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頭版頭條!頭版!各大主流媒體聚焦“楓橋經驗”“傳家寶”

55年前,諸暨楓橋幹部羣衆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羣衆,就地化解矛盾,堅持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毛澤東同志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自此,“楓橋經驗”走出楓橋、走出浙江,在祖國大江南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指出,要充分珍惜“楓橋經驗”,大力推廣“楓橋經驗”,不斷創新“楓橋經驗”,由此開啓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孕育發展的新徵程。

最近,全國各大媒體也密集報道諸暨“楓橋經驗”。

11月12日,中國青年報頭版頭條:大事全網聯動 小事一格解決

▼向上滑動觀看▼

大事全網聯動 小事一格解決

浙江諸暨:續寫“楓橋經驗”新篇章

俞燕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董碧水

中國青年報( 2018年11月12日   01 版)

夜幕降臨,在浙江諸暨楓橋鎮的街巷,會準時出現一批穿着紅馬甲的巡邏隊伍。這是支在當地大名鼎鼎的隊伍——“紅楓義警”。

“紅楓義警”現有正式成員119名,申請加入的則多達1200多人,“想成爲正式成員,需要經過層層考驗。”楓橋派出所教導員吳嘉軍說。

其實,“紅楓義警”的成立很偶然:去年5月,一羣熱衷於晚飯後鍛鍊的楓橋羣衆,看到派出所民警經常在街巷巡邏很辛苦,於是主動提出幫助民警巡邏。之後,民警因勢利導,把這些羣衆“收編”,發展成爲現在的“紅楓義警”。

從治安巡邏、法制宣傳到安防教育、糾紛調解、文明勸導、社會關懷,如今的“紅楓義警”已成爲當地社會治理的一支“新警力”。

“紅楓義警”只是諸暨創新“楓橋經驗”的一個縮影。

“靠的是人民,爲的是百姓”

諸暨位於浙江中北部,1963年,曾因創造“發動和依靠羣衆,就地化解矛盾”的做法,得到毛澤東同志的親筆指示。此後,“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成爲55年來中國政法戰線的一面旗幟。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毛澤東批示“楓橋經驗”40週年暨創新“楓橋經驗”大會上指出,要充分珍惜“楓橋經驗”,大力推廣“楓橋經驗”。2013年10月,習近平又作出指示:要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

“老楊調解室”是2010年從公安局退休的楊光照與其他3位退休老人一起建起來的。成立8年來,累計受理各類民間糾紛1800餘起,調解結案1763起,兌現各類協議(經濟)賠償款5600餘萬元,調解成功率達98%,結案率達100%,羣衆滿意率100%。如此之高的調解率,老楊說,靠自己的力量,肯定不行,依靠的是羣衆的力量。

前不久,楓橋的兩名村民因爲交通事故產生糾紛,於是找到“老楊調解室”。由於涉及金錢賠償,老楊從情感角度幾次勸解,雙方還是爭執不下,之後,老楊找來雙方的朋友、民警、調解志願者、律師等,從事實、法律、情感各個角度分析,終於讓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而在去年底,老楊說,同樣是一場交通事故賠償糾紛,他把雙方拉到一起調解,還去找交警中隊和律師等,來回幾趟才把問題徹底解決。

目前,老楊的調解志願者團隊成員有100多人。“老楊調解室”也變成了“老楊調解中心”,形成了社區民警、特邀調解員、志願者一起聯動的調解組織。在楓橋,“有事找老楊”也成爲當地羣衆的口頭禪。

在紹興市委常委、諸暨市委書記徐良平看來,“楓橋經驗”走的就是羣衆路線,“靠的是人民,爲的是百姓”。

目前,諸暨登記在冊的社會組織有728家,備案社區社會組織2232家,參加人數達28萬餘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8.8%。

“楓橋大媽”“紅楓義警”“藍天救援”“詹大姐幫忙團”“愛心螞蟻志願服務社”“鄉賢參事會、議事會”等一大批社會組織成爲諸暨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形成多元共治的社會治理格局。

“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

“村口路燈不亮,走路很不方便”“路口有人設攤,圍觀人員較多,請儘快處理”……走進楓橋鎮綜合指揮中心,一條條信息跳躍在中心大屏幕上,工作人員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現在楓橋人生活中發現的點滴信息、問題都可以反饋在這個平臺上。

信息的背後,是諸暨依託互聯網建起的社會綜治、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基層治理四平臺”。

