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玉屏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靜下來,聽故事

人生一味糯米飯

貴州玉屏,糯米的經典喫法,必是糯米粑無疑。糯米粑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食物,人們覺得喫粘米飯不頂餓,味淡,不及糯米飯香,而糯米飯不用菜也能喫下,還不用筷子。糯米粑經常出現在清晨的大街小巷,八點之前隨便找個學校,門口一定會有人賣糯米粑。攤主大嬸站在手推車前,上方冒着氣味濃厚的熱氣,手腳麻利地製作糯米粑,人羣則聚攏在攤前,等待着新鮮製作的美味。

糯米粑都是前一天晚上精心製作的。糯米需提前泡發,瀝乾水後蒸熟,舀上一大勺豬油,將燜蒸好的糯米稍稍翻炒後裝在甑子內,用文火保溫,隨喫隨取,經豬油拌過後的糯米,口感更加香滑軟糯,絲毫不膩。

攤主會先在小碗上套一個塑料袋,然後鋪上淺淺的一層糯米,再以極快的手速加入各種小料:煙香乾韌的臘腸片、焦黃誘人的土豆、清脆微甜的酸蘿蔔、香酥的花生、爽滑的海帶絲、鹹香的脆哨、切成碎末的折耳根、醃菜……當然,最必不可少的,就是一勺香氣撲鼻的油辣椒。色澤紅亮、辣而不燥、香味醇厚,富有層次感的清冽香辣,將配菜的味道層層地暈染出來。

最後,再添上一層糯米,蓋住小料。將盛着糯米飯的塑料袋一提、一扭、一遞,一袋糯米粑就製作完成了,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般順暢。剛拿到糯米粑,先別急着喫,還有重要的一步——隔着袋子將糯米飯糰捏緊實,這樣它的風味纔會更加好。

冬天的時候,我最喜歡捏熱氣騰騰的糯米粑,像是握着一個軟軟的暖手寶。隨着不斷揉捏,紅紅的辣椒油和棕色的醬油會滲透到每一顆糯米的縫隙中,各種香噴噴的小料也被緊緊地包裹在糰子中央。坐在小攤篷裏的煤爐旁,爐火映紅了臉蛋,拿着糯米粑一口咬下去,細細咀嚼,舌尖、舌根、腮幫子、牙牀子,嘴裏的任何一個部位都能體驗綿軟又有柔韌性的鮮美爽潤。一起烤火的路人阿姨看見我不喜歡喫花生,扔出來丟時,她會告誡我:“小毛弟,你要愛惜糧食嘞。”然後和我攀談起她小時候鬧饑荒的蹉跎歲月。

以前唸書的時候,我早上總是睡不醒的,糯米飯是最方便快捷的選擇——即拿即走,邊走邊喫。走到校門口,糯米飯也喫完了,然後拿袖子擦擦油嘴。學校爲了學生的安全,進校門是要檢查書包的。我偶爾會藏一個在書包裏面,用課本擋着,閃避過保安大叔便會瘋狂地衝去教室,踩着鈴聲偷偷塞給同學。一句“好喫”便動綠意於恍惚,驚初花於迷茫,把微妙的情緒註釋在早餐的意義上。

也許是中醫認爲,糯米“甘溫補肺氣,充胃津,助痘漿,暖水髒。”難怪老一輩的人都說喫糯米飯能讓中氣足,早上喫了糯米粑,這一天精神頭兒都是棒棒噠。

酸辣鹹鮮的滋味調和、酥脆糯綿的口感混搭,各類食材竟然在這小小的糰子中融合得這樣圓滿。現在工作了的我,對於早餐的概念,好像就是填飽肚子,越快越好,那種食物填進空虛的胃裏的滿足感,不復存在。有幸能在上班路上再嚐到一個糯米粑,也不得感慨人的悲喜很難相通,口味卻可以相同,就像一份豐腴的糯米粑,十幾種不同材質但終究酸甜苦辣生死與共。

文:劉乾 聲:夏顏 圖:馬吉

編:尹雪梅 校:張丹 季佩佩 審:胡攀學 姚磊

覺得不錯請點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