天壇的命運可謂坎坷異常:

抗日戰爭期間,北平淪陷,日軍1855部隊佔據了天壇神樂署等處,製造細菌武器,犯下了滔天罪行。

照片中應爲實驗室,擺滿了實驗器具,文字註解爲“於北平天壇 野戰防疫部”,圖源網絡。

解放戰爭期間,平津戰役打響,國民黨在天壇修建飛機場,夷平了上千株古樹。

直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天壇才終於迎來了新生。

北海公園 九年時間 五次提議

要說起建園歷史,作爲皇家園林,北海公園可稱得上是世界第一,最早可以追溯到金大定六年(1166),當時稱“太寧宮”,金章宗長期駐蹕於此,還曾將此作爲御試的考場,燕京八景也是自此而聞名的。

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元初,便是以太寧宮爲中心營建大都城。如今,北海歷經金、元、明、清四代,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北海公園白塔,圖源北海公園官網。

話說民國初年,按照“遜清皇室優待條件”,最初北海是歸清皇室管理的,但在不久後的1913年3月3日,西苑三海便被交給了北洋政府。不久,袁世凱的大總統府進駐中南海,北海則是由“拱衛軍”進駐,其所有房舍、生產收入都歸軍隊支配。

此後幾年間,北海也曾臨時開放過幾次,舉辦遊園會、遊藝會、水災賑濟會等,但都是爲了籌款救急,因此前來遊覽的也都是出手闊綽的官紳,普通民衆依舊難得一見。

民國五年(1916年)七月,內務總長許世英首倡開放北海爲公園,他在提交給國會的議案中寫道:“查京師往日名聲地點,或僻在郊原,或囿於寺觀,公共遊覽,諸有未宜。中央公園,最爲適中,然亦嫌其過狹。其他如新闢之先農壇,又偏於城西南。北城地方,尚付闕如,不足以示普及。且以都下戶塵之密,人口之多,僅此兩處公園,仍無以適應市民需要。”

許世英

也就是說,當時北京其實只有兩處公園——天壇中央公園,都是在朱啓鈐的大力倡導下完成的,但偌大京城,只這兩處還是過於少了,因此纔有了這份將北海拓爲公園的提議。

當時這個提案很快便通過了,北洋政府也撥出了經費,還指派了負責人,但最終還是因爲“時局倏變”,還未實施便遭停止。這彷彿也預示着接下來的過程並不太平

  • 次年(1917)2月到10月間,京都市政公所的張志潭蒲殿俊等人又奔走於內務府呼籲開放北海爲公園,後因駐軍阻擾政局動盪無疾而終。
  • 兩年後(1919)的春天,由於北海駐軍的用火不慎,闡福寺大佛殿及殿內六面千手千眼佛一起被付之一炬,這座大佛是明代用整根金絲楠木雕刻而成,佛身高達十數米,其珍貴程度可見一斑。京師市政公所處長吳承湜請示督辦錢能訓,欲以開放北海保護北海遺蹟,但沒想到的是,錢能訓派人與總統府庶務司協商,幾個月都沒有結果。
  • 又過了三年(1922),內務總長張國淦呈請總統黎元洪下令開放北海,內務部還組成了三海委員會,但到次年曹錕賄選當上大總統,北海又進駐了軍隊,北海的開放再次功敗垂成。
  • 終於,到1925年,時隔第一次提議將近十年時間,內務總長龔心湛第五次提出將北海作爲公園開放的提議,臨時執政段祺瑞政府批准成立北海籌備處,駐紮在北海的軍隊在京師市政公所的要求下終於撤離,在修整道路、安裝路燈、擬寫遊覽規則、售票收款辦法之後,北海終於在這一年的8月1日正式開放

“從茲北海名區,正式定爲公園矣!供我民衆之娛樂非復一人之苑囿矣!”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30年代,整個古都雖是暮氣沉沉,這時的的北海公園卻一派朝氣蓬勃的景象。