中心負責人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綜合指揮中心是這個平臺的“大腦”,負責信息收集、分流交辦、執行處置、日常督辦、信息反饋、督察考覈,實現“受理、執行、督辦、考覈”閉環管理,事項辦結原則上要求“即事即辦”,對疑難複雜事項最多不超過7個工作日。“平臺上,一盞盞亮着的燈則提醒未辦結的事項,要求儘快完結。”

2008年,爲進一步推進基層治理轉型,諸暨開始探索基層治理的網格化管理。2017年,整合原來鄉鎮設立的“七站八所”“七網八網”,將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國土資源、環保、建設、人力社保、司法等7個部門的服務管理職權和人員全部納入鄉鎮屬地管理,鄉鎮機關幹部、站所人員下沉網格。

目前,全市共有網格1203個、網格員2148名,工作內容涵蓋了矛盾化解、公共安全、違法監管等100餘個具體事項。2017年以來,各網格累計採集的信息達52萬餘條次,事件按時辦結率達99.6%。

“實現‘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小區域激發了大活力。”諸暨市委政法委一位幹部說。

“楓橋經驗”歷久彌新的核心要義

迄今,諸暨已連續13年被命名爲“平安縣市”,人民羣衆安全感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6%以上。

徐良平認爲,55年來,“楓橋經驗”歷久彌新,從“盆景”變爲“風景”,始終堅持的就是“爲了羣衆、依靠羣衆”的核心要義。

近年來,諸暨主動適應新形勢變化,與時俱進提升社會治理的有效性。諸暨以善治爲目標,廣泛推行“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共治,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新模式。以羣衆自治爲主體,破解“村務行政化、幹部說了算、羣衆靠邊站”村級管理頑疾;通過“五議兩公開”,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在全市551個行政村(居、社區)全面制訂村規民約、社區公約;要求村兩委幹部以及廣大黨員帶頭承諾,持續強化“三資”管理零違規、“四不”承諾零違背、“四違”零容忍、村級工程零投訴和村級公務零招待,“從源頭上斬斷利益鏈,讓羣衆明白、讓村幹部清白”。

與此同時,諸暨實施政府法律顧問制度,邀請律師參與重大決策制定、房屋徵收、農村土地流轉等,通過“政民e線”“1963法潤”、民生微信等,實現網民留言“兩小時網上回應,24小時限時辦理”和民生類網帖100%回覆,打造“24小時不下班的網上政府”。

據悉,“網上立案、在線調解”的“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自今年1月建立至今,通過平臺上線的矛盾糾紛5365件,結案4623件,調解成功2981件。

目前,諸暨已建立了包括13大專業調解機構、742家調解組織、3536名人民調解員的大調解體系;形成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銜接的“多層次、社會化、全覆蓋”大調解格局。據統計,近5年,全市人民調解組織受理矛盾糾紛近7萬件,調解成功率達到98%。

11月11日,浙江日報頭版頭條:諸暨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

▼向上滑動觀看▼

諸暨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

“傳家寶”歷久彌新

記者 李陽陽 周楷華 通訊員 俞燕 常紅江

浙江日報 11月11日頭版

深秋古鎮,紅楓似火,香榧飄香,一片安寧祥和。

楓溪江畔,佔地7000多平方米的楓橋經驗陳列館在陽光下格外醒目。豐富的圖文、視頻、實物資料,以“誕生”“演進”“發展”“昇華”“新時代探索實踐”等5個篇章,完整呈現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楓橋經驗”的傳承、發展和創新。

55年前,諸暨楓橋幹部羣衆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羣衆,就地化解矛盾,堅持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毛澤東同志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自此,“楓橋經驗”走出楓橋、走出浙江,在祖國大江南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指出,要充分珍惜“楓橋經驗”,大力推廣“楓橋經驗”,不斷創新“楓橋經驗”,由此開啓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孕育發展的新徵程。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作出重要指示,賦予了“楓橋經驗”新的時代內涵和歷史使命。全省上下始終把堅持發展“楓橋經驗”作爲共同的使命和責任,推動“楓橋經驗”不斷升級、煥發出全新的光彩。

楓橋創造了“楓橋經驗”,“楓橋經驗”改變了楓橋,7萬多楓橋人視其爲 “傳家寶”。再入古鎮,看到的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勾勒出的一幅幅百姓和順、鄉村和美、社會和諧的美好景象。

