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爲“鑑定”老媽轉發到家庭羣的一個帖子是謠言,竟引發一場母子關係的不和諧,自己還被無情地踢出了羣聊。大連市民程毅(化名)滿懷委屈地吐槽自己的遭遇,沒想到更多的網友紛紛“心有慼慼焉”,表示這樣的遭遇他們早就經歷過了。

  這背後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在微信朋友圈或各種家庭羣轉發健康、養生謠言的現象十分普遍,絕非個案;二是年輕人的自發“打假”“闢謠”行動遭遇了長輩們的牴觸,甚至乾脆把闢謠網友踢出了家庭羣,以示警告。

  一些中老年網友在家庭微信羣轉發各種“關懷式養生謠言”,首先說明他們對健康和養生問題很關注,這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他們轉發的信息是虛假的,是違背基本科學和醫學常識的,那麼這樣做不但會害了自己,還會害了別人。輕則損失錢財,重則損害健康,甚至導致人財兩空的結果。

  對於朋友圈和家庭羣氾濫成災的養生謠言,年輕網友的選擇不盡相同:有人裝作沒看見,既不相信,也不闢謠,聽之任之;有人則像新聞中的這名網友一樣,眼裏容不得沙子,直言不諱地給予指出;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問題顯然不是那麼簡單,正是因爲裏面都是親戚、長輩,所以作爲晚輩的網友一旦闢謠,或者被認爲不尊重長輩,傷了長輩的面子,或者被認爲不知道好歹,連長輩的話都不聽。

  科學與真理顯然並不一定掌握在年紀大的人手裏,而藉助網絡傳播的“關懷式謠言”卻最容易爲中老年人所相信。在這種時候,年輕網友既不相信,也不闢謠的態度,顯然是有些消極的,所以這時候,既需要年輕網友多點“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同時也要講究點策略,學會有話好好說。比如看見有長輩在羣裏發佈養生謠言,不要在羣裏當衆指出,以免讓長輩覺得沒有面子,可以通過私聊的方式提醒他;再比如在提醒的時候,也不要過於直接,最好能夠以具體的例子來增加說服力。

  要想遏制朋友圈、家庭羣的各種養生謠言,除了需要網友的自發式打假、闢謠,也需要網絡平臺加強監管、切斷謠言的傳播機制,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加大對造謠傳謠的打擊查處力度。

  來源:北京青年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