尤其是當冬日來臨,前來北海溜冰的青年學生數不勝數,甚至還出現了冰上化裝舞會,扮成“警察罪犯”“河蚌”“銀蝴蝶”,甚至還有“哈巴狗”等各種形象,好不熱鬧,好不時尚。

1930年,北海化妝溜冰大會上裝扮稱河蚌、銀蝴蝶的安佔之、陳挽華,圖源網絡。

曾經雍容的北海,一時間變得多姿多彩起來,成爲可以和中山公園媲美的名園。

頤和園 門票高昂 難得一見

頤和園建於清乾隆時期,初名清漪園,光緒年間慈禧又斥巨資重修,將這裏作爲自己的“夏宮”。

作爲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傾力興建的最後一座大型宮苑,頤和園在造園藝術上可謂集大成者。無怪乎乾隆皇帝能吟出“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這樣的詩句。

同樣身處時局動盪的年代,頤和園的開放同樣歷盡波折。就說民國以前,就經歷了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兩次毀掠。民國初年,和北海一樣,也因“遜清室優待條件”歸清皇室所有,由清室內務府管理。

雖然內務府對頤和園管理嚴格,但畢竟已經換了時代了,許多中外人士都想來此參觀,於是,1913年4月24日,步軍統領衙門不得已制定了《瞻仰頤和園簡章》。

雖有規定,但開放參觀的人羣也只是達官貴人,此外時限人數上管理也十分嚴格,尤其是“女界一概不發執照”這一條引起婦女界的強烈反對,而後頤和園不得不放寬了政策。

不久,趕上北洋政府財政困難,於是步軍統領衙門和內務府商量,將頤和園開放,“幹開放遊覽之中,寓存籌款之意”,這樣的初衷導致1914年5月開放之初的頤和園門票定價太高,百姓望而卻步。

頤和園長廊,圖源頤和園官網。

上世紀20年代的北京,四口一家一個月的生活費不過12元便可達到小康水平,一套8-10間的四合院每月租金不過20元,這一張門票就賣1元2角,屬實太貴了。

1924年遜帝溥儀派他的英文老師莊士敦管理頤和園,沒想到這年底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被逐出故宮,頤和園也收歸政府,溥儀最終也沒能住進頤和園。但政府並沒接受園林的管理機構,依舊售票開放,只管收錢。

頤和園西堤,圖源頤和園官網。

有意思的是,1926年,時任京畿衛戍司令的王懷慶曾經接受溥儀賞賜紫竹院的恩惠,竟然自作主張投桃報李地將頤和園交還給了清室。內務部在此接管頤和園,還成立了“清室辦事處經理頤和園事務所”。

兩年後(1928),北伐勝利,南京政府進京,7月1日,頤和園被內政部接收,8月15日,交北平特別市政府進行管理,頤和園終於成爲政府管理的國家公園

頤和園佛香閣頂上俯瞰,圖源ZOL論壇。

雖是國家公園,頤和園的票價1月2角卻並沒有變,比北海的20銅元貴上數十倍,在當時所有公園中高居首位,普通百姓依舊難得一見。

此後正值軍閥混戰,頤和園的一些院落成爲了軍閥官僚等人的私宅,文物損失和破壞在所難免。而後到日本侵華時期,頤和園更是飽受摧殘,堂殿悽蕪,雕漆剝落,屋瓦生草,垣牆頹圮,解放之前,園內一派荒涼景象

終於,1948年12月13日,頤和園插上了解放軍的紅旗,頤和園得到全面解放。在接管之後,經過清理一些特殊住戶(袁世凱之子袁克定、不出房租的前清宗室溥心畬)以及初步修繕整理後,於1949年4月10日重新開放。

從皇家禁地到公園,這三處雖經歷不同,卻都是大勢所趨。

這個五一,是個特殊的五一,不僅是十年來第一個小長假,我們的疫情防控也終於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效。

雖說名園大開,但出遊的大家一定注意做好安全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不扎堆、少去人員聚集處。

祝大家都能有個美好的假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