黨建引領

處處有組織、事事有黨員

11月的楓橋古鎮,寒意漸濃。一大早,海角手套廠廠長駱中貫便與村幹部、村民代表商量起帶領村民繼續增收的對策。按計劃,他下午還要參加黨員志願活動,到村民家發放“五星達標、3A爭創”倡議書。

妻子說他“不顧家”,鄉親說他“熱心腸”,駱中貫說:“我是黨員。”

黨員,在楓橋意味着事事想在前、衝在前、幹在前。

在楓橋鎮有兩張地圖,一張是黨建地圖,一張是作戰地圖。黨建地圖上,全鎮29個村、兩個社區被分爲三種標識,分別代表黨建示範點、黨建示範點培育村和黨建一般村。作戰地圖列出的則是各村今年需要完成的重大項目。“黨組織強,戰鬥力就強,遇到難啃的骨頭,黨員幹部當仁不讓。”楓橋鎮黨委書記金均海說。

打硬仗,流動黨員也是一把好手。爲了破解外來人口管理難題,楓橋鎮陳家村成立了“紅楓居”黨支部,由12名流動黨員組成。“支部牽頭,黨員發動外來人口參與,組建了調解協會、新居民先鋒隊、平安志願者隊伍,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辦。”黨支部書記陳樂琴說。

一花不是春,獨木不成林。

如今,楓橋鎮打造了獨有的“紅楓”黨建品牌,形成了以“紅楓”黨羣服務中心爲核心,村村抓黨建、黨建促村建的格局。“實踐證明,黨建引領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本質特徵,我們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就是要做到處處有組織、事事有黨員。”諸暨市委書記徐良平說。 (下轉第三版)

人民主體

羣衆要什麼,我們幹什麼

晚上8時多,楓橋鎮24小時惠民服務熱線響起,行動不便的居民胡九清想預約一位理髮師上門服務。次日一早,志願者朱美芬就趕到了。“鎮裏爲行動不便的特殊羣體配發了一鍵撥的卡片機,連接惠民服務平臺,有需要一按就靈。”楓橋義工聯合會負責人說,今年鎮裏還拿出30萬元支持惠民服務熱線建設。

羣衆要什麼,楓橋就幹什麼。

有村民反映想在“家門口”就能辦出入境手續,楓橋建起了全市首個鄉鎮出入境業務派出所辦理點。

有村民抱怨買房子過戶辦手續得跑到諸暨市區,楓橋開出了全市首個鄉鎮不動產登記窗口。

楓橋鎮爲民服務中心負責人周薇告訴記者:得益於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在這裏,一張身份證就能辦理183項民生事項,一窗就能辦21個部門(單位)的601項審批事項。不僅如此,各村可提供代辦服務。拿出手機點擊“紅楓管家”微信小程序,居民在家也能辦理社保、生育登記、企退人員登記等申請。

羣衆利益無小事,羣衆的事要辦好。

在楓橋鎮派出所,幹警們既攻“大案、要案”,更加重視“破小案、辦小事、解小憂、幫小忙、惠小利”。2017年,當地羣衆對民警的工作滿意率達到99.6%以上,實現了警務工作“零投訴”。

最近,楓橋鎮派出所又開出全省首個24小時自助警務服務區,一個事項平均只需幾分鐘就能辦妥。

“三治融合”

事情一起幹,好壞大家議

“這麼多年來,我們村沒有發生過一起上訪事件,矛盾不出村,早早就地化解。”楓源村村委會主任駱根土自豪地向記者介紹。問其祕訣,62歲的駱根土說是“三上三下,民主治村”。

所謂“三上三下”,指收集議題、醞釀方案、審議決策三個環節必須做到上門下訪徵求意見。“有法可循的依法,無法可循就由村民大家議。”楓源村黨總支書記宣均江進一步解釋說。

目前,楓橋鎮所轄31個村(社)都建立了自己的村規民約,事情一起幹,好壞大家議。每個村還都建了農村文化禮堂,道德模範、最美家庭、好鄰居、好媳婦評選等成爲常規活動。

自治爲基、法治爲本、德治爲先,三者融合在一起,就會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化糾紛於無形。

在楓橋,人們遇到問題、發生糾紛不是急着投訴、舉報甚至打官司,而是先找到楊光照的“老楊調解中心”評評理。“要法理結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楊光照說。2010年以來,“老楊調解中心”累計調解矛盾糾紛1700餘起,調解成功率達到97%,羣衆滿意率100%。

