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衆多的手錶裏面,關於操作使用的難度,我一度以爲勞力士遊艇二是最高的,絕大部分表友都不知道它除了帶有計時功能以外,還可以通過旋轉外圈進行“倒計時”的設定。但是最近,我們拿到了另外一款腕錶,發現它的使用難度遠在遊艇二之上,堪稱“終極智商考驗”。

它就是來自於Longines的Lindbergh林白“時角”表。

做人比較重要的是找準自己的定位,而對於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艦船也同樣重要。在1707年,英國皇家海軍在戰勝法國海軍後班師回朝,但是卻在距離英國本土45公里的錫利羣島觸礁,導致4艘艦船以及其上的1400至2000水兵喪生,乃英國皇家海軍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除了惡劣的天氣以外,導航員無法確定艦船的準確位置也是導致這場災難的原因。

隨着遠距離航行變得越來越頻繁,可靠導航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要。錫利羣島事件最終導致了1714年英國通過了著名的“經度法案”,爲那些能夠找到準確確定海上經度的方法的人提供獎勵,當時最高達20000英鎊,摺合現在的人民幣足有2600多萬。

而確定海上的精度,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通過時間。通常,我們把一天設定爲24小時,地球一圈360°,也就意味着1°代表着4分鐘。只要我們知道0°經線上的格林尼治天文臺標準時間和所在地的當前時間,就可以換算出所在地的經度。

1927年,美國人Charles A. Lindbergh駕駛飛機從紐約跨越大西洋飛到了巴黎,成爲史上第一人。後來根據他親身經歷中的快速定位問題給浪琴提出了建議,並於1930年底將設計圖紙發送給了John Heinmüller,John Heinmüller不僅是國際航空聯合會的主席,也是美國Longines-Wittnauer的董事。僅僅5個月後,第一塊原型表就被製作出,同年晚些時候,這款名爲“Hour Angle”時角手錶正在投入生產。因爲乃Lindbergh設計,所以在坊間通常將其稱爲“林白”。

而這款林白腕錶之所以可以幫助飛行員快速確定所在地經度,也同樣是依靠時間。

在林表手錶的外圈、錶盤上有不同的刻度,需要同指針一起配合使用。比如,綠色標註的分針對應外圈的綠色部分刻度;藍色標註的時針對應錶盤外側上的藍色部分刻度;紅色標註的秒針對應錶盤內側的紅色部分刻度。

假設上圖所顯示的時間10點8分40秒乃當前的0°經線上的格林尼治天文臺標準時間,即對應出來的刻度爲150°+2°+9′=152°9′。

同時我們假設現在我們所在地的時間是9點4分0秒,對應出來的刻度爲135°+1°+0′=136°0′。

然後我們將兩個刻度時角相減,152°9′-136°=16°9′。如果結果是正數,代表是西經,結果是負數,代表是東經。再利用另外的六分儀測定緯度,就可以得知目前我們在大西洋上的具體位置。

看到這裏,估計已經有不少的表友已經暈掉了,不過這還沒有完!!!

前面我們說到,通常把一天設定爲24小時,地球一圈360°,也就意味着1°代表着4分鐘。而在赤道上,經度每差1°,實際的距離就差111千米。換算下來,手錶上的一秒鐘就差不多是4500米。所以,除了時針、分針需要精準顯示以外,秒針也同樣重要,4500米的距離足以導致錫利羣島觸礁事件的重演。

因此在大航海時代,精準的航海鍾是船上最重要的設備,有專人看管,每次出海之前都要根據天文臺的標準時間進行重新調整。現在我們的手錶通常帶有“停秒”功能,即拔出表把,秒針同時就會停止走動,方便我們調整時間,甚至朗格、格拉蘇蒂的某些款式還具備“停秒歸零”功能,更加實用。

