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沈小怡。每天,我會爲你分享至少一篇烹飪技巧或探店心得,有眼光的你記得關注我,並且每天來看我喲。

昨天下班前,車間裏的一個大姐跟我說,讓我今天不要喫早餐,她給我帶一碗烏飯,因爲今天是四月初八,南京有喫烏飯的習俗。

烏飯是什麼?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從昨晚就開始期待。今天早上,一到辦公室就看到了大姐給我的烏飯,打開後,果然配得上這個名字,一碗黑乎乎的糯米飯,很有嚼勁,很快就喫掉一碗。

對於如此愛學習、充滿好奇心的我,喫完後趕緊向公司很多南京本地的大姐們請教喫烏飯的習俗,原來烏飯又叫“阿彌飯”,在南京、皖南一帶都有在四月初八這一天喫它的習俗。而這個習俗的由來,是源於一個佛教故事——目連救母。

釋迦摩尼的弟子目連,他的母親是青提夫人,家境富裕,任性貪婪,天天宰殺牲畜,從不做善事。青提夫人喜愛喫烤鵝,但她喫鵝的方式很殘忍。每次喫鵝,就在巷子裏放一大塊燒紅的鐵板,鐵板一頭放一碗醬油,另一頭放一碗醋,然後把鵝趕到巷子裏,鵝到鐵板上因爲溫度高就發瘋一樣往到處跑,跑到一頭喫口醬油,跑另一頭又喫口醋,最後喫好調料的鵝來回在燒紅的鐵板上跑,就烤熟了。

老太太死後,被打入地獄,受盡苦刑。目連一心想救母,可就母親生前做的那些殘忍的事情,是很難走出陰間的餓鬼道的。每次目連給母親送飯,還沒到母親那就被餓鬼道上的小鬼喫完了。

最後,目連想了個辦法,用一種植物的汁水先將糯米浸泡染成黑色,再做成飯,小鬼看到黑黑的飯都不敢喫,就這樣,目連的母親才喫到了飽飯。

爲了紀念孝順的目連,每年的四月初八(釋迦牟尼生日)都學目連做烏飯,同時,目連的母親不管做過什麼他依然孝順,也有“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個隱喻。

目連做烏飯用的植物叫南燭葉,也稱爲“烏飯草”,如今不用自己採,可以在菜市場買到。

烏飯草

買到後,洗乾淨搗爛,過濾到殘渣,加清水,倒入糯米粒浸泡染色,當糯米染成黑色後,上鍋蒸熟,就是清香油亮的烏飯了。

其實,烏飯草用來做烏飯,不單單是因爲這個神話故事,它是有藥用價值的。

《本草綱目》記載:烏藥葉屬樟科類植物,性溫和,味微苦,葉氣香,可入藥,上理脾胃元氣,下通少陰腎經。

最後,公司的大姐還跟我說,喫烏飯也是有講究的,一般有兩種喫法,分別的包油條和蘸白糖。

聽罷,我趕緊又挖了一團烏飯包上油條喫完了,太香了。

你喫過烏飯嗎?還是跟我一樣也第一次聽說呢?

關於烏飯,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和做法,歡迎在留言區和我分享交流喲!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贊、收藏和轉發。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沈小怡,麼麼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