“四防並舉”

既解決矛盾,又防控風險

中午時分,楓橋鎮智慧治理中心依然一片繁忙。

突然,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跳出一條圖文信息:櫟橋村醫療室的生活污水直排到荷花塘,水質受影響。中心值班員立即聯繫發信息的網格員王斐瑾。確認後,問題被傳到櫟橋村主要負責人手機上。到了下午,王斐瑾覈查後通過“平安通”傳回一條圖文信息:已完成截污納管。

楓橋鎮綜合指揮中心主任馬俊晶告訴記者,平臺背後是集納了人防、物防、技防的“大網”。“一張線下網,81個村居網格,81名全科網格員;另一張線上網,依託互聯網建起的平安建設信息系統和智慧治理中心。”

澆花澆到根,幫人幫到心。村民黃某曾因違建被罰款,鑽進牛角尖的他心理嚴重扭曲失衡,影響了工作和正常生活。半年前,鎮幹部找來心理諮詢師對黃某進行開導,今年3月,黃某終於解開心結,迴歸正常生活。“感謝鎮幹部和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如果有需要,我願意現身說法,要相信法律、相信政府。”黃某說。

2017年3月,楓橋鎮成立鄉鎮心理諮詢工作室“心語心苑”,由簽約心理諮詢師和志願者,對社區矯正人員、留守兒童等進行心理干預,用“心”解決矛盾,用“心”防控風險。

共建共享

一手平安報表,一手經濟報表

夕陽西下,漫步楓橋古街,一路景觀小品別有韻味,古韻新姿交相輝映。

不遠處,一支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的隊伍迎面走來,他們就是本地有名的“紅楓義警”。

成立一年來,“紅楓義警”已發展到119人,包括企業主、企事業單位職工、社區幹部和居民,這支隊伍已成爲楓橋鎮派出所的得力助手。“紅楓義警”成員陳榮周風趣地說,現在楓橋鎮馬路上的500塊窨井蓋在什麼位置、有無破損,他心裏一清二楚。

充分依靠羣衆、發動羣衆,一種新的共建共享格局正在形成。

楓橋鎮率先推行村級社會組織標準化建設,每個村必建鄉賢參事議事會、紅楓義警協會、鄉風文明理事會、志願服務協會、鄰里糾紛調解會等5個社會組織。目前,全鎮共有社會組織280家,約2.3萬餘人蔘加,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加入了社會組織。

平安保發展,發展促平安。

數據顯示,近5年來,楓橋居民年均收入增長12.6%,羣衆安全感滿意度達到97.98%。

在金均海的辦公室裏,有一疊“富民強鎮大提升行動方案”,共15個項目,總投資達61.5億元。“在省市支持下,我們正依託‘楓橋經驗’這個大IP,衍生出幾個全新的產業,如平安教育培訓、平安文化旅遊、平安智慧安防產業,把品牌優勢變成發展優勢。”金均海對未來充滿信心。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徵程呼喚新擔當。

有了“楓橋經驗”這塊“傳家寶”,楓橋人正不斷探索創新,展現更大作爲,譜寫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篇章。

11月12日,光明日報頭版:浙江諸暨:讓“楓橋經驗”綻放新彩

▼向上滑動觀看▼

浙江諸暨:讓“楓橋經驗”綻放新彩

記者 嚴紅楓

《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12日 01版)

優美整潔的生活環境,熱情淳樸的民風鄉俗,和睦融洽的鄰里關係。走在浙江省諸暨市的大街小巷上,這座因“楓橋經驗”而聞名的城市,處處彰顯着和諧氣氛和發展活力。

50多年前,諸暨創造了聞名全國的“楓橋經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作爲全國“楓橋經驗”的發源地,諸暨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重要指示,發揚優良傳統,以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三治融合”共建共享、爲民服務百姓有感爲內容,不斷豐富和拓展“楓橋經驗”新內涵,着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努力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建設“平安中國”示範區。

諸暨市獲得浙江省首批“平安金鼎”,並連續13年被評爲浙江省“平安縣市”,羣衆安全感滿意度保持在96%以上。

抓住基層組織力的“牛鼻子”

近年來,諸暨市堅持扛好“楓橋經驗”旗幟不動搖,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大力實施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能力引領、發展引領、服務引領“五大引領”工程,構建起了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廣大羣衆廣泛參與的現代化基層治理體系,爲堅持發展“楓橋經驗”注入了新的內涵。

