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不是因爲價格因素想退保,而是覺得舊保險保額太低、保障不夠全面的話,可以考慮仍然持有現有保單,在這個基礎上再買新產品進行補充就可以了。買完產品後一般會有10-20天不等的猶豫期,相當於在這期間可以“無理由退貨”,在這個時期退保的損失不大,一般就是扣除工本費後退還所交保費。

經常會聽到很多夥伴的疑問:

“之前買的保險好不划算啊,想退了重買”

“好些產品比我之前買的產品要好太多了,要不要退呢?”

這些情況很常見,可能是產品的更新換代,可能是以前買的時候沒有充分了解隨便買了,可能是別人推薦就買了,可能是跟風購買等等原因,在看到更好的產品後,當然會萌生退保的念頭。

但是,先別急,衝動是魔鬼,退保之前你要想清楚這幾個問題!

之前買的保險好坑啊!這幾招幫你減少退保損失!

一、你屬於哪種退保類型?

退保一定程度上相當於違約,如果想退,就要有承擔一定損失的準備。不同時期退保,退回來的錢是大大的不同,主要分兩種:

1、猶豫期內退保:

買完產品後一般會有10-20天不等的猶豫期,相當於在這期間可以“無理由退貨”,在這個時期退保的損失不大,一般就是扣除工本費後退還所交保費。

2、猶豫期外退保

過了猶豫期再想退保,只能退現金價值了。而一般保險產品前幾年的現金價值非常低,退回來的錢跟所交保費相比,就沒剩多少了。

二、退保帶來的損失有哪些?

因爲猶豫期內退保損失很小,在這裏忽略不計。下面主要說的是猶豫期外退保帶來的損失,還需三思而後行。

之前買的保險好坑啊!這幾招幫你減少退保損失!

一思:保費損失

猶豫期外退保退的是現金價值,而現金價值一般是隨着繳費時間的增長而增長,產品前幾年的現金價值是遠遠小於所交保費的。

以某產品35歲女性,保額50萬,交費20年,保終身爲例,她的現金價值表如下圖:

之前買的保險好坑啊!這幾招幫你減少退保損失!

(紅色部分爲累積保費和現金價值的對比)

從圖中可以直觀看到退保帶來的金額損失,如果第一年退保,交了10706元,只能退1000元。

這個經濟損失需要自己承受,退保前要考慮清楚是否在自己可接受範圍內。如果是抱着“及時止損”的態度也需自己衡量。

例如:

原來買的某保險50萬保額20年繳年交保費1萬多,已交了3年,發現的新產品保障範圍差不多甚至更多,50萬年交保費20年繳只要6000多。

從總保費看,如果選擇退保,新產品比已買產品所交總保費少8萬左右。

這樣也是比較划算的,可以考慮退保,不過需要大家認真詳細的計算。

之前買的保險好坑啊!這幾招幫你減少退保損失!

二思:猶豫期重算

通常來說,保險都有90-180天不等的等待期,在該期間出險保險公司不承擔保障責任。如果退掉原有保險重新買,等待期就要歸零重算,如果在這一時期出險,原有保險已退不會賠付,新買的保險還未過等待期也不賠付。

這個期間就會出現保障空窗期。

之前買的保險好坑啊!這幾招幫你減少退保損失!

三思:新的產品我還能買嗎?

很多人只看到新出保險產品的好處,卻忘記時間不止在保險的升級迭代中流逝,同樣也在你的身體上留下無情刻痕。

“去年做了個XX手術?”

“上次體檢某項指標不正常了?”

“懷孕期間低蛋白水腫,從一個健康的人變成一個有病史的人”

保險產品都會有年齡、健康、職業等限制,所以如果想要退保原有保險之前,一定要確保現在想買的新產品可以投保。

三、怎麼讓損失降低?

如果覺得以上損失都能接受,仍決心要退保的話,在這裏給出幾點建議,以降低損失。

之前買的保險好坑啊!這幾招幫你減少退保損失!

1、購買新產品過等待期後再退保

比如新產品的等待期是90天,那麼等這90天過了之後再退掉原來的保險,就不會出現保障空窗期。

2、減額繳清

減額繳清:指因爲不想再繳費或者不能再繳費,可以將保單的現金價值轉變爲後期保障所需的保費,保額同比降低,保障將繼續享有。

買錯了產品,不是隻有退保這一條路,還可以選擇減額繳清。就是將保單的現金價值一次性繳清保費,保額相應減少(保額根據當時的現金價值多少來定),保障繼續有效,以後都不用再交錢了。

比如,所買保險的保額是50萬,根據當時的現金價值一次繳清保費,保額變成了5萬,保障繼續有效,之後不用再交錢。

這樣不僅及時止損,還能繼續享受舊保險的保障,再去選擇一款新產品購買。

3、在現有基礎上補充

如果不是因爲價格因素想退保,而是覺得舊保險保額太低、保障不夠全面的話,可以考慮仍然持有現有保單,在這個基礎上再買新產品進行補充就可以了。

總之,在退保前需要謹慎考慮,三思而後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