但在上世紀初,停秒功能無論是在懷錶還是手錶上都是沒有的,每次調整時間的時候都非常麻煩。1927年,美國海軍P. Van Horn Weems少校開發出一系列名爲 “Weems 導航系統”的導航儀器。在他的發明裏面,秒針雖然一樣不能調節,但是卻將秒針所對應的錶盤變成可以進行前後調節的轉盤。這樣,無論秒針正在任何位置走動,只需要將旋轉的轉盤零刻度對準秒針,即相當於秒針此時從零開始走動。(時針、分針按照固定的刻度讀取時間,秒針按照旋轉轉盤上的刻度讀取,兩者分別獨立,然後再加起來)

Weems少校並在此基礎上與浪琴錶展開合作,設計了一款可令使用者將秒針與GMT時間廣播信號實現同步的轉盤腕錶,即:浪琴Weems Second-Setting Watch威姆士秒針設定腕錶,其於1935年進行了專利註冊。

而飛行員Charles A. Lindbergh正是基於Weems少校的秒針設定腕錶進行了升級改進,解決了不能“停秒”對時的難題,才演化爲了大名鼎鼎的‘林白’導航表。

錶冠在第一檔位用於手動上鍊;拔出到第二檔位可以前後單獨調節銀色小錶盤,此銀色小錶盤正是用於和秒針對應讀取時間和相關的經度角分;第三檔則是用於調整時分針。

聊到這裏,其實林白腕錶的使用方法還沒有完全講完。

前面提到,林白腕錶是依靠時間來幫助飛行員快速確定所在地經度。通常我們說一天是24小時,但實際上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軌道並不是一個圓形,而是像個葫蘆一樣。在近日點時,地球上一晝夜的時間其實是23小時44分;在遠日點時,一晝夜時間是24小時14分。我們把這樣的時間叫做“真太陽時”。

所以說,再依靠前面所說的方法來測定經緯度之前,我們還得先將格林尼治時間換算爲“真太陽時”,而具體的方法就是根據表格數據來旋轉林白腕錶的外圈。

最後我們再歸納一下林白手錶的使用方法:

通過表把第二、三檔位設定準確的格林尼治時間和當時時間,精確到秒。

根據表格數據將格林尼治時間換算成“真太陽時”。

根據刻度對照出格林尼治的時角 和 當地的時角,並換算具體的經度。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機芯的尺寸越大,鐘錶的走時就越精準。所以初版的林白腕錶其實是基於尺寸巨大的懷錶改裝而來。懷錶時代爲了防塵和鐫刻,其錶殼後蓋常使用雙層。一戰期間,處於懷錶到手錶的過渡期,早期的手錶大多數實際上就是由帶肩鉸雙層後蓋的袖珍懷錶改裝而成。同時在當年只有將軍、軍官等高職位人士纔會配發,所以後中文將帶有這種雙層後蓋的手錶稱爲“將官底”。

初版古董林白腕錶帶有將官底蓋,而後期浪琴也保留了這一設計,其上鐫刻有品牌自1687年就啓用的“飛翼沙漏”Logo。

按下按鈕,翻開底蓋即可看見內藏的機械機芯Cal.989。浪琴Cal.990機芯,浪琴超薄機芯的代表型號,Cal.989乃浪琴基於Cal.990單獨爲林白腕錶改造的,即可調節小錶盤。

Cal.990機芯於1977年誕生,採用並列雙發條,取代了Cal.890機芯的重疊雙發條設計,機芯的厚度減少了近一半,達到2.95毫米。及後,Lemania收購了L990的設計及生產權,推出Lemania 8810及改良版8815、8881、8840、8860。並最終歸入SwatchGroup斯沃琪集團,現在我們還能在鐘錶品牌寶璣的錶款上找到這一枚機芯。

浪琴林白,除了是一塊考驗智商的手錶,更見證了浪琴品牌的變革。

石英危機時,浪琴和歐米茄什麼手錶都做,導致產品線太長,結果被拖累得嚴重。在最慘的時候,甚至這兩個品牌要出售給日本財團。Swatch總裁海耶克爲了挽救一切,當時做出的決定是“提高歐米茄品牌,降低浪琴,維持天梭”,最終Cal.990被迫停產。同時浪琴的機芯生產研發部門被剝離兼併到ETA機芯廠,於是乎Cal.990是品牌最後一款自產機械機芯,被譽爲“浪琴絕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