組織興,則諸暨興;組織強,則諸暨強。基層組織與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改善同頻共振、相得益彰,使諸暨很好地演繹了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壯麗篇章,提升了諸暨人的影響力,推動了諸暨的跨越發展。

諸暨大唐襪藝小鎮是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三年來,2.96平方公里集聚了518家襪企,2017年實現年產值92億元。而大唐鎮更有3000多家各類襪企遍地開花。然而,在經濟上行壓力加大的大背景下,如何引導企業抓治理促轉型,是擺在大唐鎮黨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

爲凝聚各方力量參與“重構襪業、重塑大唐”工作,去年以來,大唐鎮黨委探索構建了一整套“黨建+”模式,關鍵在“治理轉型”“剛性任務”“羣團工作”“鄉賢參事”等新路徑上下功夫,把抓基層黨建與凝聚發展合力、推進重點工作、優化基層治理結合起來,聚集力量推進工業強鎮、襪藝小鎮建設。

在大唐襪業城試點的基礎上,着力打造“紅襪子”兩新黨建品牌。所謂“紅襪子”,即圍繞“襪子”主業,抓牢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鋪就大唐鎮各級各類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思想與行動凝聚到做強主業上、凝聚到“重構襪業、重塑大唐”工作中,在浙江省樹立了一面“以治理促轉型”的旗幟。

基層治理“四個平臺”建設是諸暨市黨建引領貫穿基層治理的另一個亮點。去年以來,諸暨市緊緊圍繞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紹興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臺”建設戰略,堅持百姓有事找平臺、基層治理用平臺,打造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基層治理“四個平臺”和全科網格建設。

目前,諸暨市已全面建成基層治理“四個平臺”建設,並構築完成了一整套相對完善的基層治理體系,以此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累計採集信息38萬餘條次,事件按時辦結率達100%。

借力“鄉賢+志願者”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爲了羣衆,依靠羣衆,是“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也是“楓橋經驗”50多年來歷久彌新的關鍵所在。“新時期的‘楓橋經驗’,只有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站穩羣衆立場去找準問題,依靠羣衆方法來解決問題,切實做到社會治理過程讓羣衆參與、成效讓羣衆評判、成果讓羣衆共享。”諸暨市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諸暨市以“進村趕考”姿態推進“返鄉走親”“駐村連心”“聯戶交心”,探索實施“羣衆檔案”智慧網絡法,做到“走村不落戶、戶戶見幹部”,特別是紮實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已累計走訪企業2277家、村(居)551個,走訪黨員羣衆11000餘人次,辦結問題1672個、辦結率達84.2%,進一步築牢了幹羣“連心橋”。

同時,充分發揮羣衆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特別是以社會組織工作綜合檢測區試點爲契機,因勢利導、培育孵化,建成市鎮村三級社會組織服務平臺,推行“5+X”村級社會組織標準化建設,開發運用社會組織雲系統,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志願者做自願的事。

楓源村試點以來,“5+X”吸納了各層次熱心村民參與,包括村鄉賢參事議事會、村紅楓義警協會、村鄉風文明理事會、村580志願服務協會、村鄰里糾紛調解會等五類基礎型社會組織,服務範圍廣泛。其中,鄉賢參事議事會由鄉賢、返鄉走親幹部及村主職幹部組成,主要負責助推村級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等統籌性工作;紅楓義警分會由巡防隊員、社區民警、村幹部等組成,負責開展日常治安巡邏、羣防羣治等平安建設工作;鄉風文明理事會成員爲各自然村有威望的村民、紅白事中各項業務負責人、文藝愛好者等,主要引導村民在婚喪嫁娶等活動中破除陳規陋習;村580志願服務協會整合多個志願服務隊,吸納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人員,爲本村各項公益事業提供公益服務及宣傳培訓;鄰里糾紛調解會則由退職老幹部、調解員、律師、社區民警等人員組成,按照“楓橋經驗”傳承的“四前調解工作法”,及時掌握並調解矛盾糾紛。

這一系列動作成爲楓源村啓動規範村級社會組織管理,讓“5+X”社會組織在村級事務中各展所長、精準服務村民的有力手段。目前,諸暨市登記在冊的社會組織達728家,備案社區社會組織2232家,參加人數達28萬餘人,佔常住人口的18.8%。

此外,諸暨市打破傳統管控思維,以服務提質推動治理提效,特別是在流動人口管理方面,創新實施網格化標配式、集約化旅館式、信息化協同式、多元化融合式“四化四式”服務管理新模式,探索“老鄉黨員帶老鄉”,推行閒置農房“紅心租”,做到統一管理、統一改造、統一出租、統一分配收入“四個統一”和政府放心、村民開心、租戶暖心“三心合一”。5年來,諸暨市流動人口犯罪率同比下降14.5%。

推進“三治融合”創新優化基層治理

2013年,浙江就把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作爲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重要內容,今年又把“三治融合”作爲總結提升推廣“楓橋經驗”的重要工程之一。目前,作爲“楓橋經驗”的發源地,諸暨市正大力推進“三治融合”建設,營造和諧氛圍。

自5月下旬啓動文明實踐工作以來,諸暨在12個鎮20個村開展試點,建立了“文明實踐中心—文明實踐所—文化禮堂”三級體系,以及市志願服務總隊、鎮志願服務中隊、村志願服務分隊三級隊伍,傳承學習思想理論、“楓橋經驗”、文明風尚、善行義舉和優秀文化,並以接單的形式,精準地開展服務。

目前,諸暨移風易俗試點已擴展到27個鎮街400個行政村,累計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82個,平均每場紅白喜事節支5萬餘元。

“楓橋經驗”之所以歷久彌新,其根本還在於始終把準時代脈搏,運用好智能化手段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諸暨市以深化全國“智慧安居”建設試點爲契機,推動智慧治安、智慧消防、智慧交通和智慧小區“四智同步”,重點推進“雪亮工程”,推廣“越警管家”基層警務新模式,創新實施“鄰家警察工作法”,建成全省首個高清數字視頻監控專網,全力打造“雲上公安、智能防控”。5年來,該市刑事治安警情持續下降。

諸暨法院充分發揮“楓橋經驗”發源地的獨特優勢,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總結特色經驗,推動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體系,抓好省級“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試點,不斷豐富“楓橋經驗”新內涵。目前,該平臺共註冊調解機構122家,調解員459名;今年1—9月份,在線受理糾紛4642件,結案4244件,其中調解成功2561件,已結案件的調解成功率爲60.34%,平臺運行初見成效。

爲將治理觸角向網絡延伸,諸暨市還創新發展網上“楓橋經驗”,創設了“1963法潤”網絡普法直播平臺,開通“政民e線”直通車,構建網絡監督平臺,深化網絡發言人制度,打造“24小時不下班的網上政府”。健全完善事前、預警、動態“三個發佈”機制,織實輿情采集分析、輿情導控系統,清朗網絡空間。

此外還有

11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楓橋經驗”爲何歷久彌新(堅持發展“楓橋經驗”)

11月12日,新華每日電訊2版、經濟日報2版轉發新華社通稿《浙江續寫好“楓橋經驗”新時代篇章》。

文章中提到:新時代要念好“變與不變”治理經,提升“楓橋經驗”新內涵。諸暨市委書記徐良平表示,“三個不變”即堅持貼近羣衆的作風不變、堅持依靠羣衆的方法不變、堅持服務羣衆的宗旨不變。“三個變”即理念上由管理向治理轉變、方法上由傳統向智能轉變、領域上由線下爲主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

11月12日,中央電視、央視新聞客戶端:【“楓橋經驗”新實踐】浙江:新思路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11月11日,央廣網:各地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探索平安建設新做法

11月12日,央廣網:各地探索平安建設新做法 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

11月12日,法制日報頭版頭條: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11月12日,浙江日報頭版:薪火相傳顯擔當

11月12日,浙江日報13版專版:赤心爲民出真章

11月10日,浙江衛視:“楓橋經驗55週年”系列綜述(一)

11月11日,浙江衛視:“楓橋經驗55週年”系列綜述(二)

…… 提 醒

從今天開始,政論片《堅持發展“楓橋經驗”——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之路》(共五集,每集時長45分鐘)將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社會與法頻道播出:

CCTV-1 播出時間:2018年11月12日至11月16日每晚20:06

CCTV-12 播出時間:2018年11月13日至11月17日每晚20:04

今天播放第一集《以人民爲中心》,該集回顧了“楓橋經驗”的發展歷程,全景展示了我市在創新發展“楓橋經驗”的新探索、新實踐。敬請關注!

……

來源:市委宣傳部 | 供稿:徐學峯

審覈:俞 燕

責任編輯:趙 娟

轉載請註明出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